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庚欣 | “鬥私反獨”是台灣選舉最“缺”的政治品格 |

作者:趙全勝談國際

庚欣 | “鬥私反獨”是台灣選舉最“缺”的政治品格 |

編者按

趙全勝 【海外看世界】主編:

剛剛去世不久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舊金山元首會之前對中美關系發出了這樣的警告:“已經處在懸崖之上”。這個有可能把中美兩強以及全球拖入萬劫不複深淵中去的推手就是台海危機。人們不禁要問:2024年1月的台灣大選将會使兩岸關系柳暗花明,還是地動山搖?為此我們邀請了33位來自美國、日本、中國大陸、台灣地區、澳門地區和新加坡的學者分享他們的分析與思考。

2024年新年将至,我謹代表華人論壇和【海外看世界】向大家賀年,祝各位在新的一年裡事業順利,阖家安康!

參與本次快評的學者及所在機關:

黃奎博 台灣政治大學

鄭 劍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劉亞偉 美國卡特中心

石之瑜 台灣大學

朱志群 美國巴克内爾大學

王海良 上海東亞研究所

戎撫天 台灣旺報

林宏宇 華僑大學

庚 欣 深圳廣電集團

劉 星 日本山梨學院大學

倪永傑 上海台灣研究所

段瑞聰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

孫太一 美國克裡斯多夫紐波特大學

劉 強 中國社會科學院

梁 微 美國明德國際學院

李振廣 北京聯合大學

鄧中堅 台灣政治大學

趙宏偉 日本法政大學

伍 國 美國阿勒格尼學院

吳崇涵 台灣政治大學

陳先才 廈門大學

韓榮斌 佐治亞大學

王在邦 太和智庫

祁冬濤 新加坡國立大學

張 望 日本早稻田大學

朱 磊 閩南師範大學

向 駿 智利國家政治及戰略研究院

殷燕軍 日本關東學院大學

吳萱萱 美國歐道明大學

周文星 南京大學

王建偉 澳門大學

陳淑英 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

潘 維 澳門大學

庚欣

深圳廣電集團時事評論員

“鬥私反獨”是台灣選舉最“缺”的政治品格

33學者評【台灣問題的選擇與出路】第9篇

01

台灣年度漢字“缺”:反映群眾多重不滿與憂慮

台灣2023年度漢字選出“缺”字,真可謂“一字知秋”,一字知民意,一字知社情。雖然隻有一個字,但是反映了台灣群眾對整個社會,包括政治、經濟、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多重的不滿或者說是憂慮。

雖然從國際上來看,現在經常講在安全、發展、治理等各方面有幾大赤字,各地都有一些“缺”的感受。但台灣群眾的“缺乏感”或者說“缺憾感”就更明顯一些。這次台灣選出的第二個字是“蛋”,于是大家開玩笑說就是雞蛋的蛋,“缺蛋”是台灣今年一個略顯荒唐但令人深思的現象,反映台灣目前的“缺”是多重因素造成的,當然反映了台灣群眾對于本來應有的正常穩定生活不能實作的一種“不滿”。

庚欣 | “鬥私反獨”是台灣選舉最“缺”的政治品格 |

12月7日,台灣2023年度代表字票選結果公布,“缺”字在58個候選字中位居榜首。新華社記者 陳鍵興 攝

其實,台灣在若幹年前,就已經在讨論是不是應該進入“提高生活品質”的發展階段了,但是今天“缺”這個字,被群眾選為年度漢字,說明台灣不僅出現了一種相對的“缺”,比如說和前幾年相比,或是和自己滿意的标準相比,是一種缺乏或缺憾。而且還有一種絕對的“缺”,即使如雞蛋這種日常最平常的食品,也會由于某些特殊的政治、經濟、社會原因而出現缺貨,使大家的生活水準“絕對”下降。但這還隻是對“缺”這個字的表面感受。

從更深一層來看,就是大家都覺得台灣現在“缺乏”信心,人們對于台灣今後的發展,小到自己的工作和收入、生活等,大到整個台灣的命運如安全、穩定和發展方向等,都有一種“缺乏保障”、非常不安的憂慮感。年度漢字特别選出“缺”字,表明了一種民意的指向,就是大家覺得現在台灣“缺”的太多了。最重要的是缺乏對老百姓過幸福生活——這樣一個基本需求的保障和信心。

庚欣 | “鬥私反獨”是台灣選舉最“缺”的政治品格 |

12月8日,2023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活動在台北揭曉結果,“融”字當選。圖為台灣淡江大學書法研究室主任張炳煌(左)揭曉評選結果。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缺”的現象呢?這是最深層的“缺”:即台灣群眾感覺到:上上下下都缺少一個比較好的、務實、穩妥的政策,缺少一個有執行力、讓群眾能夠滿意放心的行政機構,當然也缺少這樣有能力又務實的官員。政黨、政客做事時,缺乏應有的、大家比較認同的理念,是以群眾普遍缺乏方向,遇到天災人禍時,又缺少解決困難的方法。所有這些,都使得群眾的需要不能得到滿足。

在台灣選舉近在眼前的時候,選出這個“缺”字,當然表現了群眾對當政的民進黨政權的多重不滿。一個“缺”字,反映了在今天台灣,滿足群眾過和平、穩定生活的要求,應該成為台灣當局最大的課題。

02

台灣選舉中最“缺”的是“鬥私反獨”的政治品格

台灣的年度漢字是“缺”字,那麼台灣選舉最“缺”的是什麼呢?對于這個問題,我想從最近大家都在議論的“趙少康現象”試作解讀。

“藍白合”破局後,國民黨推趙少康作為參選副手,使藍營支援率大幅攀升,成為臨近選舉最大的“震撼彈”。其實趙少康也有很多缺點,但他最大的一個政治特點,就是他比較旗幟鮮明地反對台獨,而這一點,恰好就是呼應了台灣選舉中目前比較缺乏、但又使很多群眾非常關注的、最重要的政治需求。趙少康可能不是一個積極的促統派,也不是一個經濟專家,也不是一個深耕基層的地方官員,但是他從當年和李登輝翻臉、明确反對台獨至今,始終如一地堅持了自己的政治立場。台灣一直以來,藍色或者說“反對台獨”的這種政治色彩,在政治光譜中明顯不足,在很多時候是被一些政治力量刻意淡化了。

庚欣 | “鬥私反獨”是台灣選舉最“缺”的政治品格 |

12月8日,2023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活動在台北揭曉結果,“融”字當選。圖為與會嘉賓書寫“融”字。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

而這種淡化,很明顯和今天台灣島内外的嚴峻現實是不相符合的,和台灣人民真實的利益和願望是不相符合的。

現在,“兩岸一家親”的經濟人文等“融合”發展的勢頭,特别是每年經貿關系的發展,台灣和大陸已經是“一家人”的現實,這些和每一個台灣群眾自己的荷包收入、生活以及各種經濟文化需求等,都是緊密相連的。在外部,國際社會都希望兩岸和平發展,中美在涉台問題上随曆經風雨,但“一中共識”也越發明朗化,因為所有人都不希望台海生戰生亂。面對這些,今天台灣島内的群眾,隻要不是自欺欺人,都會知道:兩岸割不斷,台獨走不通。最不符合台灣現實需要和台灣人民利益的,就是那些激進的台獨分子。這兩年俄烏沖突、巴以戰火,還不夠給大家提供反面的教訓嗎?“以戰謀獨”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鄧小平先生當年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台獨其實是個僞命題,因為無論從曆史、現實還是未來等各種情況來看,包括現在兩岸關系和中美關系乃至地區發展格局需要等,都表明“台獨”是不可能實作的事情。如果有人要搞台獨,其實并不是真正的台獨,而是為一些外部勢力制約中國、分裂中國建造“橋頭堡”,是要打亂中國發展程序、威脅中國領土主權完整、危害中國人民和平穩定生活的戰争挑釁!中國政府、軍隊和14億中國人民,都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今天的國際社會也不能接受這種情況發生。台灣群眾必須看清這一點,這關系着台灣的命運和發展方向。

庚欣 | “鬥私反獨”是台灣選舉最“缺”的政治品格 |

圖為台灣群眾排隊買雞蛋畫面。圖檔來源:台灣中時新聞網

可以說,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台灣最“缺”的就是這種對台獨本質的認知和真正“反獨”的行動。這也是台灣選舉應有的但又最缺乏的政治品格,而“趙少康現象”明顯是部分滿足了台灣群眾的這種需求。

從微觀來說,台灣的各種政治力量特别是政治家個人,都有一種明顯的缺點,就是“一己之私”的考慮太重,這一點在綠營執政的腐敗、藍營的内鬥、“藍白合”的破局等各種亂象中處處可見,“自私”已經成為台灣的一種政治風土。而趙少康長期脫離政黨環境,且一直以媒體人身份尖銳批評各種政治“内鬥”等弊端,比較符合群眾普遍觀感需求。當然他投入選舉後,能否“出污泥于不染”,也令人拭目以待。

是以,我認為,台灣的選舉、或者說台灣最“缺乏”的,就是“鬥私反獨”的政治品格。從宏觀到微觀,都可以适用這個答案。

本文由海外看世界平台獨家首發,文字僅代表作者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