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讀明年經濟、财政、金融工作!楊偉民、樓繼偉、尚福林這樣說……

作者:證券時報

12月23日,在中國财富管理50人論壇2023年會(第十屆)上,中國财富管理50人(CWM50)顧問、中央财辦原副主任楊偉民,全球财富管理論壇理事長、财政部原部長樓繼偉,中國财富管理50人論壇理事長、原銀監會主席、證監會原主席尚福林分别從明年經濟發展的主要抓手、明年财政政策施策方向、明年金融如何服務實體經濟三個方面,分角度解讀明年經濟金融發展工作。

如何看“三駕馬車”未來趨勢?

楊偉民:消費是最主要需求來源

“擴大居民消費是下一步發展要解決的問題。”楊偉民在會上表示,居民消費是我們現在以及今後面臨的最大短闆,既影響着目前經濟運作,也關系着長遠發展。

楊偉民指出,從“三駕馬車”的未來趨勢看,出口仍然會繼續保持增長,但很難再提高;基礎設施建設和制造業部分領域的投資仍然會繼續增長,但很難維持過去的高增速。他強調,消費是經濟長期持續增長最主要的需求來源,是以要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促進居民消費更快增長。

楊偉民認為,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需要在理念、政策、體制等方面做出調整和改變。具體來看:

第一,轉變觀念。要轉變投資公共設施一定會改善民生的觀念。擴大投資是必要的,但是需要有機制性的資金來源,不能無限通過舉債的方式來擴大投資。

第二,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國民收入比重。目前要促進收入、就業增長之間的良性循環。

第三,營造有利于擴大而非限制居民消費的政策環境。各部門、各地區把工作重心和政策更多放在居民消費上,至少放在與投資同等地位上。要實行給居民讓利的金融政策,通過财稅政策為居民減稅降費,加大轉移支付力度。要對不同收入群體實行有針對性政策,低收入群體重在加大财政轉移支付力度;對中等收入群體重在不幹預、不限制;對高收入群體重在擴大高端消費品和高端服務的供給。

第四,推動結構性改革,提升消費品的檔次和品質。大陸總供給是大于總需求的,但是有相當一部分消費品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相當一部分的消費品和服務需要大量進口。

第五,推動身份證制度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

第六,改革農村土地制度,增加農民财産性收入,推動産權制度創新。

第七,推動行政區劃改革,減少政府行政管理支出。

财政政策如何“适度加力”?

樓繼偉:赤字率最好維持在3.8%左右

樓繼偉在會上表示,按照财政政策“适度加力”的要求,明年的赤字率最好維持在3.8%左右。

樓繼偉指出,大陸經濟面臨周期錯位和逆全球化潮流的雙重挑戰,需要破浪前行。相比之下,采取适宜的宏觀政策有效擴大國内需求、提升市場信心、防範化解風險、鞏固經濟回升向好的勢頭,通過深層次改革,破除要素市場配置堵點,使國内大循環建立在内需主動力的基礎上更為重要。持之以恒改善營商環境可以增強對企業和外資的吸引力,弱化所謂“脫鈎斷鍊”的效果。“是以,關鍵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質增效。樓繼偉表示,中央财政在今年四季度增發2023年國債1萬億元,預計今年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按照财政政策“适度加力”的要求,明年的赤字率最好維持在3.8%左右。

對于明年财政政策如何“提質增效”,樓繼偉認為,重點在于增加一般性支出,不必要大幅增加公共投資。

樓繼偉認為,在财政政策方面,要繼續實施對小微企業的減稅降費。增加赤字規模主要是通過增加中央财政赤字,可以适度增加公共投資,但主要作用于大型企業。增加的财政支出更多用于階段性補貼制造業下遊企業和小微企業的房租、水電,甚至可以考慮對增加就業崗位的企業提供工資補貼。地方财政也可以适當增加赤字,更多用于償還拖欠企業的資金。

樓繼偉表示,目前民營企業特别是民營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仍遠高于平均水準。一方面是通過科技金融識别風險,将風險溢價降下來。另一方面在于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應發揮更大作用,真正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财政可以為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提供一定的補貼。

金融如何服務實體經濟?

尚福林:依靠科技創新增強發展動能

尚福林在會上表示,新時代經濟發展要依靠科技創新增強發展動能。要在服務新時代經濟工作中,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的精準度和實效性。

尚福林表示,要準确把握金融高品質發展的着力點。金融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在新時代,金融高品質發展更要立足于服務實體經濟,在支援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中,實作自身的高品質發展。以金融業高品質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的高品質發展,服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尚福林認為,這反映出新時代經濟發展要依靠科技創新增強發展動能的時代特征,也反映出金融支援要與實體經濟找到契合點和發力點。

“要在服務新時代經濟工作中,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的精準度和實效性。”尚福林說,着力營造良好的貨币金融環境,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優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創新金融産品和服務。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普惠小微、數字經濟等方面的金融支援力度,服務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推進生态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

責編:葉舒筠

校對:李淩鋒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台所有原創内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機關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系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