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孟羽童是一面鏡子,董明珠了解不了,為何年輕人就想賺快錢

作者:王新喜

文/王新喜

日前,董明珠在格力電器2023屆大學生入職儀式中再提及孟羽童。董明珠稱當時在實習生節目中是看中孟羽童勤奮,選來做秘書,可在工作中不盡人意,且隻想着用格力平台自己當網紅,在公司中産生了不好的影響。

孟羽童是一面鏡子,董明珠了解不了,為何年輕人就想賺快錢

董明珠稱,隻想着掙更多錢跟行屍走肉沒差别,錢不應該是大學生的夢想,錢是奮鬥的結果。

錢是奮鬥的結果,年輕人要先學東西

這引發了人們的熱議。事實上,過去那個時代的人走過來都有一個共識,就是年輕人要先吃苦,先學東西,不要想着拿高薪,想獲得成功,得先從底層開始做,把自己的經驗、本領慢慢錘煉出來,一步一個腳印升上去。在董明珠看來,隻要你奮鬥到了一定的年限,到了一定的位置之後,錢自然就來了,是以她說 “錢不應該是大學生的夢想,錢是奮鬥的結果。”

但是我們知道,董明珠那一個時代,職場整體是穩定的,大家在一家公司兢兢業業幹幾年十幾年,有機會慢慢往上升,在老一輩眼裡,公司就是家。在過去的年代,職場也沒有年齡歧視,不存在所謂35歲問題。

中國這一代70後、80後,其實與90後、00後、05後們有着明顯不同。他們吃的苦不比60後少,也吃到了中國發展的紅利,更加推崇通過個人奮鬥改變命運,也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近50年來的巨變。他們中很多人從一窮二白走到了有車有房有事業的階段,其實就是他們清楚自己一路走來的不容易,看到了中國發展的不容易,也了解格力這種企業的不容易。

這一代人是推崇奮鬥精神的。過去80後初入職場的時候,會感受到整個就業市場氛圍是,各企業都需要有經驗的人才,工作經驗越久越吃香,企業承認工作經驗帶來的溢價,工作經驗豐富,好就業而且能拿高薪,是各大企業争搶的香饽饽。

是以,當時 80後那一代人都有一個與董明珠類似的共識,就是年輕人初入職場,不能想着薪水有多高,而是要在這家公司好好沉澱,積累經驗與人脈,為自己以後的升職加薪或者跳槽之後的身價鋪路,大家的這種共識與董明珠的價值觀是一緻的。

但在今天,時代已經變了,職場中的不安全與不穩定的因素越來越多了,尤其是如今的市場環境下,對35歲以上大齡員工非常不友好,加劇了這一代年輕人想賺快錢的心态,從去年到今年,諸多行業,裁員大潮一輪接着一輪,上次阿裡雲到滴滴的系統崩潰,很多的觀點與猜測都指向了網際網路巨頭大裁員帶來的後遺症。

從去年開始, 35歲等大齡員工被裁找不到工作跑滴滴、送外賣的情況普遍。筆者不少80後朋友在這兩年嘗試着投履歷的時候,發現石沉大海,給他們打擊很大。是以,不敢辭職, “如履薄冰”的心态非常普遍。

當一個22歲的年輕人大學畢業進入職場,工作13年就到了35歲,這個年齡在今天這個時代,已經不好找工作了,這意味着過去那一套打怪更新、經驗越豐富越值錢的認知不成立了。當人們意識到職場年齡越來越短的時候,其實加劇了年輕人想賺快錢的心态,也讓不少人沒有耐心沉下去執着于工作的年限積累與經驗沉澱而偏向于短時間賺快錢。

是以,企業過于偏愛年輕人,35歲成為就業問題的當下,“錢是奮鬥的結果”,在一個崗位上慢慢沉澱,随着經驗、資曆與能力的見漲,慢慢升上去的這種觀念與路徑已不再成為共識了。很多人想的是如何給自己在年輕時找一條捷徑,35歲之後謀一個安穩的後路。

複制一個董明珠太難,但網紅給了年輕人做夢的機會

而網紅其實恰恰就給了不少年輕人的一個做夢的機會。

早在2016的新京報“尋找中國創客”會上,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提出了一個觀點:網紅是2016年最激動人心的現象。每一個創業者都應該成為網紅。如果不具備成為網紅的能力、潛力、魅力、影響力,那就不要創業了。

每一個創業都應該成為網紅,這種觀點對于創業者而言,可能是一種誤導。但在今天,不否可否認的,一個成功網紅也是人們世俗意義上的成功,無論是新東方的董永輝、還是帶貨主播李佳琦,以及短視訊小楊哥其實都是成功的網紅,他們的成功,對年輕人來說,反而更有吸引力。

畢竟,想要複制一個董明珠太難太苦,但成為成功的網紅雖然也很難,但在現實中有不少成功的案例。而網紅的名氣與帶來的資源,都是為自己的身價加持,獲得不菲的收入,再也不用看上司臉色,小心翼翼的做人,從個人來說,這難道不是成功嗎?

而孟羽童本來就是網紅,加入格力前就在營運自己的小紅書賬号,當初從綜藝出圈入職格力出現在各大熱搜榜,“董明珠接班人”的話題本身是為直播帶貨引流而制造的,但作為一名浙大高材生與網紅,為格力打工,月薪隻有幾千塊。

當然,從長期的角度,大家都知道,如果到達一定的年限,其薪水的漲幅要好的多,但這面臨着不确定性,因為她的命運不掌握在她自己手裡,而是看董明珠願意給多少,說到底,她的人生軌迹需要向王自如的标準看齊。

時代已經變了,董明珠需要放下

實際上明眼人都知道,格力雖為混合制國企,但也可以說是家族企業,未來接班的不是明珠嫡系也是股東嫡系,哪有外人什麼份?況且按照董明珠的性格,你不符合她的期待,随時可以換人,所謂接班人,其實更多也是一個大餅。孟羽童或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而最終選擇離開。

而孟羽童作為一個頭部網紅可以自己掌控自己的命運。根據浙江日報潮新聞報道,一位MCN公司内部人事透露,目前孟羽童未簽約任何MCN公司,但她這個粉絲數量,已經屬于頭部中的“頂流”,自己開公司就足夠了。此前蟬媽媽網站的資料顯示,孟羽童的合作報價是圖文15萬/條,視訊17萬/條,而知情人士稱目前她在小紅書沒有報價,有幾個月報價是在18萬元到22萬元之間。

孟羽童是一面鏡子,董明珠了解不了,為何年輕人就想賺快錢

如果按18萬-22萬元每條計算,孟羽童一年半來僅小紅書廣告收入或許能達到400萬。

董明珠或許沒有意識到,孟羽童在年輕人心目中,或者世俗意義上,都算是成功的了,而她這種,其實有更大的自由度,不受公司限制,也不需要看上司臉色,如果将來有自己的團隊,對自己的人生有更大的掌控度,也不存在所謂的35歲職場焦慮,其實她是一種更被年輕人羨慕的成功。

董明珠認為年輕人應該在一家公司從基礎做起,不要一開始就為了錢工作,但問題是,别人一開始就可以賺更多的錢,人生有更強的确定性,能夠更早的掌控自己的命運,又哪裡比在格力兢兢業業往上爬差了呢?

現在的世界已經變了,每個人的成功标準以及對于人生的選擇其實不一樣了。

兩代人價值觀的碰撞背後,有職場不安全感的大環境影響,也有網際網路時代,成功的方式與人生的選擇多元化、價值觀更加多元化的影響。每一種人生選擇,隻要是遵從内心的選擇,都談不上對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我們應該鼓勵多樣化的價值觀與成功标準,而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人。

既然已經分手,就應該體面的道别。在如今的時代,房子車子孩子施加給年輕人的壓力是非常大,年輕人工作就是為了錢,談奉獻精神,年輕人已經不吃這一套了。孟羽童是一面鏡子,折射出是當下年輕人的心态,這種心态,董明珠還了解不了。

對于今天的中端制造業企業來說,其實面臨留不住人的困境,這背後源于制造業存在對員工的壓榨,付出與收獲不成正比,缺乏上升通道相關。

其實我們看到,在類似華為這種頭部科技企業都是用實打實的高薪來留住人才,本質上是把人才當成聰明人。是以,如果董明珠依然揪着已經離職的孟羽童不放,宣揚不要為錢工作的觀點,更不利于年輕人進入制造業。格力這麼好,為什麼孟羽童甯做網紅,不願做格力接班人,時代已經變了,董明珠需要放下,也需要反思。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