天天看點

知名金融機構緊急報警,融創再次陷入“搶保險箱”事件

知名金融機構緊急報警,融創再次陷入“搶保險箱”事件

知名金融機構緊急報警,融創再次陷入“搶保險箱”事件

四大AMC之一中國信達旗下金谷信托“被搶保險箱”項目迎來最新進展:交易對手鹹陽炯憬未收到相應款項。天眼查顯示,此事的另一個當事人鹹陽炯憬系融創不動産成員,“搶保險箱”已是融創的老戲碼了,這次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12月4日,金谷信托釋出銳銀195号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以下簡稱:銳銀195号)臨時公告表示,截至本公告出具日,該項目交易對手鹹陽炯憬仍未收到相應款項,支付方秦都國投已對其構成違約。

上述項目在11月末曾被曝所涉共管公章被搶。11月28日晚,鹹陽炯憬在未經金谷信托印鑒管理人員同意的情況下,采取以非正常手段将保管鹹陽炯憬章證照的保險箱強行帶離原儲藏地。緻使金谷信托失去對鹹陽炯憬章證照的控制,且失去共管基礎。

金谷信托表示,其印鑒管理人員當即向公安機關報警處理,同時公司在獲知該情形後于11月29日一早趕往現場進行處理。為防止鹹陽炯憬在未經公司同意的情況下更換預售資金監管賬戶的預留印鑒或網銀複核密鑰,金谷信托已同步向預售資金監管賬戶的開戶行出具通知函,要求開戶行在未經金谷信托書面同意的情況下不予配合更換預留印鑒或網銀複核密鑰,不得銷戶。

據了解,鹹陽炯憬開發建設的項目為陝西省鹹陽市高鐵新城項目(推廣名為:宸光壹号),金谷信托對該項目DK1、DK3、DK4、DK5地塊項目的銷售資金進行全封閉監管。銳銀195号成立于2021年4月29日,當時,該信托計劃收到委托的信托資金人民币9.97億元。2021年下半年,房地産市場進入下行周期,由于項目銷售不達預期,疊加“保交樓”政策,預售資金監管賬戶内資金提取異常困難。在這個大背景下,經過與相關交易對手談判,2022年10月,追加鹹陽炯憬對秦都國投4億元應收賬款質押。

2023年1月17日,秦都國投向鹹陽炯憬出具《回函》,承諾将于2023年2月28日前向鹹陽炯憬累計返還鹹陽炯憬所支付的不低于2億元的誠意金,将于2023年3月31日前向鹹陽炯憬累計返還鹹陽炯憬所支付的不低于4億元的誠意金。該部分欠付資金現已成為化解本信托計劃實作信托财産變現的重要資金來源之一。

就該筆資金的返還事宜,金谷信托作為受托人聯合相關方已反複向秦都國投進行催收,同時也向其上級主管機關鹹陽市秦都區人民政府予以反映。但截至本公告出具日(12月4日),鹹陽炯憬仍未收到秦都國投所承諾應返還的款項,秦都國投已對鹹陽炯憬構成違約,亦未能提供其他可行的補救措施。

同時,金谷信托在12月4日釋出的銳銀195号臨時公告中指出,根據鹹陽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官網公告顯示,秦都國投在拒不履行自身債務情況下,仍于2023年11月10日以人民币8280萬元競得編号為XY-2023-5-06号的宗地使用權,與其因自身資金緊張,無法如期返還相應款項的陳述不符。并表示,為保障受益人利益,受托人已經于2023年10月26日對秦都國投等及其相關交易對手提起訴訟,北京金融法院已兩次向秦都國投發送應訴通知,秦都國投均無理由拒絕簽收。

金谷信托提示道,鑒于目前鹹陽炯憬章證照的失控狀态,如鹹陽炯憬簽署或出具未經我公司同意的相關檔案進而影響本信托計劃的或預售資金監管賬戶的開戶行予以辦理更換預留印鑒或網銀複核密鑰的業務的,均将可能對本信托計劃資金的收回造成不利影響。

金谷信托同時承諾,後續有任何相關情況和進展,屆時其将及時釋出公告。钛媒體也将持續關注。

融創已多次上演“搶保險箱”的戲碼

天眼查資訊顯示,此次“搶保險箱”的項目方鹹陽炯憬置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系融創不動産成員。

近年來,信托圈内類似“搶公章”、“搶保險箱”的戲碼屢次上演,中融信托、廈門信托、中信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都曾出現過類似劇情。而融創在此方面的負面新聞也屢見不鮮。

在資金鍊緊繃的壓力下,融創就曾撬開過合作方的“保險櫃”。2022年10月,一份關于中融信托出具的《中融-豐騰83号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第2次臨時管理報告》在網上流傳。《報告》顯示,2022年9月,受托人(指中融信托)發現存放受托人和融創方共同保管武漢塔子湖置業章證照及印鑒等共管物品的保險櫃鎖芯被換,保險櫃無法打開。另外,塔子湖置業預售資金監管賬戶中約11.4億元資金被劃走。

除此之外, “中融-承安96号”也遭遇了同樣的事件。中融信托曾向投資者發出公告,提到中融信托與融創共管物品的保險櫃鎖芯被換,且在中融信托不知情的情況下,項目公司約4.23億資金被融創方自行劃付。其中約3.88億元被劃轉至“武漢市建立商品房監管賬戶撥付資金暫挂款項”賬戶,約2223.2萬元劃轉至“武漢市漢陽區人民政府晴川街道辦事處融創1890項目重點監管專戶賬戶”。

對于該事件,融創方面曾回應:相關資金賬戶管理是在有關部門的監管下進行,資金會用于保交樓,不存在私自挪用情況。但是,中融信托對這一說法并不買賬。同時表示,公司已第一時間報警并采取法律手段,完成了相關項目剩餘未售在建工程查封,目前資金在政府監管賬戶,将最大程度保障委托人權益。

就在4個月之前,中信信托也遭受了融創集團的“搶印鑒”事件。2023年8月16日,中信信托一份寫給中信咨詢的感謝信被廣泛傳播曝光了中信信托遭遇的“搶印鑒”事件,引發輿論關注。其中提到,8月11日,中信咨詢駐場中信信托貴陽某項目,在印鑒外借途中發生搶奪印鑒的突發情況。最終,中信咨詢駐場從業人員成功奪回印鑒箱,并確定印鑒送回銀行保險箱。雖然感謝信并未提及搶奪印鑒的一方,但據信托投資者透露,該信托産品底層為融創集團在貴陽、成都和紹興的三個地産項目。

近年來,房地産行業持續低迷, “高負債、高杠杆、高周轉”運作模式下的知名房企接連出現資金危機,從恒大到碧桂園再到融創,從龍頭房企到中小房企,似乎都逃不過爆雷的命運。

在行業底層邏輯發生改變的大背景下,房企求生欲爆棚,一系列“搶保險箱”“搶印章”事件似乎也有迹可循。今年5月,廈門信托和港股上市房企正榮地産、中梁控股之間也發生了保險櫃争奪風波。而在強勢的信托機構面前,大部分時候吃虧的是房企,畢竟在強勢的證章監管面前,房企幾乎很難有騰挪的空間。想要解決被動局面,在證章上面動心思成為多數房企的選擇,是以這類事件屢見不鮮。但是融創已經多次上演“搶保險箱”的戲碼,這種做法實在不夠體面,但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體面似乎成了最不重要的選項。

業内人士表示,“搶公章”背後,與近年來房地産市場的低迷及房地産信托風險暴露緊密相關。

不過,我們要知道,其實這個保險箱裡面的資金是屬于購房者的,是購房者的首付資金。而現在的症結所在就是賣房子(預售)的錢隻有這麼多,是應該先給信托的投資人呢?還是優先保交樓呢?

上述涉及的宸光壹号項目一直被曝施工進度緩慢。2023年11月8日,有網友在人民網地方上司留言闆留言稱,自己是鹹陽宸光壹号的業主,一直以來項目施工進度特别慢,而且時不時停工。2023年7月份,業主與項目負責人溝通,負責人表示會嚴格按照施工進度表執行,按照進度表,10月初會大批進入精裝修,但是現在項目依舊停工。

對此,鹹陽市政府督查二室回複該網友道:“該項目主體已完工,目前,各樓棟根據實際進展同步進行外牆保溫、門窗安裝、精裝樣闆施工等工序。開發企業表示将根據施工進度倒排工期,制訂科學合理的施工計劃,定期向業主代表通報工程進度,增加溝通管道,在確定品質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進度。”

在融創債務違約之後,這些項目的實際控制權,開始逐漸過渡到金融機構手裡。但畢竟金融機構在地産開發方面不是專業的,他們控制項目為了回款會犧牲掉房企的一些重要利益,由此難免會産生很多分歧,而且很難調和。

在資金鍊緊繃,房企頻頻爆雷的情況下,國家多次強調保交樓的重要性。但誰也沒有想到,有着“并購王”之稱的融創,如今卻為了保交樓,頻頻上演“搶保險箱”的鬧劇。那麼“搶印章”“搶保險箱”背後又有着什麼樣的法律問題呢?

1.印鑒意味着什麼,搶到印鑒就能獲得管理權嗎?

印鑒作為公司意志的展現,在公司進行商事交易過程中構成當事人做出要約或承諾的意思表示,實踐中多由法定代表人保管。加蓋印鑒具有推定公司意思的證明作用。一般來說,在沒有相反的證據推翻印鑒證明力的情況下,印鑒在民事法律行為中仍然具有很強的公信力。是以,“掌控公司印鑒”成為争奪公司控制權時的重要表現。但搶到公司印鑒并不等于控制公司。如公司印鑒被搶奪後,公司立即報警并登報聲明遺失,那麼加蓋公司印鑒的效力也是待定的。

2.為什麼搶印鑒事件頻繁發生,難道不怕司法後果嗎?

這類行為或出于迫使其他股東與其談判協商的目的,真的逼到一定程度,也就隻能铤而走險,最多也是涉及民事觸發。但這并不被鼓勵,應該通過協商或合法行為來解決争議。而且在搶奪印鑒過程中導緻人員受傷的,可能會構成故意傷害罪的刑事犯罪。

3.真的遇到搶公章等公司印鑒的行為,又該怎麼辦呢?

第一,要第一時間報警,在公安機關備案,并向公安機關提供詳細的資訊和證據。同時,應該及時通知共管方,告知他們公司已經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并請求他們協助處理。

第二,持報案證明原件及影印件,工商營業執照副本原件及影印件在市級以上每日公開發行的報紙上做登報聲明(具體刊登要求可詢問當地工商局),聲明公章廢棄。

第三,及時通知銀行并出具通知函,要求開戶行在未經信托書面同意的情況下不予配合更換預留印鑒或網銀複核密鑰,不得銷戶。

第四,信托公司應該及時釋出公告并聯系客戶,告知他們公司已經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并提醒他們注意保護自己的财産安全。

第五,提起印章返還訴訟或者考慮補刻印章、宣布舊印章廢棄的方式追回印章。

綜上,搶奪公章等印鑒,公司控制權“武鬥”,很可能達不到目的,還會影響公司的形象,緻使公信力被削弱。隻有走法律途徑,依法辦事,才是正路。

(本文首發于钛媒體APP,作者|趙晨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