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小時睡眠論”是錯的?65歲以後,每天應該睡多長時間?答案來了

作者:臨沂臨港釋出

《黃帝内經》中曾言:“夜卧早起,無厭于日。”這古老的智慧是否仍然适用于如今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呢?

我們身處一個随時都充滿挑戰和機會的環境,而睡眠作為維持身體健康和活力的基石,很多人認為一天睡足8個小時才是健康的,事實真的如此嗎?在這個喧嚣的世界裡,我們又應該如何調整作息,保持身體的健康和活力呢?(編輯:蜻蜓)

“8小時睡眠論”是錯的?65歲以後,每天應該睡多長時間?答案來了

01.“8小時睡眠論”

“8小時睡眠論”一直以來被認為是良好睡眠的黃金标準,然而,随着科學研究的深入和對睡眠的更全面認識,這一論斷開始受到質疑,最初,“8小時睡眠論”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與“八小時工作制”同時提出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勞工的基本睡眠權利。

當時,長時間的工作和缺乏休息導緻了勞工疲勞、事故頻發,于是“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閑、八小時睡眠”的口号應運而生,形成了“888工作制”。

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和睡眠科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8小時的睡眠并不适用于所有人,不同年齡段的人有不同的睡眠需求,而睡眠的品質和規律變得比數量更為重要,老年人的情況尤為複雜,他們可能需要更多的睡眠時間,但也容易受到睡眠品質下降的影響。

“8小時睡眠論”是錯的?65歲以後,每天應該睡多長時間?答案來了

是以,“8小時睡眠論”逐漸被視為一個相對簡化的觀念,而非普适的規律,科學家們更傾向于強調個體差異,鼓勵每個人找到适合自己身體狀況和生活節奏的睡眠時長。

02.睡眠時長與健康風險

睡眠時長與健康風險之間存在一種U型關系,即睡眠時間過長或過短都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美國睡眠研究協會和中華醫學會等權威機構已經釋出了相關的睡眠标準,成年人每天最合适的睡眠時間被确定在7-9小時之間。

睡眠時間不足可能導緻大腦活力不足,影響記憶力、思維能力和反應能力,長期睡眠不足可能導緻免疫系統功能下降,增加感染和疾病的風險,研究表明,睡眠不足還與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和精神健康問題有關。

過長的睡眠時間可能會導緻大腦活力下降,表現為記憶力減弱、思維遲緩,長時間的床上滞留可能導緻身體運動不足,引發肌肉萎縮、關節僵硬、骨質疏松等問題,睡眠過多還與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症,以及老年癡呆等疾病的風險升高有關。

“8小時睡眠論”是錯的?65歲以後,每天應該睡多長時間?答案來了

這種U型關系表明,保持适當的睡眠時長對維持身體健康至關重要,不同的個體和年齡段可能有不同的需求,是以關鍵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點,科學家強調,規律的作息和良好的睡眠品質同樣重要,而不僅僅是注重時長,是以,個體差異、生活節奏和生理狀況都應該被納入考慮,以制定個性化的睡眠計劃,進而降低潛在的健康風險。

03.65歲以後,每天應該睡多久?

根據大量的科學研究和專家意見,對于65歲以後的老年人來說,每天的推薦睡眠時間為7-8小時,這推薦時長相較成年人略有減少,反映了随着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漸衰退,包括睡眠的品質和效率也可能下降。

老年人的睡眠往往更為淺、更易醒、更不規律,是以,他們需要更為注重睡眠的品質,確定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内獲得足夠深度和恢複力的休息,然而,也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推薦的睡眠時間為7-8小時,但個體差異仍然存在,有些老年人可能需要更多的睡眠時間,而有些人可能在較短的睡眠時間内感到充分休息。

“8小時睡眠論”是錯的?65歲以後,每天應該睡多長時間?答案來了

是以,老年人在制定睡眠計劃時,應該關注自身的身體狀況和睡眠需求,以及可能存在的慢性病症狀,在確定足夠休息的同時,保持規律的作息和良好的睡眠衛生,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和整體健康水準。

04.如何提高睡眠品質?

睡眠是一個複雜的生理過程,包括淺睡眠、深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等多個階段,這些階段互相協調,構成了完整的睡眠結構,提高睡眠品質是維護健康的重要一環。

1.保持良好的睡眠衛生

創造一個安靜、黑暗、涼爽、舒适的睡眠環境,有助于提高睡眠品質,避免在睡前使用電子裝置,因為這些裝置的藍光可能幹擾褪黑激素的分泌,影響入睡,確定床墊和枕頭的舒适性,以提供良好的支撐和睡眠姿勢。

2.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

盡量每天在相同的時間入睡和醒來,有助于調整生物鐘,提高睡眠品質,避免在周末出現大幅度的時間差異,以免幹擾生物鐘的穩定性。

3.适度的運動和活動

進行适度的體育鍛煉,但要避免在睡前進行過于激烈的運動,規律的運動有助于提高身體的代謝和循環,促進深度和有效的睡眠。

“8小時睡眠論”是錯的?65歲以後,每天應該睡多長時間?答案來了

4.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

避免在晚間攝入過多的咖啡因和糖分,這些物質可能影響入睡,晚餐時間要盡量提前,避免過度飽腹影響舒适度。

5.放松和減壓

在睡前進行一些有助于放松的活動,如聽音樂、閱讀、冥想等,避免在睡前思考過多的問題,可以嘗試使用深呼吸、漸進式肌肉放松或自我暗示等方法。

6.限制白天的睡眠

如果白天需要小憩,盡量限制在20-30分鐘以内,以免影響晚上的入睡。

7.避免酒精和尼古丁

酒精和尼古丁可能對睡眠産生負面影響,應盡量避免在睡前消耗這些物質。

“8小時睡眠論”是錯的?65歲以後,每天應該睡多長時間?答案來了

05.總結

在這次關于睡眠的深度探讨中,我們窺探了“8小時睡眠論”背後的曆史淵源,揭示了不同年齡段人群的睡眠需求,以及睡眠時長與健康風險的複雜關系,睡眠對于長壽的重要性已被科學所證明,而睡眠時長和品質則成為影響健康的關鍵因素。

我們要摒棄過去的迷思,用科學的眼光看待睡眠,并通過實際的生活調整,找到适合自己的養生之道,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留出專屬于自己的甯靜時光,用更科學、更健康的方式迎接每一個新的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