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川酒文化周”建議出圈,川酒的文化到底該怎麼打造?

作者:華夏酒報

《華夏酒報》記者 張瑜宸

“川酒文化周”建議出圈,川酒的文化到底該怎麼打造?
“川酒文化周”建議出圈,川酒的文化到底該怎麼打造?

這兩天,全國多個省份陸續進入省級“兩會”時間。

《華夏酒報》記者在梳理各地代表委員們的“好聲音”時發現,四川省政協委員、四川省政協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羅佳明帶來的“關于打造川酒文化周”的提案成功“出圈”,并引發行業熱議。

值得關注的是,這位政協委員并無白酒行業的從業經曆,但卻對四川白酒産業發展有着非常深刻且獨到的見解,此前還主編過兩本“川酒”主題圖書。由此可見,四川已形成全省關注白酒産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同時,不得不說,川酒的文化打造可能已經到了一個關鍵節點,有時候跳出問題看問題,或許會更加透徹。

打造“川酒文化周”,勢在必行

1月21日,四川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開幕,在當天下午舉行的小組會議上,羅佳明建議:在每年9月19日舉行“川酒文化周”,将之作為川酒一年一度的“粉絲活動”來進行打造孵化。同時,整合四川省直機關、省級主流媒體等資源,以“九一九 喝川酒”為宣傳主基調開展系列活動,建構具有四川特色的川酒價值話語體系,推動“川酒+”川菜、川茶等川字号産品整合營銷出擊,建構川酒世界級品牌符号,助力川酒産業高品質發展和打造世界級産業叢集。

一時間,“打造川酒文化周”的提案得到了委員們的高度認可,并迅速成為四川省“兩會”期間的熱點。

“川酒文化周”建議出圈,川酒的文化到底該怎麼打造?

“目前,國内白酒市場之間的競争已經演變為由單獨的企業價值競争,轉變為知名優質産區價值的整體競争,對于一些白酒企業相對集中的地區,打造一個好的産區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将有助于整個地區白酒産業的共同發展。”四川省人大代表、宜賓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政分析指出,中國白酒向“産區化、品牌化、品質化”轉型的趨勢已是必然,加大産區品牌宣傳,是川酒産區适應大陸白酒行業轉型發展的客觀需要。

在陳政看來,舉辦“川酒文化周”,不僅有利于傳播川酒悠久的釀造曆史、博大精深的酒文化,還有利于助力堅實産業支撐。

對此,四川省政協委員、泸州市政協主席田亞東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他指出,打造“川酒文化周”,可以整合省内資源,更好地展現四川白酒文化魅力,并為建構與“世界級優質白酒産業叢集”相比對的川酒世界級品牌IP提供重要支撐。

事實上,如果仔細探究世界上已經成名的名酒産區,我們就會發現,其背後都會有與之相比對的集中宣傳活動,比如法國博若萊新酒節、蘇格蘭斯佩塞威士忌節等。相比而下,四川的确缺乏一個全省集中打造的白酒文化活動。

要知道,白酒是四川最具特色的傳統優勢産業之一,同時,也是四川貢獻最大的優勢産業。據相關報道,川酒以6%的工業營收貢獻了16%的利潤,對四川省工業稅收增長貢獻率達到34.3%。不僅如此,四川省的白酒産量與規模至今放在全國,也是“遙遙領先”。

“川酒文化周”建議出圈,川酒的文化到底該怎麼打造?

“在中國,每兩瓶白酒就有一瓶是四川的。過去有‘六朵’金花,現在有七大‘軍團’,但它們都是獨自在發展,整個四川的白酒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系統的體系,不利于四川白酒走出四川,走出中國。”羅佳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川酒目前的宣傳相對零散,沒有形成矩陣和合力。如果要推動川酒高品質發展、打造全國白酒全産業鍊示範區,必須在川酒集中推廣宣傳上下功夫,提升川酒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引領新一輪川酒産業高品質發展浪潮。

是以,打造“川酒文化周”,勢在必行。

川酒的文化到底該怎麼打造?

圍繞如何打造川酒文化周,激發有潛能的消費,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代表委員們也給出了自己的方案。

“建議以打造‘川酒文化周’為契機,省上加大川酒産區宣傳力度,成立專項工作上司小組,研究制定産區宣傳策劃方案,統籌推動全省白酒産區宣傳工作。”陳政表示,要支援開展以産區為名的全國範圍的推介推廣活動,并建立産區線上推廣體系,通過各類宣傳推介活動和産品創新,進一步提升川酒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度。

“川酒文化周”建議出圈,川酒的文化到底該怎麼打造?

四川省人大代表、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品質管理部部長安明哲也表示,要建構具有四川特色的川酒價值話語體系,在川酒品牌文化保護、挖掘、表達、宣傳、體驗上實作突破,全力推動打破濃香白酒的窖池認知、酒度認知、勾調認知、老酒認知、健康認知誤區,以大平台、優内容、高聲量講好新時期濃香四溢的川酒故事,實作川酒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可以從淄博燒烤、哈爾濱出圈等案例中得到啟發,那就是一定要把‘川酒文化周’的相關配套服務做好,讓參與‘川酒文化周’的群衆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四川省政協委員、四川郎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毅則提出要依托大型展會平台,豐富“川酒文化周”活動内容,特别是注重“川酒”搭配“川菜”,品“川菜”喝“川酒”,讓“美酒”與“美食”相得益彰、相映成輝,展現四川方方面面的安逸和美好。

“川酒文化周”建議出圈,川酒的文化到底該怎麼打造?

此外,不容忽視的是,當下白酒産業的競争已逐漸白熱化,各酒種之間、各品牌之間都在經曆此消彼長的争奪。是以,想要形成合力的前提是得能告别“内卷”,而告别“内卷”的最佳方式,便是要差異化“破圈”。是以,有業内人士指出,打造“川酒文化周”還要形成“一核多點、各有特色”的新格局。

目前,宜賓産區與泸州産區已開始“夢幻關聯”,不斷推動跨區域酒業資源共建共享,建立常态化合作關聯機制,加快共建世界級優質白酒産業叢集;去年,以遂甯為核心的川酒第五大産區——川東北産區的成立,扛起了川酒以産區名義整體關聯、抱團發展的旗幟;此外,具有國資背景的酒業平台——四川綿竹酒業集團有限公司在2023年6月成立,也讓綿竹産區進一步建構起“1+5+N”企業梯度支撐格局。

“四川白酒産業高品質發展應着眼于建構‘一幹多支’新格局,成都不僅是四川白酒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引擎,也是中國白酒轉型更新的策源地和創新中心。”成都市人民政府參事、四川輕化工大學(中國白酒學院)常務副院長楊柳告訴《華夏酒報》記者,建議在成都打造中國白酒營銷中心、中國白酒體驗經濟集聚區、中國白酒策劃創意及包裝設計中心、中國白酒金融孵化中心、世界酒文化創新交流中心、中國白酒科研中心。

綜合來看,想要打造“川酒文化周”,不僅需要聚集産業高端戰略資源、政策資源、人力資源、平台資源,還要積極發揮出要素集聚的主幹作用,全方位為四川白酒産業賦能,并進一步帶動其他産區闆塊協同向“高”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