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茗株枞緣 || 流玉之沫

作者:茗株枞緣岩茶

與藝術一樣,茶也有時代及流派之分。茶的發展可粗略分為三個主要階段—煎茶、點茶和撮泡法。

我們現代所歸屬的當是撮泡法。這幾種不同的品茗方式,正展現了它們各自盛行之時的時代精神。

蓋因生活本身就是一種表達,我們不經意間的舉動,總是洩露出内心最深處的想法。或許,正是因為我們并無不凡之事需要掩藏,

茗株枞緣 || 流玉之沫

茗株枞緣 — 炭焙岩茶·越喝越好喝

是以才在細枝末節之處顯露了太多真實的自我。日常碎碎之事,也可與哲學或詩歌的最高境界等量齊觀,

同樣堪為民族理想的注疏。正如對葡萄酒的不同偏好,展現出了歐洲不同時代和不同國家的獨特風格,

茶道理想也反映出東方文化的不同情調。用來煎茶的茶餅,用作點茶的茶末,以及撮泡飲用的茶葉,

分别展現出中國唐代、宋代及明代所特有的情感脈動。在此,且讓我們借用已經被過分濫用的藝術分類術語,

将它們劃分為茶的古典派、浪漫派及自然派。原生長于中國南部的茶樹,在很早之前就為中國的植物學界與醫藥學界所熟知。

在各類經典中,茶也被稱為荼、荈、槚、茗,因其可解乏,可明目,可愉悅身心,亦可增強意志,

茗株枞緣 || 流玉之沫

茗株枞緣 — 炭焙岩茶·越喝越好喝

故世人對其評價甚高。茶不僅可以内服,還可制成膏狀外敷,用來緩解風濕疼痛。道士們宣城茶是煉制不老仙丹的重要配料,

而僧侶們則經年累月地飲茶,以保證其有長時間打坐的精力。到公元四五世紀之時,茶已經成為長江流域居民最喜愛的飲品。

也正是在這個時期,現代的“茶”字被創造出來,顯然此字是對古書中“荼”字的訛用。南朝詩人曾留下一些斷編殘簡,

表達了對這“流玉之沫”的狂熱崇拜。當時的皇帝也常将名貴茶葉賞賜給位高權重的大臣,作為對其功勳的褒獎。

然而,在那個時代,飲茶的方法還相當粗陋。葉子蒸過後,用石臼搗碾,制成茶餅,和米、姜、鹽、陳皮、香料、牛奶等配料一同煎煮,

茗株枞緣 || 流玉之沫

茗株枞緣 — 炭焙岩茶·越喝越好喝

有時甚至還會放入大蔥。如今中國的藏族人及不少蒙古族還保留着這種飲制方法,他們用這些配料制出味道奇特的茶湯。

從東方商隊的客棧裡學會飲茶的俄國人,其在茶中加入檸檬片的舉動,正是這種古老飲法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