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年地震變多了嗎?

作者:Beiqing.com

甘肅臨夏州積石山地震已經過去五天了,但它帶來的傷害和影響仍在持續,目前這場發生在深夜的6.2級強震已經導緻148人遇難。就在甘肅發生地震後不久,12月19日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發生5.5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據據印尼氣象、氣候和地球實體局消息,12月20日印尼北馬魯古省西北69公裡處海域也發生了5.5級地震……

不到48小時,三個地方都發生了地震,不禁讓人産生疑問:最近地震比以往更頻繁了嗎?地球是否進入地震活躍期了?

今年地震變多了嗎?

今年最大的地震當屬2月份土耳其發生的兩次強震,一天内連續兩次7.8級的強震,給當地人民生命财産帶來巨大損失。

但要回答今年的地震次數是否變得越來越多了?或者近幾年來的地震是否更加頻繁了?則要把時間線拉得更長一些。

根據不同震源釋放的能量多少,地震震級被分為九級,一般小于2.5級的地震人無感覺,2.5級以上人有感覺,而4.5-6級的成為中強震,屬于可造成破壞的地震,大于6級小于7級的為強震,而7級及以上就是大地震了。

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的統計顯示,2000年- 2023年,全球共發生了16.6萬次4.5級及以上地震,雖然有周期性的變化,但持續增長的趨勢并不明顯。

今年地震變多了嗎?

可以看到,2000年以來全球平均每年發生6900多次4.5級以上地震,也就是說全球範圍内每天大概會有19次破壞性地震,我們的地球一直開啟的都是震動模式,地殼一直都是運動的。2023年初到12月19日,已發生了7132次地震,對比其他年份并沒有明顯的提升。

如果從強震資料來看,從2000年以來全球平均每年發生了15次7級及以上的地震,今年從年初至今發生過19次7級及以上的地震,其中14次都發生在上半年。而且對比2010年24次以及2011年20次,近幾年來并沒有出現明顯上升趨勢。

今年地震變多了嗎?

據美國地質勘探局消息,之是以人們會覺得近幾年來地震越來越頻繁了,主要得益于監測預警技術的提高。同時,因為遭受過大地震的創傷,是以人們對地震的重視程度也提升了,随着網絡讓消息傳播得越來越快,更多的人能夠在第一時間知道哪個地方發生了地震,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給人們造成地震比以前更頻繁的感覺。

全球這些地方最容易發生地震

地震突發性強、災損較大,被稱為自然災害的“群災之首”,在地動山搖的突發性災難面前,人們往往無力去逃脫,生還率低,對于突發性天災,我們似乎隻有接受。

但并非世界上所有地區都會發生地震,地震和火山分布一樣,主要集中在闆塊互相作用的地區。目前全球主要有三個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和洋中脊地震帶。還有一小部分大地震發生在闆塊内部,主要集中在大的活動斷層帶及其附近,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就屬于這種類型。

我們統計了從2000年以來全球發生過的4.5及以上的地震,并選取了發生地區最多前20個,可以看到,印尼和日本果然是全球地震次數最多的國家。特别是印尼,2000年以來發生了2萬多次4.5級以上的地震,平均每天有2.3場。

鄰國日本也是一個多火山、地震的國家,每年都要發生将近500場4.5級以上的地震。除此之外,還有亞洲的菲律賓、大洋洲的巴巴新幾內亞、東加、瓦努阿圖、紐西蘭、所羅門群島,南美的智利,北美的阿拉斯加州等國家。

将過去一年内全球發生的4.5級及以上地震以原點的形式投射在地圖上,便形成了一個全球範圍内大緻的地震帶分布圖。不同的地震帶把地球分成了明顯的幾個闆塊。這些地震頻發的國家,幾乎都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

從地理上看,印度尼西亞位于太平洋闆塊、印度洋闆塊和亞歐闆塊三大闆塊的沖撞區域,同時也是夾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之間,這裡地殼活動既頻繁又劇烈,這就是印尼為什麼隔三差五發生地震的主要原因。

大陸處于環太平洋闆塊、歐亞闆塊、印度洋闆塊等幾個闆塊相接的地方,也是地震活動比較頻繁的地區。據相關研究顯示,至少有495個地震斷裂帶分布在大陸。

應急管理部統計資料顯示,今年1-11月大陸大陸共發生了75次4級及以上的地震,5級及以上的7次,其中震級最大的是1月30日新疆沙雅6.1級地震,震中均位于人口稀少地區,未造成較大災害損失。

今年地震變多了嗎?

目前看來,此次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的地震或将成為今年大陸大陸地區最大震級的地震,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創院院長、中國地質大學教授徐錫偉19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此次地震震中甘肅積石山縣位于青藏高原東緣,屬于南北地震帶組成部分,從震源機制看為逆斷層型地震,推測發震斷層為北西向拉脊山北緣斷裂。

近年來地震帶來的傷害減弱

截至22日8時,甘肅積石山6.2級地震已造成148人遇難。中國地震台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對媒體表示,由于當地多土木磚混和木質結構房屋,抗震性不強,加上震區人口相對密集,且地震發生在深夜,疊加地質環境比較複雜,地震帶來的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比較嚴重,導緻此次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從全球範圍來看,得益于救援力量進步以及預警技術提升,近些年來地震災害造成的死亡人數總體呈現減弱趨勢。将近10年與前10年資料進行對比,可以發現雖然地震的次數有所上升,但整體造成的傷亡人數卻有所降低,這也表現出在全球範圍内,整體的抗震能力有所提升。

2022年全球災害地震共造成2068人死亡,1.6萬人受傷,兩項資料較上年都有所減少,重大傷亡主要是由于地震引發了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以及建築物損毀、倒塌所造成的人員傷亡。

四川大學教授、地震預警與多災種預警應用技術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暾19日對媒體表示,這次地震後,各方救援非常迅速,地震造成的各種受災情況的具體資料也十分及時,為抗震救災的決策部署和進一步救援提供了必要的資訊,這是大陸應急救災響應機制愈發具有科學性和系統性的表現。

天災無情人有情,甘肅災區天氣寒冷,願所有人都平安。

參考資料:環球時報《嚴寒天氣帶來挑戰,救援力量迅速展開,中國各方馳援地震災區》

資料新聞編輯:陳華羅

新媒體設計:許骁

校對:吳興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