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春走基層丨繁育“小蝦苗”孕育“大錢景”

作者:濰坊融媒

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春節期間,記者來到濱海區央子街道雙廟子村水産養殖基地,放眼望去,一個個溫棚整齊劃一。溫棚裡溫暖如春、水流潺動,制氧機吹蕩起陣陣漣漪,從業人員細緻觀察蝦苗的長勢以及水質,适時投喂飼料,調節棚内通風及含氧程度,全面保障蝦苗生長環境健康、安全。

新春走基層丨繁育“小蝦苗”孕育“大錢景”

在雙廟子村水産養殖基地,從業人員正在檢視蝦苗長勢情況。

記者采訪了解到,2019年,北方育種科技(山東)有限公司來到雙廟子村成立養殖基地,利用地下鹵水開發對蝦種蝦養殖、蝦苗培育産業。如今,養殖面積已達15.8公頃,進一步促進生态漁業發展。

“雙廟子村地理位置優越,鹵水資源豐富,利用地下鹵水養殖蝦苗長速快,抗病能力強,現具備年産60億尾蝦苗的生産能力,深受省内外客戶歡迎,供不應求。”北方育種科技(山東)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君綱告訴記者,如今,通過實施“南苗北移”戰略,他們已經将海南總部的對蝦繁育基地遷至雙廟子村。

新春走基層丨繁育“小蝦苗”孕育“大錢景”

雙廟子村水産養殖基地正在對地下鹵水進行處理。

為了創造更适合蝦苗生存的養殖模式,目前,雙廟子村水産養殖基地一期已經建成種蝦工廠中的房間、育苗工廠中的房間等大型工廠中的房間6個,水處理工廠中的房間10個,藻類工廠中的房間2個,豐年蟲工廠中的房間1個,大型露天蓄水池6處,無菌水質檢測中心1所,并完善了配套設施。據悉,二期工程将于今年3月份動工,計劃建設高标準種蝦工廠中的房間及相關配套設施,重點解決種蝦培育繁育問題,閉環打造全産業鍊生态育苗。屆時,可年産蝦苗100億尾。

新春走基層丨繁育“小蝦苗”孕育“大錢景”

雙廟子村水産養殖基地藻類工廠中的房間。

新春走基層丨繁育“小蝦苗”孕育“大錢景”

雙廟子村水産養殖基地豐年蟲工廠中的房間。

北方育種科技(山東)有限公司的到來,徹底激活了雙廟子村水産養殖的“一池春水”,不僅讓更多從業者養殖蝦苗成功,盤活了當地經濟,也為開發和利用鹽鹵資源、建構特色鹵水養殖生态架起了新模式。

“蝦苗生長的最佳水溫是28℃左右,傳統的蝦苗養殖模式以外塘養殖為主,由于受各類因素的影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溫棚養殖可以對單個棚體的水質、溫度、病菌防治進行精準調控,能夠有效地進行管理,更能保證蝦苗養殖的數量和品質。”雙廟子村養殖戶毛遠峰告訴記者。

村企聯建“共同體”,助力鄉村謀新篇。蝦苗産業不僅讓本村村民享受到發展紅利,還帶動了周邊養殖戶及從業人員320人,成為實實在在的富民産業。

新春走基層丨繁育“小蝦苗”孕育“大錢景”

濱海區央子街道崔家央子村養殖戶展示養殖的對蝦。

央子街道崔家央子村養殖戶李北京就是其中一位。“我一共建了兩個溫室蝦棚,共1700平方米,一年可以養殖兩到三批,産蝦12萬斤左右。目前,共養殖了200萬蝦苗,成品蝦4月份就能上市了。”李北京告訴記者,他們從雙廟子村水産養殖基地引進蝦苗,不僅可以保證蝦苗的品質,還可以随時接受科學指導,蝦苗成活率高,養殖的成品蝦個頭大、蝦體飽滿。

新春走基層丨繁育“小蝦苗”孕育“大錢景”

雙廟子村水産養殖基地,從業人員正在給蝦苗投喂飼料。

特色養殖持續煥發活力。值得一提的是,雙廟子村還依托央子街道益農社電商平台,進一步打響了央子蝦苗在全國的知名度,有效促進了三産深度融合發展。去年,雙廟子村憑借蝦苗養殖項目被評為“2023年省級鄉土産業名品村”,加快繪就了新時代農業産業化發展的“新畫卷”。

“我們要吸納更多村民參與到蝦苗的養殖上來,采取‘基地+農戶+市場’的營運模式,持續打造生态、綠色、高效的養殖基地,助力鄉村振興,讓對蝦、蝦苗養殖産業成為村裡經濟發展的新支柱。”雙廟子村黨支部副書記王樹升說。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于菲/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