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零食包裝空間被公攤,消費者受欺騙?

作者:娛心樂目頭條号

最近,零食包裝問題再次成為社會熱議話題,特别是有關“公攤面積”的現象,引發了廣泛關注。這種現象指的是零食包裝中不必要的多餘空間,比如餅幹盒中的凹陷部分、海苔包裝中的幹燥劑、還有牛奶盒中的空紙闆等等。這些做法讓零食看起來更“有料”,但實際上卻誤導了消費者,讓他們感覺受到了欺騙。

零食包裝空間被公攤,消費者受欺騙?

消費者在購買零食時發現,包裝看起來很豐滿,但實際上内部空間被大量填充物占據,導緻實際可食用部分遠少于預期。這種現象不僅誤導了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還引發了對資源浪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擔憂。

零食包裝空間被公攤,消費者受欺騙?

今年9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實施的新國标對食品包裝提出了具體要求,旨在減少過度包裝現象。規定食品包裝不應超過三層,成本不得超過産品銷售的20%,淨含量大于50ML/g的食品空隙率不得超過30%。

零食包裝空間被公攤,消費者受欺騙?

然而,休閑零食行業在面臨成本壓力和市場競争的同時,也需要積極響應環保意識的提高,優化包裝設計,實作可持續發展。對于消費者而言,提高對包裝資訊的關注度,理性消費,也是維護自身權益的重要途徑。這些舉措對于減少資源浪費、保護消費者權益具有重要意義。

零食包裝空間被公攤,消費者受欺騙?

這種“公攤面積”的現象,實際上是過度包裝的一種表現,對于消費者來說,是一種欺騙和誤導。而針對這種現象的批評和擔憂也反映了消費者對于資源浪費和商品誠信的關注。同時,對于零食行業來說,需要更加注重環保意識,優化包裝設計,遵守新國标的規定,實作可持續發展。這不僅符合市場需求,也是對環境和消費者權益負責的舉措。是以,零食行業需要積極響應這一問題,保護消費者權益,減少資源浪費。

這一現象的出現,除了零食包裝行業需積極響應外,還需要政府部門出台更加嚴格的監管措施,對于違反規定的企業進行罰款和處罰,加強市場監管,維護消費者權益。

總而言之,零食包裝中的“公攤面積”問題引發了社會的關注,其實是消費者對于資源浪費和商品誠信的擔憂。解決這一問題不僅需要行業自律,消費者理性消費,還需要政府加強監管,共同努力實作可持續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