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戰中的中國遠征軍(9)浴血同古城

作者:子名曆史

同古南距仰光250千米,北距曼德勒320千米,是仰曼鐵路的重要城市和戰略要地,西北還有克永岡(開道)機場,是日軍“必須迅速占領”之地。

它與西線普羅美和東線毛奇互相呼應,構成阻止日軍北犯的屏障。尤其是仰光失陷後,同古争奪戰就顯得更為重要。

此時,駐守在同古一帶的英緬第一師士氣極為低落,既不了解敵情,又未作迎戰準備,隻準備安全後撤,儲存實力。

杜聿明口述:

我遠征軍先遣第200師附騎兵團及工兵團的一部,于1942年3月8日到達同古,9日,接收英軍防務完畢,11日,騎兵團附工兵一部、步兵一連,推進至皮尤河及其南12千米處擔任警戒,由騎兵團副團長黃行憲指揮。

騎兵團團長林承熙鑒于英軍與敵作戰月餘,尚不明了當面的敵情,想到前哨部隊的最主要任務就是搜尋敵情,應該設法獲得敵人的有關檔案。

于是,他根據連日偵悉日寇大膽追擊英軍的戰術,在皮尤河南12千米處先構築假陣地,又在皮尤河南岸構築埋伏狙擊陣地,皮尤河北岸構築主警戒陣地,并準備好皮尤河大橋下的爆破工作,等待敵人行至北端,即用電氣導火爆炸。

所有陣地都僞裝得十分巧妙,不易被敵人發現。

抗戰中的中國遠征軍(9)浴血同古城

正在挖掘戰壕的中國遠征軍舊照

3月18日,英緬軍全部撤退,日寇跟蹤追擊,到達皮尤河南12千米處,與我發生了激烈的前哨戰,這樣就掩護了英軍脫離敵人,安全撤退。

當時,從敵人屍體身上的符号,發現當面之敵為第55師團。我前哨連當日達成任務後,即在黑夜撤退,埋伏于皮尤河南岸南側,準備狙擊冒進之敵。

19日晨,敵果然采取追擊英軍的姿态,以一大隊輕快部隊冒進,不知在皮尤河岸已踏入我遠征軍前進部隊預設的埋伏陣地。

當敵軍用汽車數輛行至橋北端時(橋長約200餘米),全橋轟然陷落(英軍在皮尤河以南橋梁皆未破壞,故敵人有此冒進),敵車盡覆。但是,敵兵仍下車企圖頑強掙紮,後續車輛霎時擁塞于南岸公路上。

這時,我軍槍聲四起,埋伏的機槍從尾到頭,反複射擊,打得敵人落花流水,向公路兩側逃竄,企圖頑抗的敵人多被智勇雙全的我軍王若坤排長予以消滅。

敵後援不濟,大部被殲,僅有少數向森林内逃竄。我軍搜尋敵人死體,發現擊斃敵人中有聯絡軍官一員,虜獲地圖、日記、望遠鏡、檔案、武器、車輛甚多。

日軍檔案證明,從泰馬入緬之敵為15軍之兩個師團,是從泰國經毛淡棉進犯緬甸;中路仰曼公路為敵55師團;其進入仰光向西路普羅美英軍進攻之敵為33師團;東路敵為18師團,尚在泰國景邁及毛淡棉間;敵原企圖分三路向曼德勒進攻。

又知,這天被我消滅之敵為112聯隊的一小隊。午後,敵人增加兵力并以步炮聯合向我皮尤警戒陣地進攻,這時,我騎兵團以已達成任務轉移至後方既設陣地,皮尤河岸僅留少數狙擊兵遲滞敵人前進,戰争至深夜,撤回既設陣地。

當時,我明了當面敵情及敵人整個戰鬥計劃後,判斷當面之敵最大不會超過兩個師團(雖認為敵第18師團主力有增加中路的可能,但尚未料到,敵在仰光登陸之56師團),就下決心照蔣介石訓示,集中我軍主力,擊破當面敵人,進而協同英軍收複仰光。

于是,我親赴同古,指導200師固守同古,掩護我軍主力的集中,史迪威也同意我的意見。在前方,我積極準備同古會戰,史迪威任後方與英方交涉排程部隊集中,預定5日至7日開始向敵攻擊。

3月20日起,同古序戰開始。敵自前日受我伏擊後,行動極為慎重,先頭以步騎聯合約五六百人,正面向我軍搜尋前進,發現我軍在鄂克春有既設前進陣地後,随即展開一聯隊附山炮4門向我攻擊。

21日,敵增炮2門,共為6門,向我攻擊整日,敵機并更番轟炸同古,我軍勇猛還擊。敵傷亡300餘人,攻擊頓挫,我亦傷亡140餘人,陣地屹然未動。

22日,敵再向我鄂克春陣地進攻未逞,一部企圖迂回,亦被擊退。全日炮戰激烈,入夜沉靜。

23日,敵增至兩聯隊(112及143聯隊),炮12門,以戰車、裝甲車掩護向我鄂克春陣地攻擊,炮火猛烈;敵機20餘架這天投彈六次。

我以步騎配合向敵側反擊,結果毀敵戰車、裝甲車各2輛、汽車7輛,敵向南竄逃。下午八、九時,敵再向我攻擊,陣地被突破一部,雙方徹夜對戰。

24日,敵炮空聯合向我陣地猛攻,另一部敵五、六百人附小炮數門,由同古以西向同古以北飛機場迂回。

同古機場北部,由我工兵團警戒,正在破壞鐵路,團長李樹正倉皇失措,向後撤退;僅200師598團的一營與敵激戰,午後五時,他們放棄機場退守同古。

是晚,戴師長調整部署,将鄂克春、坦塔賓前進陣地放棄,集結該師主力保衛同古。

25日拂曉,敵步炮空聯合三面圍攻同古,我軍沉着堅守,并以火燒森林阻敵前進。敵機30餘架更番轟炸同古,一般建築多被炸毀。

但是,我軍利用陣地,傷亡甚微。入晚,我各部隊不斷以小部隊襲敵,有斷續小戰鬥。

26日,發現敵占同古機場後,敵55師團以工兵及騎兵守備,另以一部挺進至南陽車站占領陣地。

這一天,敵以3個聯隊(112、143、144)圍攻同古,主力指向同古西北角攻擊。該方我200師600團陣地被突破,我軍遂退守同古鐵路以東繼續抵抗。是日,敵我争奪戰甚烈,雙方傷亡較大。

27日,敵主力繼續進攻同古,因敵我短兵相接,敵人炮火失效,我官兵沉着固守,敵傷亡較重。而我200師599團傷亡亦大。

午後,敵一部向北推進,與我新22師在克永岡附近發生遭遇戰,雙方徹夜對峙。

28日,敵人在同古北方要點構築陣地,企圖以一部對葉帶西方面取守勢,阻我新22師攻擊;并且集中主力先消滅我第200師,還放射糜爛性毒氣。

敵我反複沖殺,我傷亡雖重,但士氣旺盛,迄晚,城内陣地仍未動搖,敵并化裝英緬軍及緬甸土人,驅牛車暗帶械彈,企圖混入同古城内裡應外合,均經我200師查出消滅。

至晚清理戰場,共計繳獲迫擊炮七門、步槍百餘支、機槍六挺及防毒面具等甚多。

是夜11時,我戴師長在橋東的司令部,被由同古東南迂回的敵軍越過色當河東岸來襲,與599團第3營特務連發生混戰,激戰至29日拂曉後,即與城内部隊通信中斷。

同古城内,我守軍200師步兵指揮官鄭庭笈聽到橋東戰鬥激烈,立即派598團一部對敵東西夾攻,午後已将敵壓迫于大橋東南對峙,并與599團第3營取得聯系,逐漸恢複掌握。

同日(28日),我葉帶西集中的新22師主力及炮兵戰車各一部(隻有輕戰車,炮戰車尚在臘戍待運),為了解救200師的被圍,向南猛攻,至午後,攻占南陽車站四周及部分建築物;其戰車還将敵炮兵陣地摧毀,獲山炮一門及彈藥檔案甚多。但是,南陽車站堅固建築物中的敵人頑強抵抗,迄未肅清。

29日,我新22師向南陽車站繼續攻擊,敵軍增援,以步炮聯合反攻,敵我相戰竟日,均無進展。

同日,我遊擊司令黃翔令補充第2團一部由南陽車站以西勃因山脈森林内迂回至同古附近,有一連曾一度進入永克岡機場。

這一天,同古西南北敵部被我軍攻擊牽制,對同古攻擊減輕,僅有炮戰。大橋以東之敵仍對戴師攻擊甚烈,似有斷我同古後路、包圍殲滅我200師的企圖。

王楚英口述:

3月15~16日,守衛良禮彬、佩崗的英軍在200師的掩護下安全撤出後,日軍第55師團便跟蹤追擊,于18~22日,同我第5軍騎兵團、200師598團一部在皮尤、良赤道克、巧背、開威布威、坦德賓、屋墩等地激戰,打死其橫田大佐以下千餘人,我軍陣亡黃行憲上校、曹成、黃景升中校等官兵三百餘人。

戰況緊急,援軍卻遠在數百裡之外,戴師長決心與同古共存亡,當夜親書遺書以示決志。同時,令各級幹部指定自己傷亡後的第一、第二代理人,以防指揮中斷。

史迪威聞訊後,深受感動,即于22日将新22師和96師交杜聿明親自指揮,并令新22師兼程馳援200師,令96師推進到平滿納布防。

因敵機連日對曼德勒、同古及其間的城鎮、橋梁、車站、猛轟狂炸,使火車停運,新22師交替用徒步行軍與汽車運輸的辦法,于24日趕到平滿納,而96師正從臘戍向前跋涉,以緻200師仍然孤軍在同古苦戰,24日,便被敵切斷後路,陷入重圍之中。

随着戰局日益緊急,英軍自私自利、不顧全局、背棄承諾、處處拖中國軍隊後腿、幫倒忙的用心和行為已完全暴露,這也就進一步影響着史迪威同杜聿明的關系,使他二人互不信任,更加猜疑。

從24日到28日,日軍對200師三面圍攻更加猛烈,飛機、大炮、坦克全部投入戰鬥,而且,使用了毒氣和“第五縱隊”。200師傷亡不斷增加,陣地仍巋然不動,敵軍傷亡枕藉,屢進屢退,形成極其慘烈拉鋸戰。

28日,敵56師團先遣兵團趕到同古,猛攻河東的200師指揮所,雖被擊退,但200師這是卻已四面受敵,彈藥給養俱罄,援軍仍未到來,處境極危。

杜聿明口述:

在這期間(3月18日至30日)情況是這樣的:

3月14日,由仰光登陸的敵軍後續部隊約一師團(以後證明為56六師團),行動尚未判明。在泰國境内的18師團既未向景東方面進攻,即有經毛淡棉入緬的可能(以後證明,其主力加入中路戰鬥)。

東路景東、毛奇方向:我第6軍在景東、毛奇方面無大小戰鬥,景邁方面之敵,正向景東搶修公路。

西路普羅美方向:英軍正面僅有小接觸。

3月29日,英軍應史迪威的要求(這是合理的),在普羅美南向少數日寇攻擊,英裝甲部隊進入龐得後,即被敵軍在斯維當截斷後路,英軍倉皇撤回普羅美。

英空軍于21日被敵機完全毀滅,美空軍志願隊雖經協定,自27日起協同我22師攻敵,但是,直至30日從未出現。

除以上情況外,我第5軍96師、戰車炮兵等部隊尚需一周以後始能集中(以後,實際到月15日才集中完畢),而66軍何時集中尚難預料。

這時,200師已在同古連續戰鬥12日,補給中斷,加以日寇頑強堅守既得據點,我軍攻擊亦非一舉可以奪取(根據昆侖關作戰經驗)。

在此形勢下,我軍既不能迅速集中主力與敵決戰,以解同古之圍,而曠日持久,仰光登陸之敵勢必參加同古戰鬥,坐使200師被敵殲滅。如此,則我遠征軍将被敵人各個擊破,有全軍覆沒之虞。

是以,我決心令200師于29日晚突圍,以保全我軍戰力,準備在另一時間、另一地點與敵決戰。

當時,史迪威堅決反對,仍堅持以不足的兵力向敵攻擊,雙方争執甚烈,竟至鬧翻。

史迪威堅不放棄他的錯誤主張(其實是想個人出風頭),竟以服從指令來威脅我,并派他的參謀窦爾登,監督我實施他的攻擊指令。

我以這個問題關系遠征軍存亡,并未受他的威脅,另令新22師于30日向南陽車站之敵佯攻牽制敵人,令208師于29日夜經同古以東突圍,沿色當河東岸到葉帶西歸還建制,車輛經毛奇公路歸還,主力撤出同古後,即将大橋破壞。

200師在同古城的撤退,可以說是有計劃的主動的撤退。

撤退時,同古城内部隊接到戴師長指令,由步兵指揮官鄭庭笈指揮,撤退前對敵實施佯攻,撤退後仍留少數部隊牽制敵人。

到30日拂曉,我大隊已經安全渡過色當河,而敵人仍圍住這座空城,步炮空聯合向城内大舉進攻,彈如雨下。

我最後牽制敵人的小部隊也就在這個時候安全渡河,敵部前進,才發現同古乃是一座空城。

我200師卻連傷兵都未丢失,全師而歸(當時有一夥食挑夫一度走錯路失去聯絡,以後全部歸隊)。

同古戰鬥,200師完成了任務,戰術戰鬥都有一定的成功,我遠征軍既不能适時适地集中主力與敵決戰,那麼,予敵以一定打擊之後放棄同古,保持戰力,選擇另一有利的時間地點集中主力與敵決戰,這是合乎戰略、戰術原則的。

所遺憾的是,同古會戰未成,放棄控制毛奇公路的重鎮,既不能積極達到收複仰光的目的,反使以後敵人從毛奇公路向我軍大後方臘戍長驅直入,這是錯誤的。

但是,這種錯誤是英方另有陰謀,故意耽誤運輸,我統帥部一切依賴英方,咎由自取,而不該把一切責任委之于前方部隊的。

王楚英口述:

杜聿明見新22師連日反攻進展不大,難解200師之危,經報蔣介石同意,遂于29日夜,令200師突圍而出,退到葉達西集結整頓。

不過,史迪威卻已于28日,嚴令新22師奮力進攻,以解200師之危,但因敵56師已于28日趕到同古,使新22師的進攻無進展,200師的處境更見危殆。

抗戰中的中國遠征軍(9)浴血同古城

史迪威在同古前線舊照 圖檔來自網絡

他于29日晚,由梅苗長驅數百千米,急急趕到葉達西新22師戰鬥指揮部,一聽杜聿明說已下令200師放棄同古,便火冒三丈,聲色俱厲地指摘杜聿明不服從他的指令,擅自放棄緬甸戰略重鎮同古,殃及緬占全局,将難辭其咎。

杜聿明則怒不可遏,氣呼呼地曆數史迪威處處遷就英方,聽任英方背棄承諾,拖中國後腿,導緻同古攻勢被迫放棄的種種不是,兩人争得面紅耳赤,各不相讓。

經廖耀湘多方圓場,兼之新22師已開始進攻,隆隆的炮聲和密集的槍聲,一下子引起了史迪威的興趣,非常專注地詢問進攻部隊的進展情況。

廖耀湘便乘機請史迪威同杜聿明趕回漂背,督促96師前來增援。史迪威見進攻已經開始,對杜的反感有所淡化;杜聿明也覺得,同史僵持下去也不是辦法,便乘機下台階,接受廖耀湘的意見,偕同史迪威連夜傳回漂背長官部。

同時,史迪威則叫我和多恩中校、梅裡爾少校留在廖耀湘處督戰。史、杜二人的首次公開沖突,終于暫時平息,200師遂按計劃完整而安全地撤出同古了。

30日中午,史迪威總部參謀長格魯伯準将由梅苗來電話,傳達史迪威的決定:留多恩在新22師督戰,要梅裡爾和我親自去看望戴安瀾,實地考察二百師目前的狀況,了解該師眼下最急迫的需求。

我和梅裡爾接到這個電話訓示後,立即驅車去追趕戴安瀾和他的200師,這時,他正帶着全師9000多官兵通過塔瓦堤(在平滿納南約50千米)向平滿納前進,我二人立即下車,與之徒步同行,向他面緻史迪威對他本人和全師官兵深切關懷之摯情。

我們還叩詢200師兩周來的作戰經過和他的經驗教訓與意見、目前200師的實況(人員、武器、裝備實數與狀态)傷患情況、部隊士氣、今後的打算和要求(這些問題,是利用部隊行軍途中休息時,我們同戴師長面談并作記錄)。

談完後,我們便陪同戴師長,從隊伍尾部一直走到隊伍先頭,仔細察看在公路上成兩路縱隊分沿公路兩側行進的二百師全體官兵的形象和動态。

我看見他們在同古經曆了兩周的血戰,滿身都是灰塵,軍服大都破爛不堪,但個個神氣十足,滿臉歡欣,有說有笑,有的班排在行軍中竟然齊聲引吭高歌,《大刀進行曲》《八百壯士》《保衛黃河》等歌聲,在隊伍裡此起彼伏,隻在敵機來襲時他們才躲進路邊叢林隐蔽,用輕重機槍射擊敵機。

其戰鬥情緒之高昂,戰鬥動作之熟練,令我歎為觀止,便信口對戴師長說:你們200師真像史迪威将軍所說“是中國的好軍隊”“強将手下無弱兵”。

戴師長則謙虛地說:“本師在同古戰鬥中也暴露出單兵戰鬥技能不夠紮實、夜間射擊命中率不高、連以下幹部指揮不夠靈活等重要問題。這是我們要抓緊時間利用機會加強訓練的目标。”

抗戰中的中國遠征軍(9)浴血同古城

正在行軍的中國遠征軍舊照

200師快到平滿納時,我二人随戴師長一道驅車前往漂背長官部。當晚,我二人回到梅苗紅樓時,史迪威馬上召見我二人,向他詳細彙報了二百師和新二十二師的全般情況,史迪威聽得很仔細認真,不斷地插話提問。

我見他對戴師長和200師很關心、很有感情,期望良殷;對新22師的表現也較滿意,心情還好,我便果敢乘機向他說明200師3月29日在同古所面臨的極危險的處境,和杜聿明不得不放棄同古的苦衷。

并向他彙報說:“杜聿明在放棄同古時,已決心在平滿納另行組織會戰,且有所籌劃和準備。”

我說:“杜聿明在29日晚撤出200師,是明智的抉擇,既有必要又很及時,否則,200師就難免覆滅之禍。我認為,杜聿明深得孫兵法的‘全軍為主’和‘強而避之’的要領,是以我贊成杜聿明的處理。”

我接着說,杜聿明對他在21日深夜下達的“一号指令”也有誤解,經我向杜解釋,杜方釋然。史聽後,欣然微笑。

随後,我又說想向他說一則中國曆史故事,他忽然哈哈大笑起來,接着說道:

“我的孩子呀!你想給我講的故事是你們中國婦孺皆知的‘将相和’嗎?你真是用心良苦,這使我聽了很感動。

不過,你是熟知我的性格和處人之道的,對于一心要打敗敵人并且努力去做的人,我是很敬重也很寬容的。你就放心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