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加快建構與新質生産力相适應的産業新體系

作者:新華社客戶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産力。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産力”這一重要概念。新質生産力是一個具有動态性、時代性和戰略性的新概念,是要素新優勢、産業新形态、發展新路徑、競争新優勢的內建表述,代表着更創新、更高階、更可持續的生産力發展方向。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必須堅持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是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是與經濟高品質發展階段相适應、與新一輪科技革命相吻合、與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相一緻的戰略部署。

生産力的本義是通過生産要素的組合運用提供産品和服務的能力。随着要素條件變遷和市場需求變化,生産力必然是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的。立足要素資源條件新變化、面向技術産業變革新形勢、聚焦高品質發展新階段,新質生産力對傳統意義上的生産力概念進行了創新發展、賦予了新的内涵。新質生産力不是既有生産力修補式的調整完善,而是以科技創新和産業變革為核心的生産力體系重塑,築基于新的要素條件、形成于新的産業質态、導向在高品質發展,是能夠更好支撐現代化建設、擁有更大成長潛力空間、更利于多目标協同的全新生産力。

形成新質生産力的關鍵是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通過整合使用優質和新型生産要素,探索智能、融合、高效、綠色的發展路徑,形成高水準高能級的産業結構體系,提供更高品質、更加豐富的産品和服務。新質生産力與技術創新和産業變革緊密相關,創新屬性和成長特征突出,代表着産業疊代、結構更新的主要方向,孕育着新的産業賽道和發展動能。是以,新質生産力既是各國加快布局、角力發展的普遍方向,也是大陸實作趕超、赢得領先的機遇視窗,對大陸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打破以往國際分工體系制約、搶占全球新一輪産業發展制高點至關重要。

新質生産力形成的基礎是立足要素新支撐構築發展新優勢

要素資源是生産力的基礎、産業優勢的支撐。先進和新型生産要素快速湧現、加速成長,為大陸在要素培育和整合應用上占得先機提供了可能。目前,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數字資訊等科技創新不斷取得突破,科學創新人才、技術技能人才、經營管理人才等人力資本條件持續提升,資料資訊等新生産要素加速崛起并向各領域深度滲透,共同鋪就了不同于以往的要素條件,為産業創新發展構築起新的支撐條件。目前,新要素湧現對大陸産業創新發展的支撐作用已經顯現,如優質的科技創新和網際網路資源為新能源汽車産業注入發展新活力,一些企業把勞動技能優勢和人工智能優勢相結合釋放巨大的效率效能提升空間,企業競争力在技術工藝流程重構中得到增強。

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必須夯實要素新支撐。随着大陸經濟社會發展階段變化,以低成本優勢為核心的傳統要素條件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把先進和新型生産要素培育好、利用好是發展優勢接續、新舊動能轉換的必然選擇。在優化提升勞動、土地等傳統優勢要素支撐的同時,需要加大力度培育科技創新、人力資本、資料資訊等新要素,加強要素基礎制度建設,深化要素整合共享,擴大要素開發應用,提高高端、優質、新型要素對産業創新發展的貢獻。擴大應用先進和新型生産要素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之源,能夠有效應對傳統要素數量和成本優勢減退帶來的影響,進一步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建立起更高水準更可持續的産業競争新優勢。

新質生産力形成的重點是錨定産業新質态形成産業新體系

新質生産力與産業新賽道相伴而生,特别是颠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為大陸打破國際産業分工路徑依賴、實作趕超和引領發展帶來巨大機會空間。在以往國際分工體系中,發達國家和跨國企業在産業鍊治理和供應鍊管理上處于主導地位,掌控着關鍵領域、核心環節,大量國内企業隻能發揮成本效率優勢承接國際加工制造環節轉移,産業呈現被動承接、低端嵌入、規模擴張的發展質态。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資訊等新興和未來産業具有創新密集、跨領域融合、增值含量高等特征,在關鍵技術創新、路徑模式探索、産業鍊價值鍊治理、市場推廣應用、産業生态建構上呈現新的發展特征和态勢,為大陸錨定産業新質态、建構産業新體系帶來了難得的賽道機遇。

充分發揮大國經濟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大陸有條件推動創新鍊産業鍊資金鍊人才鍊一體布局、深度融合,在新興未來産業發展上站位高端、走在前沿、赢得先機。目前,抓住技術創新和産業化視窗,大陸在風電光伏、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等新興産業領域已經形成從科技創新到産業化再到市場應用的全鍊條優勢,成為更具主導性和話語權的國際競争新優勢産業。随着新興和未來産業在經濟中的占比提高,将推動大陸産業向發展新賽道轉換、向轉型新路徑遷移,并據此建立起更加先進高端、更加自主可控、更加安全可靠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實作從成本價格競争、數量規模擴張、低端分工嵌入的初級發展質态向品質品牌競争、精緻精益增長、鍊條協同布局的進階發展質态轉變。

新質生産力形成的導向是聚焦高品質發展實作階段新躍升

新質生産力是大陸推進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部署,需要放在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來謀劃。目前,高品質發展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新質生産力關系制造強國、品質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隻有以高品質發展為導向,新質生産力才能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物質技術支撐、賦予不竭動能。這就要求在形成新質生産力的過程中,更好地統籌速度與品質、效率與效益、發展與安全、經濟與環境,兼顧經濟增長、價值創造、就業促進和綠色發展,實作“含金量”“增收量”“含綠量”的有效統一。

在新的發展階段,新質生産力需要聚焦多目标協同,破解制約發展的突出短闆和主要沖突,實作更加全面更加優質協調的高品質發展。新質生産力要把提高安全和韌性水準作為行穩緻遠的保障,提高關鍵環節自主可控能力,建立高位國際競争優勢,推動國内外産業暢通循環協作,在更多領域實作并跑乃至領跑發展。高端優質人才是新質生産力形成的關鍵支撐,新質生産力能夠最大程度上促進高品質多層次就業,要進一步提高新技術、新産業和人才資源的精準比對水準,為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技術技能人才、創新創業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大舞台”。新質生産力在全球綠色轉型的大趨勢下發展起來,具有鮮明的綠色低碳特質,需要聚焦産品全生命周期綠色化,推廣應用低碳技術,推行綠色設計,開發綠色低碳産品,減少生态環境損害,在建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中發揮中堅力量作用。

(作者機關: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産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

編輯:李軒

來源: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