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聽周總理秘書浦壽昌談萬隆會議

作者:紅色IP

劉永輝

1955年4月,第一屆亞非會議在印度尼西亞萬隆舉行。周恩來總理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席會議,随後又在國際外交舞台上精彩亮相。作為周恩來的外交大臣和翻譯,蒲守昌見證了這一曆史性事件。那一年,他33歲。

浦守昌,江蘇省無錫市人,1922年出生。曾任周恩來總理的翻譯、書記,曾任外交部副部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顧問。許多人不知道的是,他于1944年加入美國共産黨,次年成為共産黨員。這是怎麼回事?他當時在美國學習,并于1946年獲得哈佛大學研究所博士學位。這也是毛澤東自成立以來每次會晤中華人民共和國都稱他為"浦博士"的起源。

由于業餘愛好者從事口述曆史的采訪和研究、寫作,筆者有幸多次走進蒲守昌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聽老人講述1955年與周恩來總理一起參加萬隆會議的難忘故事。

聽周總理秘書浦壽昌談萬隆會議

突破危險的旅行

早在 1954 年 4 月,印度尼西亞總理沙斯特羅·阿米齊奧就提議召開一次印度尼西亞、印度、緬甸、錫蘭(今斯裡蘭卡)和巴基斯坦總理會議,不讓殖民列強參加。12月底,五國總理在印度尼西亞茂物舉行會議,就此問題進行了具體讨論,并同意共同主辦會議,并邀請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内的其他20多個亞非國家參加。

在12月30日晚的招待會上,印度總理尼赫魯對中國駐印尼大使黃震說:"我希望周恩來總理來參加這次會議(指萬隆會議-引述),我将在這裡等他"。

茂物會前,毛澤東主席分别會見了來訪的印度總理尼赫魯和緬甸總理吳怒,表達了中方出席亞非會議的願望。因為,走向世界舞台,為國内建設和發展争取良好的外部環境是國家上司人面前的重要戰略思想。

1955年1月15日,印度尼西亞總理阿裡·沙斯特羅·阿米佐約緻函周恩來總理,邀請中國代表緬甸、錫蘭、印度、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亞五個提案國參加亞非會議。1月22日下午,周總理會見了印尼駐華大使鈞努圖,蒲守昌擔任翻譯和錄音師。會談中,莫諾努圖大使向周恩來轉達了印尼總理阿裡·沙斯特羅·阿米佐約的緻辭:第一,印尼希望中華人民共和國派代表團參加萬隆會議,二是"榮幸地接待周恩來閣下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會總理通路印尼"。周恩來感謝他,并指出:"當我們收到正式邀請時,我們會給出正式的答案。至于中國參加會議,也需要中國政府讨論。同年2月10日,周恩來緻函印尼總理,告知中國決定派代表團參加亞非會議。

4月3日,外交部向中國駐印尼大使黃震發出電報,詳細說明了住宿、行程和其他安排,并通知了中國代表名單的組成情況。它還詳細承認,"大蒲生(老)和劉林瑞(以記者的名義擔任阿拉伯語口譯員)都是穆斯林,在生活安排上特别小心"。

1955年4月16日17時50分,中國代表團乘坐"空中霸王"号抵達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的馬阿王子機場。當周恩來總理走出機艙時,中國駐印尼大使黃震、公安部副部長楊啟清等人的心都挂了起來。這架飛機延誤了近兩個小時,在飛行過程中被雷暴擊中,并在新加坡緊急降落,但被延誤。當時,新加坡和中國尚未建立外交關系,飛機降落後,周恩來出人意料地被英國駐馬來西亞進階專員麥克唐納邀請,請他在機場休息室休息。為了保證周恩來的安全,代表團成員陳毅、廖承志等人一直氣餒。但周永康說:"這位麥克唐納是工黨第一任總理拉姆齊·麥克唐納的兒子,也是一個能夠對馬來西亞政治産生重大影響的人物。來到門口的工作沒有完成,這難道不是很可惜嗎?'"

下午2點.m,麥克唐納把周恩來和陳毅送上了專機,回國後,周總理也感謝了英國政府的接待。

緊張局勢并非多餘,就在幾天前的4月11日,中國代表團的另一架包機"克什米爾公主"号被國民黨特工轟炸并墜入海中。除三名船員外,其他所有船員均遇難。原來,周總理一行本來要帶走"克什米爾公主",但在離開前因為受邀調往緬甸,改變了原定的行程。

"四月初,萬隆會議的發起人之一,緬甸總理吳努要求周總理和印度總理尼赫魯繞道緬甸并首先會面,"浦回憶道。吳怒當時對新中國了解不多,因為擔心邊境上會有大量的陳冰。因為當時國民黨在雲南邊境的活動有一些殘餘,是以他建議周總理到昆明、雲南和他見面,坐車沿路去看田野。此前不久,周總理突然患上盲腸炎,接受了手術。這條中緬公路,路況很差,颠簸,不利于醫治,周總理沒有聽醫生勸阻,說"既然他有這樣的要求,我就不做,他們會有疑問,不利于雙邊關系的發展",這是周恩來,大局是重中之重。

"面對複雜而危險的萬隆之行,總理的冷靜冷靜,也展現了他作為一個國家總理的冷靜風度,這也可以從他給鄧大傑的信中得到證明,'口水戰,不能沒有危險,不能打無準備的戰争。有了這一課,我應該更加謹慎,都從多方面考慮......"當時,我們圍繞總理工作,在當時的眼中,總理總是把人身安全放在次要位置,他考慮了國内外各種複雜的因素,以增強我們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為國内經濟建設争取良好的外部環境, 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采訪中,蒲守昌感歎道。

影響會議方向的其他發言

1955年4月18日上午9.m,亞非會議在萬隆獨立大樓開幕,由印度尼西亞總理沙斯特羅·阿米佐約主持,他在會上闡述了會議的目的,即探讨亞非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對世界和平與合作的貢獻。随後,埃塞俄比亞、日本、寮國和其他國家的代表主要圍繞"和平"主題組織發言,會議在友好和諧的氣氛中向前推進。

正當整個議程即将結束之際,伊拉克代表團團長賈馬利公開批評"共産主義"是"颠覆性宗教",并把"舊殖民主義"、"猶太複國主義"和"共産主義"稱為擾亂世界和平的三股勢力。

"賈馬利的講話打破了氣氛,立即讓他感到緊張,随後發言的巴基斯坦、菲律賓和土耳其代表談到了沿線的'共産主義威脅',雖然他們沒有直接指向中國,但與會者了解這一點,"浦先生回憶道。他提到的三件令泰國擔憂的事情中有兩件與中國有關。第一個是在中國雲南省組織彜族活動,直接'威脅'到與泰國接壤的泰國,第二個是泰國三百萬海外華人的雙重國籍......"

19日上午的第三次會議,與會者中的反共聲音愈演愈烈。周恩來對外長蒲守昌說:"我不會提前看下午準備的草案,你告訴秘書處,讓他們送去。我要作一個特别的補充發言。早上會議結束,回到車站吃午飯,午餐後第一次是他的演講,時間很緊,一個小時,回到車站馬上坐下,也就是說,你坐下,我說你記得一句話......"

當時,廖承志、喬冠華等代表團成員都站在周恩來旁邊,用蒲守昌的話說就是"為顧問",這樣就有什麼要問的了。

蒲守昌用一本小草稿書,周恩來口述他的記錄,寫了一段眼淚快速翻譯。很快,一個2,500字的演講完成了。"首相的退出進入一章,他口述了這個'補充聲明',一個詞是不可修改的,簡直太好了。無論是意識形态的,美麗的文字,我一直認為這是一個模範文本,"他向作者感歎道。

手稿被翻譯,并立即乘車前往會議地點參加下午的會議。在車上,總理對浦守昌說:"會前,是我讀了一段你翻過來的英語,人坐着等等。當我讀中文的時候,他一句話都聽不懂,等着看完中文就聽英文了,前面有點記不清,效果不好。今天,換一個方法,從我說中文的幾個字開始,然後你從頭開始直接用英語閱讀,直到最後一句話......"

下午,會場外下起了大雨,伴随着不時的閃電和雷聲。會議開始,周恩來以快速而自信的步伐走向領獎台,蒲守昌緊随其後。

聽周總理秘書浦壽昌談萬隆會議

"主席先生,各位代表:我的主要發言稿已經印制,不久将分發給你們。在聽取了許多代表團團長的發言之後,我要補充一些發言......"周恩來的開場白吸引了全場觀衆的目光,記者們全神貫注,害怕錯過中國總理講話的每一個字。

蒲守昌開始用流利的英語宣讀周恩來的演說稿,"中國代表團來這裡是為了團結,不是為了争吵。我們共産黨人從不回避說,我們相信共産主義,社會主義制度是好的。然而,本次會議沒有必要促進個别的意識形态和國家的政治制度,盡管我們之間顯然存在這種差異......"

因為在美國期間,浦守昌作為中共民主聯盟紐約支部負責人,周遊美國演講,1947年協助馮玉祥組織中國和平民主聯盟到美國,在旅行演說中擔任翻譯, 是以,在這個曆史性的講壇上,音調,手勢都得到了很好的掌握。站在周恩來旁邊親自宣讀了最後一段,蒲守昌用英文翻譯,美滿結束,掌聲久遠。

"這總結了八個字'求同存異,和平共處'的補充說法,效果極佳!"當時的場地很小,是一個劇院,電影院般的地方。老劇院花園,電影院有一棟樓,下面有一個樓席座位,樓座座位票價格稍便宜一點。記得萬隆會議那廳空間很小,大樓是配置設定給媒體的,樓上是記者。總理的講話剛結束,所有記者在門口,争先恐後地發表稿子,"浦守昌當天的情況,記憶猶新。

"為什麼周恩來的演講會産生如此巨大的影響?"這不僅是作者的問題,相信也是很多人想知道的。

浦守昌說,"記者沒想到,代表團現場沒想到有人這麼'詛咒'你,你還是有理由給他講道理,立刻扭轉了會議的氣氛。美國當局的算盤是讓你們亞非國家在會議上争吵,而不是分手。"給你打電話,你不給你回電話嗎?""一旦罵不上整個亂七八糟的東西,它就不快樂和分散......總理作了補充聲明,氣氛完全變了,不再有直接的互相責罵,開始認真讨論一些問題......"

周恩來以"求同存異"為亞非會議定下了新的基調,也讓蒲守昌作為身邊的從業人員,欽佩總理的外交才幹。

多邊外交中的雙邊外交

聽周總理秘書浦壽昌談萬隆會議

周總理不僅出席了亞非會議,還進行了廣泛的雙邊外交,在國際舞台上展示了中國領先國家的形象。蒲守昌也跟随周恩來的身邊,與相關代表團團長廣泛接觸,近距離體驗總理的外交魅力和作風。

當時,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美國簽訂了東南亞條約聯盟,巴基斯坦和菲律賓等國被吸收成"抗華聯盟"。在亞非會議的五個提案國中,巴基斯坦、錫蘭、印度、印度尼西亞和緬甸,當時有兩個沒有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一個是巴基斯坦,一個是錫蘭。

"在與印尼總統菅野的會談中,周總理發現菅野和他的外長裡約怕風,萬隆的天氣很熱,首相要求隻要菅野和邩野在場,中國代表團就必須忍受炎熱,關掉風扇",在蒲壽昌的記憶中,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也展現了首相一貫一絲不苟的作風。

周永康還會見了巴基斯坦總理穆罕默德·阿裡,就雙邊關系深入交換了意見。浦守昌回憶說:"周總理講話平易近人,講道理。阿裡沒想到總理的态度,很感動。第二天,在大會閉幕後舉行了一次小組會議。阿裡在講話中主動表示,周恩來總理昨天來看我,談得很開心愉快。周總理剛剛談到他的話題,說:"是的,我們進行了非常愉快和真誠的交談。阿裡總理告訴我,雖然他參加了東南亞國家聯盟,但他絕對沒有利用這個聯盟來對付中國......"阿裡沒想到周總理會公開他的聲明,但這确實是他的決定,出于對周總理的特别欽佩,他當場強調了中國和總理的青睐。"

會見中,周恩來分别與錫蘭代表團團長、印度總理科特拉瓦拉、印度總理尼赫魯、緬甸總理吳怒、埃及總理納賽爾進行了廣泛接觸,介紹了新中國的發展和建設情況,使各國上司人加深了對中國的認識。萬隆會晤後,周恩來總理應邀通路印尼,并與菅野總統、阿米齊奧總理就加強雙邊關系進行了深入會談。

在萬隆會議上,周恩來倡導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乾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赢得了大多數與會國的廣泛認同,逐漸發展成為國際交往的規範。萬隆會議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重要外交活動之一,時任外長周恩來總理作為代表團團長,從籌備、準備到出席會議,把所有工作做好, 為新中國開辟國際交流新局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在浦守昌的記憶中,周恩來在會議期間每天隻睡一兩個小時,他努力擴大會議成果,增強中國在國際交流中的影響力,并在國際舞台上展示中國總理的風格。這次會晤也标志着周恩來作為新一代外交官正式登上世界舞台。外媒評論說:"周恩來是萬隆會議的靈魂,是真正的主角。"

"我去參加萬隆會議時,印度總理尼赫魯,一位世界知名的外交家,萌生了'向亞非國家代表介紹中國'的想法,到會議結束時,周恩來的作風給代表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周總理的影響力遠遠超過尼赫魯,"蒲志永略興奮地回憶道。

采訪最後,浦守昌深情地說了這一段話:"1950年,一段時間回到中國,他很幼稚。我認為在哈佛大學這樣的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是很了不起的,不知道你有多幼稚。周總理的講道,是經曆了日内瓦會議、萬隆會議等一系列重要的外交活動,然後有了一點自知之明,才不斷成長和進步。不管你做什麼,周恩來總理永遠是外事幹部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