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工業大摸底:自己卡自己脖子?航母阻攔索難造?小弟倉庫有幾百條

作者:叨仔多一嘴

軍工:同志們,我們馬上就要有自己的航母了,把你們召集到這裡,是為了攻關艦載機降落必需的阻攔索。

這東西難造,國外有但不給我們,卡着我們脖子!

是以這項重任就交給我們了,阻攔索的生産名額要求很高,它要在瞬間承受至少85萬牛的拉力……

巨力索具聽着聽着感覺不對勁,舉手說:老大,你說的這東西,我們倉庫好像有……

軍工:啥玩意!

巨力索具:對啊,跟您說的名額不能說完全一樣,隻能說是相差無幾,倉庫裡還有幾百條……

軍方:幾百條!你們生産這玩意幹嘛!

巨力索具:老美那邊有公司要,它們給名額,我們負責造,我真不知道它們是用來幹這個……

軍工:咳咳……容我喘口氣,我毛衣穿反了!

小劇場演繹結束,咱們認認真真來聊一聊航母阻攔索這事。

大家都知道,現代航母這個東西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展現。

前蘇聯航母元老馬卡洛夫被問及“瓦良格”号是否還能完工時說道:

“隻有偉大的強國才能建造它,而這個國家已經不存在了。”

工業大摸底:自己卡自己脖子?航母阻攔索難造?小弟倉庫有幾百條

要建造一艘現代航母,需要國家層面的主導和各個政府部門的協調,還要大概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和無數個頂尖的技術勞工一同努力,才有可能完成。

中國本來是一個積貧積弱的農業國,直到進入21世紀,改革開放接近20年後才能稱得上是一個較為完整的工業國。

工業大摸底:自己卡自己脖子?航母阻攔索難造?小弟倉庫有幾百條

但大陸的優勢也開始在21世紀後展現出來了:

豐富的資源、龐大的市場、衆多的熟練技術勞工、厚積薄發的工業生産能力,最後質變成為一個全産業鍊的第一大工業生産國。

加上我們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治核心,能夠集中力量幹大事,這是我們能夠制造現代航母的關鍵。

但盡管如此,我們在建造航母的過程中,依然困難重重。

由于航母的制造需要攻關的難題很多,全數由軍工企業來完成的話,進度就會很慢。

是以,國家開始特别注重挖掘民企的潛力,也就是工業大摸底行動,換一個大家更熟悉的名詞就是“軍民融合”。

工業大摸底:自己卡自己脖子?航母阻攔索難造?小弟倉庫有幾百條

本文的主角“航母阻攔索”也是軍民融合理念下的産物。

阻攔索這個東西生産名額要求很高,因為它要在3秒内承受時速高達200千米每小時的戰鬥機降落的拉力,這個拉力約有85萬牛。是以航母阻攔索需要極高的韌性和強度,是關乎飛行員生死的關鍵部件。

工業大摸底:自己卡自己脖子?航母阻攔索難造?小弟倉庫有幾百條

但這麼一個如此重要的東西,每艘航母才需要配備4根,就算加上儲備備用,也仍然可以說是幾乎沒有什麼市場。單獨研發的話,費時費力。

是以把任務交給本來就有制造基礎的民企的話,就是一個雙赢的局面。

軍工可以減輕研發負擔節約時間成本,民企可以更新技術提高知名度,進而增加市場競争力。

巨力索具、貴州鋼繩就是生産此類特種鋼制品的佼佼者,雖然沒有官方證明,但大機率我們的國産阻攔索就是他們生産的。

工業大摸底:自己卡自己脖子?航母阻攔索難造?小弟倉庫有幾百條

是以說其實我們中國人才是最具智慧的民族,既可以專項突破,又可以根據國家實際情況實行“軍民融合”共同創新,把那些公知口中的“工業王冠上的明珠”摘得所剩無幾!

很喜歡網友的一個說法:

“我們中華民族在曆史上大多時候都是領先世界的,後來隻是衰弱了一會而已,是以我們現在是在複興,而複興隻是時間問題,未來的世界終究還是要看我們的。”

大家認同這樣的說法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