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行客戶坐地痛哭,金融工作“人民性”迫在眉睫

農行客戶坐地痛哭,金融工作“人民性”迫在眉睫

農行客戶坐地痛哭,金融工作“人民性”迫在眉睫

這幾天,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系列宣傳活動進展得如火如荼,包括央行、金融監管總局“一把手”在内的金融高管紛紛出鏡接受采訪,就如何做好金融工作表态發言。

然而,偏偏在這個時候,農行一女性客戶在營業廳坐地痛哭的視訊流出,顯得極不和諧。

視訊顯示,12月5日,在農行四川綿陽南郊支行,一女子坐地痛哭,原因疑似為該女子的30萬元存款,被銀行做成理财産品,取款時發現一分錢也沒有。農行随後回應,承認服務上存在不足。

巧合的是,也就是在12月5日,新華社播發了農行董事長谷澍接受專訪的文章和視訊,标題是《當好服務實體經濟主力軍 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谷澍表示,要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堅持誠實守信、義利相兼的道德觀、經營觀。

看來,董事長的要求和期望,與基層網點的現實,還有相當大的距離。

坐地痛哭的客戶

12月5日,網傳在中國農業銀行四川綿陽南郊支行,一女子坐地上痛哭,原因疑似為該女子的30萬元存款,被銀行做成理财産品,此事引發熱議。

農行客戶坐地痛哭,金融工作“人民性”迫在眉睫

網傳視訊顯示,一名身穿紅色上衣的女子坐在地上痛哭,附近有不少群衆在圍觀。拍攝者稱,聽到的情況是,女子在銀行存了30萬,被弄成了理财,去取錢發現一分錢都沒有了。

12月6日,中國農業銀行綿陽分行釋出情況說明,稱有關負責人已與客戶見面,并作了充分溝通解釋,雙方已達成了諒解。

農行表示,“經核實,2023年12月5日,客戶陳某在中國農業銀行綿陽南郊支行申請業務贖回時,按照業務規則,處于封閉期,暫不能贖回。對此,綿陽分行有關負責人已主動與客戶見面,并作了充分溝通解釋,對服務上存在的不足,雙方已達成了諒解。”

農行客戶坐地痛哭,金融工作“人民性”迫在眉睫

從現場視訊以及農行的回應或許可以推斷出:

一是客戶的30萬存款已經變成了理财;

二是客戶應該是在不知情、不完全知情或是存在重大誤解的情況下,存款被轉成理财,否則她也不會坐地痛哭;

三是該理财有封閉期,并不能随時支取;

四是當時辦理存款業務的銀行櫃員,之是以會有動力去轉換客戶的存款,要麼是任務壓力,要麼有利益驅動,否則櫃員也不會這麼做。

遺憾的是,農行在回應中隻是表示“對服務上存在的不足,雙方已達成了諒解”,而且還自我表揚“綿陽分行有關負責人已主動與客戶見面”,并沒有說明是服務存在不足,還是業務違規?如果是在客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存款變理财,那肯定是徹頭徹尾的違規操作了。

如何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在回答新華社記者提問時,農行董事長谷澍講得非常到位,他說:

“新時代、新征程,農業銀行将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準确把握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科學内涵和實踐要求,大力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堅持誠實守信、義利相兼的道德觀、經營觀。以‘八個堅持’為引領,強化服務人民群衆的政治站位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職責定位。”

對照谷澍的講話和“女子坐地痛哭”事件,可以看出:

一是谷澍特别強調“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金融作為服務行業,肯定是為人民服務的,讓“人民”坐地痛哭,顯然沒有遵循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二是谷澍特别強調了誠實守信、義利相兼的道德觀、經營觀。銀行作為企業要賺錢,但絕不能見利忘義。從此次事件上,如果農行員工為了自身利益(比如完成名額、多拿獎金之類),而損害了客戶利益,顯然沒有做到谷澍所提出的“義利相兼”。

谷澍還表示,農行要處理好金融功能性和盈利性的關系,堅守服務實體經濟本源,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已經就目前和未來的金融工作做出了部署,但如何落實,就看包括農行在内的金融機構如何行動了。

增強金融工作的“人民性”,迫在眉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