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場持續8年的幫扶接力……

作者:國網河北電力
一場持續8年的幫扶接力……

自持續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以來,國網河北電力緊密圍繞國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充分發揮電力行業優勢,在鞏固脫貧成果和推進鄉村振興上“雙線發力”,選派駐村幹部深紮基層一線,做好駐點村幫扶任務,用辛勤付出換來群衆幸福指數的持續提升。即日起,小e将選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駐村工作隊、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講述他們在基層一線為民服務擔當作為的生動故事。

本期,小e帶你走近國網曲陽縣供電公司駐河北保定市曲陽縣計都石村書記牛金波、石磊,看看他們的故事。

實施電力設施改造、開展全村亮化工程、修建自來水窖、助農發展紅棗産業……自2015年開始,國網曲陽縣供電公司派駐工作隊到河北保定市曲陽縣計都石村駐村幫扶,先後派駐牛金波、石磊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開啟了一場8年的幫扶接力。

一場持續8年的幫扶接力……

計都石村俯瞰圖。李陽/攝

這小小的村莊裡,記錄着他們帶領隊員駐村幫扶的日日夜夜……

村貌和美,電亮燈亮心裡亮!

鄉村振興,電力先行。電力基礎跟不上,村民想幹什麼都事倍功半。想到這,第一任駐村書記牛金波便向保定曲陽公司提出申請,對計都石村電力設施進行改造。

該公司積極協調多個部門開展現場勘查,制定電力設施改造方案,為計都石村新增200千伏安變壓器一台,供電容量增加至300千伏安,戶均容量可達4千伏安;同時,對村裡1300米高低壓線路進行整改,為每家每戶更換進戶線和漏電保護組合裝置,滿足了村民生産生活的用電需求。

一場持續8年的幫扶接力……

駐村第一書記牛金波(右一)與村幹部商讨安裝路燈及監控事項。張平/攝

2015年,剛到計都石村時,牛金波發現村内部分道路無路燈,給村民夜晚出行造成諸多不便。為解決這一問題,他協調安裝了10基太陽能路燈,實作了全村主幹道亮化全覆寫。同時,他還為該村安裝了監控裝置,對村裡主要街道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控,保障村民人身和财産安全。

路燈亮了,監控裝了,計都石村村民的心也亮堂起來了!

一場持續8年的幫扶接力……

改造後的供電設施。李陽/攝

一場持續8年的幫扶接力……

計都石村村名石。李陽/攝

計都石村占地面積小,從村東到村西僅500餘米。為了友善來往計都石村辦事的人員辨認,不走冤枉路,牛金波多方籌資,在村口處設立了一塊村名石,時時刻刻提醒過往路人,“計都石村歡迎您!”

生态宜居,一泓清水潤民心!

計都石村村民日常生活飲水,大多依靠的是半山腰處的一眼山泉水井,常常會為吃水發愁。

一場持續8年的幫扶接力……

通往山泉水井的山路。李陽/攝

“早些年,大家吃水是‘靠天養’,每到旱季或用水高峰,就會出現水源供應不足的問題。為了保證用水,有人敷設水管将山泉水引到自家院裡,有人自己挖井取水,還有人直接飲用灌溉井水,既不友善也不衛生。”憶及往事,在計都石村生活了50年的村民史現存感慨頗深。

了解到村民的實際需求,駐村工作隊決定有針對性地開展精準幫扶,首要解決用水問題。2016年,工作隊和計都石村兩委認真摸排調研,配合曲陽縣水利部門為村裡敷設了自來水管網,并在緊挨鄉道的地方挖了一口百米深的水井,同步建起一間水泵房,利用一台13千瓦的全自動水泵抽取地下水。2018年冬,工作隊積極向郎家莊鄉政府争取扶貧專項資金,聯合村兩委将半山腰的山泉井挖深加強,并沿山路敷設一條50米長的水管與村裡的自來水管網連通,把山泉水引到了山下。

水源供應問題解決了,工作隊繼續在提升村民用水便捷度上下功夫。

一場持續8年的幫扶接力……

駐村工作隊将山泉水引到山下。李陽/攝

2022年4月,駐村第一書記的接力棒從牛金波交接到石磊手中。石磊聯合水利部門對計都石村地下水資源情況進行了反複勘測,并組織村兩委研究制定施工方案,最終標明了位于村西南海拔320米的半山腰作為窖址。地形勘察、裝置選型、管道走徑……石磊帶領駐村工作隊全程參與。

一場持續8年的幫扶接力……

駐村第一書記石磊與村兩委商讨水窖建設項目。李陽/攝

“經過研讨,我們在水窖下敷設了350米管道與村裡的自來水管網相連,利用水泵房那台13千瓦的水泵抽水蓄水,40立方米的水窖僅需3個小時就能蓄滿水,可供全村人使用3至4天。”石磊介紹說。

不僅如此,水窖在建設過程中,還在管道連接配接處加裝了閥門開關,将原來的自動抽水方式改成了人工合閘控制,旱季可以抽取地下深井水存儲到水窖中供應全村用水,非旱季可關閉抽水開關使用山泉井供水,既節約了用電成本,又滿足了村民全時段用水需求。

一場持續8年的幫扶接力……

村民用水友善,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贊。張平/攝

經過一個月的緊張施工,水窖正式竣工投入使用。“有了這一口水窖,村民們終于不用再為吃水發愁犯難了,大家打心眼裡感謝他們!”提起駐村工作隊,計都石村村主任劉增勳激動難掩。

一泓清水“潤”民心。将駐村工作隊與村民的心緊緊連在一起的,遠不隻這一口水窖。

産業興旺,村民腰包有保障!

計都石村位于曲陽縣城西北部山區,是一座依山勢而建的村落。村内82戶大多為老人和孩子,以種植大棗、玉米為主。

如何高效助力計都石村經濟發展,是擺在石磊面前的一大難題。

一場持續8年的幫扶接力……

駐村工作隊隊員與村民交流大棗銷售情況。孫美峰/攝

石磊對紅棗産業前景進行實地調研,到周邊紅棗産業發展好的村落學習先進經驗,并組織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進行積極研讨,最終确定發展紅棗深加工項目。目前,該項目正處于建設初期階段,待廠房建成後能夠生産棗茶、棗仁派、奶棗等一系列網紅熱銷産品,将為村民增加一筆收入。

産品有了眉目,尋找銷路又成了另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正在此時,石磊收到公司在國網“慧農幫”平台設立河北農産品專區的好消息。

“這不是瞌睡了來枕頭嘛!”石磊喜出望外,立即聯系相關部門,對農産品上架事項進行溝通,了解相關流程。最終,他與同樣有入駐國網“慧農幫”平台意向的相關合作社達成合作,由合作社負責計都石村産品上架平台的相關事項。

銷路有了,石磊的一顆心總算落了地。等産品上架平台後,村民又将多出一項穩定的收入來源。

做一件事不難,但持之以恒地做好每一件事并不容易。保定曲陽公司兩任駐村第一書記接力幫扶,八年如一日發展計都石村鄉村振興事業。他們用心用情為民辦實事,讓村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真正做到了駐村更駐“心”,當好了村民的“貼心人”。(商鳳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