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勞心勞力,身體虛弱,需要從脾胃補起,這方子強脾胃,補虛勞!

作者:中醫陳玉龍教授

來源:中國中藥雜志

如果大家對中醫有所了解,一定知道中醫是非常強調脾胃的重要性。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化生的場所,“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更是以《脾胃論》闡明了脾胃的重要性,很多疾病都可以從脾胃入手進行診治,且往往有很好的療效。

虛勞,是中醫診斷的名稱,又稱為諸虛勞損,意思是人體的不同髒器呈現虛弱狀,而表現出來的一系列臨床症狀,通常是慢性的過程,也就是逐漸發生、逐漸進展的。

對于虛勞病的診治,中醫有很多方法,比如根據症狀判斷病症然後補氣血陰陽。但若根據髒腑辨證的理論,往往從脾胃入手。

勞心勞力,身體虛弱,需要從脾胃補起,這方子強脾胃,補虛勞!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這樣一個從脾胃入手治療疾病的方劑——資生湯。

資生湯

資生湯出自民國時期著名醫家張錫純所著《醫學衷中參西錄》。張錫純是中西會通派代表人物之一,開創了中西合璧的先河,以中醫理論為根基,旁通西醫的生理和病理。

張錫純自幼勤奮好學,學習中醫的同時,也不排斥西醫, 白天臨證,夜晚讀書,無論是對中醫還是西醫都有較高的造詣。

可參考用量為生山藥 40g,玄參 15g,白術 6g,生雞内金 6g,牛蒡子 9g。若熱象比較明顯者可酌情加入生地黃 15~18g。

書中記載:“資生湯主治勞瘵羸弱已甚,飲食減少,喘促咳嗽,身熱脈虛數者,亦治女子血枯不月 。”

由此可見,。

勞心勞力,身體虛弱,需要從脾胃補起,這方子強脾胃,補虛勞!

原文中提到的“勞瘵”是什麼意思?

痨瘵是由于痨蟲侵襲肺葉而引起的一種具有傳染性的慢性虛弱疾患,主要的臨床表現為。

現代醫學的肺結核以及肺外結核與本病的症狀很相似。由于現在人們生活品質的提升和醫療水準的提高,肺結核已經很少見到了,現在臨床上通常使用資生湯來治療陰虛内熱導緻的一系列疾病。

勞心勞力,身體虛弱,需要從脾胃補起,這方子強脾胃,補虛勞!

資生湯方解

本方中山藥為君藥,相信大家對于經常出現在餐桌上的山藥并不陌生,山藥是藥食同源的中藥之一。

山藥味甘平,入脾經,可以補脾養胃,而脾胃為後天之本,養好脾胃,水谷精微可正常化生,濡養周身。

除此之外,山藥可以氣陰雙補、肺脾腎同調,是不可多得的食補藥材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每天服用一根蒸熟的山藥來平補平調。

勞心勞力,身體虛弱,需要從脾胃補起,這方子強脾胃,補虛勞!

白術是一味補氣藥,為補氣健脾第一要藥。白術甘溫而兼苦燥之性,甘溫補氣,苦燥健脾,入脾胃經,對于脾虛食少、腹脹腹瀉療效頗好。大家看原方中的記載的為“于術”,那麼于術是什麼呢?

于術是,色黃氣香,色黃則屬土,氣香則醒脾,故用以健脾溫陽,張錫純認為其健補脾胃之功,迥然異于一般的白術。其性溫而燥,氣香不竄,味苦微甘微辛,善健脾胃,消痰水,止洩瀉,為後天資生之要藥。或許資生湯的立方就是根源于此。

勞心勞力,身體虛弱,需要從脾胃補起,這方子強脾胃,補虛勞!

雞内金為雞的砂囊内壁,是雞的消化器官,用于研磨食物。如果大家觀察過雞進食,就會發現它們經常會吞食一些小石子,而古人見到雞經常吃一些小石子,便覺得雞的胃連石頭都能消化,那一定能夠促進消化,是以将雞内金用作消食藥使用至今。

雞内金性味甘寒,歸脾腎小腸膀胱經,除了善化有形之積之外,兼有補脾胃之妙用。

白術、山藥、雞内金是資生湯必不可少的三味藥物,而白術配伍雞内金是張錫純常用的對藥之一。張錫純認為兩者配伍。

勞心勞力,身體虛弱,需要從脾胃補起,這方子強脾胃,補虛勞!

玄參是一味清熱藥,味甘、苦、鹹,性微寒,歸肺,胃,腎經有清熱涼血,瀉火解毒,滋陰之功。另外,玄參色黑多液,中醫講五色入五髒,是以玄參可以補腎氣,用以治療勞瘵之陰虛者十分合适。

牛蒡子是一味解表藥,味辛、苦,性寒,歸肺、胃經,一般果實類藥物都富含油脂,有滋潤的作用,牛蒡子體滑氣香,能潤肺又能利肺,與山藥、玄參合用起到止嗽,定喘,安肺之功。牛蒡子和山藥也是張錫純常用對藥之一。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在本方中,生地滋腎陰而降虛火,養陰津而洩伏熱,可治療陰虛内熱、骨蒸潮熱等症狀。

勞心勞力,身體虛弱,需要從脾胃補起,這方子強脾胃,補虛勞!

縱覽此方,從調理脾胃後天之本入手,健脾益氣之藥與滋陰養胃之品同用,補益藥與消導藥同行,諸藥合用則脾胃健運,脾胃健則氣血旺盛、津液充盈,展現了中醫學“治病必求于本”的思想。

如果朋友們覺得自己的身體跟身邊的正常人比較虛弱,或者長時間從事消耗體力和精神的工作,吃飯沒有什麼食欲,有時走幾步路就喘,容易咳嗽,或者咳嗽遷延不愈。

平時自己感覺身體發熱,但量體溫又是正常,同時觀察自己舌象發現舌紅少津,脈象偏弱偏快,女性朋友可見月經不來或者月經量少,可在醫師的指導下對資生湯作一嘗試。

勞心勞力,身體虛弱,需要從脾胃補起,這方子強脾胃,補虛勞!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臨床正确辨證使用,常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是以,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本方的時候,也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使用,根據個人情況酌情加減,避免藥不對症産生不良後果,也為藥方的有效性做一定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