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無愛之人,死不足惜——龐貝人的四種愛情

無愛之人,死不足惜——龐貝人的四種愛情

無愛之人,死不足惜——龐貝人的四種愛情

愛神阿芙羅狄忒像

2023年整整一年,從官方到民間,全國許多美術館都展出了與意大利古代文明有關的展覽,這也是中國和意大利文化遺産交流合作40年的一系列紀念活動。自1983年“中國古代文明展”在威尼斯亮相,中國和意大利這兩個遙遙相望的文明古國就開始了頻繁的文化互動。中國國家圖書館展出的《龐貝神話》“意大利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藏古希臘古羅馬珍品文物展”于12月中旬收官,可謂這一系列古代文明展中的年底壓軸大展。

無愛之人,死不足惜——龐貝人的四種愛情
無愛之人,死不足惜——龐貝人的四種愛情

龐貝始建于公元前6世紀,公元79年毀于維蘇威火山大爆發,災難來得太快,火山灰徹底掩埋了這座輝煌富庶的天然良港,也因為來得快,街道房屋儲存得比較完整,為我們定格了兩千多年前古代龐貝人生活的全貌。對龐貝的考古發掘早在1748年就開始了,近300年間一直持續,直到2022年才算基本發掘完畢,這個被評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的遺址極度迷人,也為今人了解古羅馬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在《龐貝神話》展中,如“展眼”般的存在,當數一尊公元前2世紀的大理石阿芙羅狄忒像,愛神沒有常見的從貝殼中化身而出的形态,隻以其貼體的衣褶,暗示愛之女神從泡沫中誕生的典故,古羅馬人不但早已谙熟人體比例,更擅長用衣褶來構成造型和光影,堅固潔白的大理石竟然可以被雕出衣服濕漉漉的情态。

無愛之人,死不足惜——龐貝人的四種愛情

愛情,對于古代龐貝人來說是天大的事,愛情題材也是古希臘古羅馬神話中永恒的主題,在當時的文化和思想體系之中,愛,仿佛中流砥柱一般的存在。古代龐貝人相信:“有愛之人,福壽綿長;無愛之人,死不足惜;禁愛之人,罪不容誅。”愛神亦是美的象征,隻因愛即為世間極美之物。

無愛之人,死不足惜——龐貝人的四種愛情

愛神阿芙羅狄忒有四個兒子,也代表了四種不同類型的愛。厄洛斯是手持弓箭的美少年,有時亦以手持弓箭的頑童(丘比特)形象出現,他所代表的愛,為宇宙的原初動力,他的弓箭射中了誰,誰就隻能墜入愛河,無路可逃。另一個兒子希莫勒斯是情欲之神,古羅馬人清晰地把愛情和情欲區分開來,它們是人類體驗的兩個獨立時刻,愛情不見得非要有肉欲,肉欲也不見得非要有愛情,古羅馬人拎得很清,而且心智坦然,給予雙方同等的合理性,情欲之愛并不是一種需要壓抑的罪惡,相反,他們相信那是人的生命活力的展現,他們讴歌這種激情。第三個兒子安忒洛斯,代表兩情相悅之愛,這種愛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奔赴。第四個兒子波索斯,則代表了一種難以實作的理想之愛,世人渴慕這樣的完美愛情,但這種愛情卻短暫而求不得,我們無法觸及這樣的愛,也會因為這樣的愛之渴望而變得軟弱。

無愛之人,死不足惜——龐貝人的四種愛情

古代龐貝人崇尚愛與美

古代龐貝人對這四種愛做出了劃分,古羅馬神話中,不僅是凡人,神靈、半人和動物,都受愛情準則的支配,也會經曆癡迷、嫉妒、單相思和因愛生恨。不要因為古羅馬神話裡有那麼多癫狂的愛情故事,就以為當時的人們在愛欲上極度開放,恰恰相反,當時的社會依然有嚴格的規則,比如未婚少女應該堅守貞潔,已婚婦女也必須對配偶保持忠誠,但同時他們有容錯率,他們承認,愛神不遵循規則,為愛犯下的錯誤,雖然是錯誤,但那是可以了解的,連天神都難以避免,何況凡人。

無愛之人,死不足惜——龐貝人的四種愛情

愛神的兒子波索斯, 代表理想之愛

古羅馬有句箴言,幾乎可以視為龐貝的宿命注解:“哪裡有什麼永恒?驕陽閃耀,終墜大海;皓月圓滿,日漸消殒;狂風怒吼,化為微息。”火山灰下的龐貝古城,即是世間無常的縮影,但龐貝人,作為愛的擁趸,在對愛情的信仰中找到了生存之道:

SI DOLOR AFVERIT CREDE REDIBIT AMOR:“請笃信,痛終有時,愛必将至。”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蒯樂昊

責編 楊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