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國金融時報:對不起美國,中國的GDP要比你更高呢

英國金融時報:對不起美國,中國的GDP要比你更高呢

新一輪國際比較項目(簡稱ICP)的資料調查工作已基本在全球各國、地區中完成了。若順利的話,明年初我們就可以得到人民币、歐元、英鎊、日元、盧布、盧比等貨币與美國的新兌換比值。

英國金融時報:對不起美國,中國的GDP要比你更高呢

這個“新兌換比值”,是什麼意思呢?

本次的國際比較項目(ICP)工作起始時間在2021年,它是由聯合國統計委員會、世界銀行等權威的國際組織共同實施的一項國際性統計活動。大陸從1993年開始參與調查活動,本輪ICP是中國參與的第七次調查了。

目的是摒棄匯率波動因素對全球各國、地區貨币的比價影響,采用各國境内購買“一籃子商品、服務”所需要支付的貨币數量,用來衡量各國境内物價水準的差異,得到按“購買力換算後的新比值”。

舉個例子,假設:在咱們中國購買“一籃子商品、服務”所需要支付的貨币數量為400元人民币,在美國需要支付100美元,那得到人民币與美元購買力兌換比重就是:4比1。

英國金融時報:對不起美國,中國的GDP要比你更高呢

4比1的比例,隻是南生列舉的例子。世界銀行公開的資料庫顯示,2022年中國人民币與美國的購買力轉換因子為3.99——也就是3.99元人民币在中國境内的購買能力,相當于美國境内的1美元。

最近一次的國際比較項目工作起始時間是2017年,得到的2017年人民币與美元購買力兌換因子為4.18,也就是4.18元人民币的購買力,相當于1美元。

世界銀行再依據中美兩國境内通脹水準的差異,推算出2018年至2022年的兌換因子。其中,2018年為4.23,2019年為4.21,2020年為4.17,2021年為4.18,2022年為3.99。

英國金融時報:對不起美國,中國的GDP要比你更高呢

2022年,人民币與美元購買力之間的兌換比值跌破4,這是對美國境内高通脹帶來的“美元購買力實際縮減的資料印證”。

現在,新一輪的國際比較項目工作已基本結束,很快就可以得到最新數值,屆時世界銀行會對人民币與美元之間的“購買力兌換比值進行微調”,進而得到更加精準的轉換因子——預計在4比1左右吧。

采用這個新的比值後,大陸2022年GDP為121.02萬億元,換算成美元就變成了30.25萬億,要比美國的25.46萬億美元高很多——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将不再是美國,轉換成中國。

英國金融時報:美國,中國的GDP要比你更高呢

英國金融時報:對不起美國,中國的GDP要比你更高呢

在世界銀行即将公布本輪調查結果的時候,英國金融時報适時釋出了一篇名為《對不起美國,中國的經濟比你們大》的文章,大意是:匯率存在着扭曲效應,經常高估美元的實際購買力。

而低估包括人民币、俄羅斯盧布、印度盧比、印度尼西亞盾、越南盾、巴西雷亞爾在内的開發中國家貨币實際購買力。

若采用各國境内貨币真實購買力之間的轉換因子來重新梳理中美兩國的經濟規模的話,那中國将不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變成第一名了。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政府系教授斯蒂芬·布魯克斯也持有類似觀點,他明确提到:按匯率計算,中國的名義GDP僅約為美國的70%。若以購買力平價來衡量,那中國的GDP将超過美國。

英國金融時報:對不起美國,中國的GDP要比你更高呢

美國現在之是以還能呆在世界第一的位置,是因為美元屬于強勢貨币,多國争搶帶來的“國際美元稀缺性”推高了匯率。一旦目前的國際地位不保,美元及美國就有可能被打回原形。本文由南生整理并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