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初三懷舊之旅

作者:陀螺耶

上了年紀,總有懷舊情結,返鄉尋迹覓知故常萦繞腦海。大年初三,踏上了返鄉懷舊之旅。

我的生長之地是沿海小鎮。清晨一路風塵,回到了生我養我的故地。讓我想不到的是,一個偏避小鎮居然堵車如此嚴重,這從返鄉路上的車流就有了預感。到了鎮上,人流如鲫,違停車輛排在道路兩旁,正常行駛的車道根本無法挪動。由此想起改革開放之前,曾有經濟學家預言未來家庭汽車夢,曾經以為的天方夜譚,今天終于成為現實。

初三懷舊之旅

一個小鎮就有如此多小車,這就是國人汽車夢的縮影

今天的目的,就想回兒時生活過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重走過去的路,尋回兒時的記憶。擁堵的交通,隻好臨時借用一輛小電摩,邊走邊看邊問邊拍。

初三懷舊之旅

我臨時借用的小電摩

在哪個夜間隻有煤油燈的小村莊,在哪個由舊祠堂改建的國小校園,是我生活、學習、成長的地方。如今物是人非,校園隻留下唯一一間教室,其餘已面目全非。在原來祠堂遺址上建起一間品質、品質大不如從前新祠堂,新祠堂的結構和從前已大相徑庭,一副十足的赝品凋零在那裡。校園中曾有一個搖井,從挖掘、安裝、出水都是我親眼所為。它水質清澈甘甜,冬暖夏涼,也見證我們相伴的歲月。而今天已不見蹤影,一旁老者告訴我:填了、埋了。可惜之餘,我們一再确認準确位置,雙腳一踏,仿佛聽到水在地下搖晃的聲音。

初三懷舊之旅

國小時唯一留下的一間教室,校園已面目全非

初三懷舊之旅

建立的祠堂和原祠堂已大相徑庭,一副十足的赝品

村頭,有一棵千年古榕,是該鎮有象征意義的“大榕樹”,古榕下巨大而衆多的樹根時而突起,時而一頭紮進深深的泥土,時而你擁着我,時而我纏繞着你,仿佛愛恨糾纏般浪漫,形成許多凸凹有緻,能容納人體的納涼“座椅”。榕樹覆寫之大夏天可供全村老少避曬納涼。榕樹高處鳥巢重重,夏日人在地上躺,鳥在樹上叫。如今榕樹的根部已被蒙上一層濃重的封建色彩。四周徹上圍欄,裡面也建起當今農村迷信色彩濃厚的“社皇公”,門口披紅挂綠,供村民燒香拜佛。過去的乘涼之地已另作他用。

初三懷舊之旅

過去村民納涼的大樹根,已被蒙上一層濃厚的迷信色彩

常人都有一種感覺,兒時高大的建築物,現在看來顯得那麼低矮渺小,原來開闊而漫長的街道,現在感覺那麼狹窄和短暫。兒時最寬敞雄偉的公社大道,有的雜草叢生,有的坍塌凋零,兩旁民居大都各自為政,沒有規劃,沒有統一标高,你建你的,我起我的。最具建築特色和商業氣息的“新街”,現在也隻是小鎮中-條寂靜的巷子。還有兒時全鎮最大、最熱鬧的農貿市場,如今已毫無人氣,淪為毫無價值的臨時停車場。在公社大道尋迹時,有一老者認出了我,原為父親之學生,閑聊中得知父親曾為她争取續學機會,談及此事眼眶紅潤,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逐還帶我一一介紹沿街變遷。

初三懷舊之旅

原來的人民公社

初三懷舊之旅

人民公社大街已經雜草叢生

初三懷舊之旅

著名的“新街”,現已是一條寂靜的巷子

初三懷舊之旅

小鎮最大最熱鬧的農貿市場,淪為毫無價值的臨時停車場

小鎮水系發達,灌溉便利,是著名的水稻之鄉。發達的水利設施也讓我們從小得以在戲水中長大。大江、小河都留下我們戲水玩耍美好記憶。那時河水清澈見底,沒有污染,既可洗澡洗衣,也可飲用。這次重返故地,所到之處,令人唏噓。不是垃圾滿天飛,就是污水橫流,我們曾經的戲水之江河,看到就令人作嘔,不要再說戲水飲用了。由此想到振興鄉村的道路任重而道遠。

初三懷舊之旅

兒時經常戲水玩耍處,現已污水橫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