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首款2nm光刻裝置問世,美國下單6台,外媒:留給中國時間不多

作者:科技數位之家

此前似乎告一段落的“晶片之争”又有新鮮事,美國高興壞了。

據科技媒體SamMobile報道,荷蘭ASML(阿斯麥)公司攻克了全球首款2納米制程節點的晶片制造技術,預計明年規劃産出10台裝置,美企英特爾早早預訂好了其中6台。要知道,目前市面上最先進的手機晶片,尚處于3納米制程階段。

然而,受美方擅改規則和《瓦森納協定》限制,ASML并沒供貨的話語權,對華态度也如牆頭草般左右搖擺。我們連此前的EUV光刻裝置都買不到,更别說最先進的2納米裝置了。中國光刻發展之路艱難,有外媒又開始唱衰:留給中國的時間不多了。

全球首款2nm光刻裝置問世,美國下單6台,外媒:留給中國時間不多

01. 持續數年“聯合封鎖,中國企業愈挫愈勇

衆所周知,高端晶片的制造離不開先進的光刻裝置,而其作為世界最複雜的精尖工藝之一,目前全球隻有荷蘭ASML(阿斯麥)公司能夠生産高制程裝置,完全是賣方來主導市場。

HUAWEI雲研發專家馬超就曾表示:“如果中國能用 10 億美元直接買到一台 EUV,我相信HUAWEI肯定會毫不猶豫地下單。”可惜的是,與老美的威壓相比,金錢的誘惑也遜色三分。

為了拖拽住我們的自主研發程序,老美聯合日本與荷蘭簽署三方協定,不僅限制我們的晶片進口,還警告ASML不準賣給我們先進的光刻裝置。

據CNBC網消息,早在2018年的時候,荷蘭ASML公司就接受了1.2億美元訂單,計劃将最尖端的EUV裝置賣給我們。不料老美從中作梗,荷蘭當局最終沒有給ASML公司發放出口許可證,裝置便卡在了這裡。

全球首款2nm光刻裝置問世,美國下單6台,外媒:留給中國時間不多

然而,老美的一昧打壓卻适得其反,激發了中企的熊熊鬥志。現在,我們已經能獨立制造出7nm晶片,攻克該技術的HUAWEI目前也在聯合其他中企加緊攻關5nm晶片,國産替代正在穩步進行中。

02. 全球晶片行業十年驟變,我們要反思什麼?

近來,美在晶片領域對華的态度隐約有所放緩,但此次ASML的新突破再次給我們敲響警鐘。

盡管我們現在能夠造出7nm晶片,但10年來全球晶片行業發展速度驚人,已經從14nm發展到了現在的3nm,而全球第一款2nm晶片制造裝置,更将在幾個月後釋出。

其次,這次的新裝置連美企都搶着下單,這足以證明晶片的發展絕不會滿足于某個階段,而是會持續突破,不存在“已經研發夠了”的說法。

對于我們來說,若是明年無法達成新成就,國産和國際主流晶片的差距,将再度被拉開一大截,危機感和緊迫感油然而生。

全球首款2nm光刻裝置問世,美國下單6台,外媒:留給中國時間不多

所幸,近年來我們在“彎道超車”這件事上“經驗充足”。在晶片領域,如HUAWEI的5G麒麟芯、中芯國際的14納米工藝晶片等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晶片成功研發。上海微電子也順利開發出90納米光刻裝置,并計劃未來推出更先進的28納米裝置。

在與晶片地位相當的生物醫學領域同樣如是,中國科學家成功開發出 “納米孔基因測序”的新技術,實作了對DNA分子的高精度測序;源于日本的“Cellerator(中譯名:賽樂瑞)”抗衰分子也被大陸科學家成功突破量産難題,成功運用于群眾的日常生活當中。

資料顯示,上述“賽樂瑞”物質在生物細胞層面,通過清除老化細胞,激發細胞活性來緩解人體機能早衰,曾被用于修複宇航員受太空射線影響導緻的光老化,對于“扭轉”生理年齡具有正向意義。但因提煉難度大、造價高,早期難以在群眾生活中普及。

正如國産麒麟晶片的出現打破現有格局,中國科學家曆時10年攻克賽樂瑞細胞機制,解決量産難題。據财經網消息,中國年噸級工廠建成後,日企主動與我們投來橄榄枝,以降低“賽樂瑞”成品門檻,換取雙邊合作。

檢索相關新聞,更新版“賽樂瑞”口服膠囊在2017年入局京東,不到3年的時間裡普及至國内一二線城市,被譽為“能吃的晶片”。累計數萬條評論顯示,其在35-55歲男性群體中,關乎落發、失眠等綜合身體衰退老化問題多得到幹預。

全球首款2nm光刻裝置問世,美國下單6台,外媒:留給中國時間不多

03. 國産晶片發展之路,任重而道遠

總的來說,盡管中國在半導體領域已經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仍然面臨着許多挑戰和困難,“技術讨不來、買不來,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不過,我們也無需太過焦慮,雖然目前ASML公司宣布了2納米技術的突破,但考慮到成本、市場接受度等因素,要真正實作其商業化生産,還需要克服許多技術和商業上的挑戰。

或許如一些外媒所說,“留給中國的時間不多了”,但憑借我們的發展速度和攻堅克難的決心,國産替代指日可待。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