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震後,積石山的打勞工走在返鄉路上

作者:aiwism

震後第三天,積石山返鄉路上的溫情

在甘肅積石山震後的第三天,外地打工的馬維兄弟倆踏上了回老家的旅途。面對巨大的災害,他們急着與家人團聚,分享彼此的溫暖。然而,在回家的路上,他們看到了更多遭遇相似命運的返鄉人。他們安頓在簡陋的帳篷中,品嘗着領到的泡面,與逝去的親人告别,再次回到已經坍塌的家園。

返鄉的人們在災後的臨時安置點排隊領取食物,生活變得異常艱難。大災之後,這個小鎮的鐘表仿佛停滞在了11時59分,見證了人們在面對重建家園和生活秩序之前所經曆的困境。

震後,積石山的打勞工走在返鄉路上

12月19日17時,一輛計程車載着從各地趕回的中年人行駛在積石山縣的道路上。肖亞鑫和妻子也在這輛車上,原本計劃在女兒放寒假後再回家,地震打破了原定計劃,讓他們急着回到家人身邊。

在車上,大家充滿擔憂地讨論着災情。大河家鎮的情況尤為嚴重,房屋倒塌,100餘人死亡,餘震不斷。面對寒冷的夜晚,他們在沒有臨時安置的情況下隻能靠在一起取暖。肖亞鑫的父親在火堆旁甚至溜回家中睡了一覺。

呂明從廈門趕回,原計劃16日回家過冬,但因工廠未批假而推遲。地震的到來讓他匆忙回到家鄉,帶着泡面和大白兔奶糖。對于這場意外,呂明感到震驚,毫不猶豫地踏上回家的旅途。

抵達積石山縣城時,車上隻剩下馬維兄弟倆。他們的家在大河家鎮,是受災最嚴重的鄉鎮之一。家人在安置點等待,但帳篷尚未分發。夜幕降臨,馬維兄弟在縣城的十字路口下了車,開始尋找回家的路。

震後,積石山的打勞工走在返鄉路上

來自廈門的志願者李亮幫助他們,這一天他接送了四車返鄉的中年人。對于在外工作的中年人來說,能在家附近度過一整天實屬不易。

馬維兄弟最終在臨時安置點找到了暫時的落腳之地。這裡的帳篷密布,像迷宮一般,一家人與其他四戶鄰居擠在一頂帳篷裡,度過了寒冷的夜晚。

在這個被震後劃定的“新家”,馬維一家經曆了許多新奇的事物。臨時安置點裡,人們邊充電邊閑聊,年輕人甚至開起了直播。馬加成成為了一名小有名氣的自媒體,通過直播與外界溝通,幫助那些遠在他們故鄉的人們了解地震後的情況。

然而,帳篷外的孩子們和家長們卻經曆了更多的苦難。地震中失去親人的劉小茵,陷入了無盡的悲痛。她的表姐在床上靜養時被倒塌的牆體砸中,成為地震中的受害者。對于劉小茵來說,這是她第一次面對親人的離别,她用眼淚和告别表達了對逝者的思念。

震後,積石山的打勞工走在返鄉路上

夜幕降臨,劉霞再次回到了自己坍塌的家中,試圖儲存與丈夫、與過去生活的記憶。老人們也常常偷偷回到家旁,守望着那些倒塌的老房子,讓記憶得以延續。

這個被地震摧毀的小鎮,人們在面對家園的重建和生活秩序的重塑中,學會了面對與告别。他們的堅韌與溫情在災難中顯現,彼此互相扶持,共同走過這段困難的日子。

(為保護受訪者隐私,文中人物均為化名)【來源:九派新聞】

震後,積石山的打勞工走在返鄉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