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設計師朱小傑今年70歲,

是很多網友盛贊的“寶藏爺爺”。

去年,他搬離生活了20年的工作室,

為妻子在溫州七都島上改造新家,

總占地2畝,面朝河流與田野。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朱小傑與妻子在溫州七都島的家

房子完全按他們的喜好來。

門前種水杉、建泳池,開闊、靜心;

因為作息不同,夫妻倆分開睡,

給彼此足夠的空間;

也不和兒孫同住,“孩子有孩子的世界”;

大至書櫃,小到換鞋凳,

95%的家具自己設計,

連服裝與發型也親自打理。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一條家居生活主理人yui,探訪朱小傑的家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暗藏“玄機”的家具、物品

現在,朱小傑每周工作6天,

拒絕退休,也不帶孫輩。

“我從沒有想過養老這兩個字,

隻要腦子還在動,隻要能活下去,

就繼續做喜歡的。”

初春,一條家居生活主理人yui,

拜訪了朱小傑和他島上的家。

以下是他的講述。

自述:朱小傑

編輯:鄒雯敏

責編:徐瑩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生活、工作了20年的溫州大宅

我是朱小傑,今年70歲,有點老,還在做設計。

之前一直住在工作室“溫州大宅”,底下工作、頂樓住家,比别人節省了路上的時間,太友善了。但是太太覺得那不是家,我就把20多年以前買的房子重新裝修了。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七都島上的家,外立面被爬山虎覆寫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天晴時,在家遠眺

外牆都保留了,爬山虎我也沒動,這是一個有生命力的房子。

它的周邊特别像我小時候住的家。家前面就是一條河,跑出去能見到大片的田野,在我們的記憶裡頭,小時候總是最美最靜谧的。

這個社會足夠複雜了,回到家應該簡單點,是以園藝的設計上,我的基本處理方法就是“開闊”。你看我種的樹都是水杉,它們冬天落葉,太陽能進到屋裡;夏天太陽那麼厲害,它們就擋着陽光。這樣能少開點空調,很環保。

跟太太兩個人都喜歡遊泳,隻要有條件,我一定會建一個泳池,打開窗戶就看到一汪清水在你前面流淌,心會很靜。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樓梯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雕塑”樓梯前的編織屏風

樓梯是一個室内的雕塑,我特别強調的是它怎麼好用:如何上去友善,如何下來友善?

這個家裡幾乎沒有專門為“養老”做的設計,我和太太都不會考慮這件事情。隻是做樓梯的時候,因為我們年紀會越來越大,是以把它設計得很窄,扶手非常小,能讓手把它抓緊。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yui探訪朱小傑的書房

二樓比較私密,有3個卧室。

我的書房也算卧室,把沙發拉長、稍許加寬,它就成為一張床了。書架做成頂天立地的。有時候喝點小酒、看會書,直接在這睡了,特别自在。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太太一鷗的卧室,時常在窗前彈古琴

我跟太太是分開睡的。她比較喜歡安靜,我可能早睡早起,是以互相之間會打擾。

我們是高中同學,認識53年了,1981年結婚。她有自己的愛好,喜歡彈古琴、打高爾夫球,有時候我們一起去打球,她就笑笑說,我跟她不在一個級别上。

人跟人在一起,一定留有空間,這才是長久的秘訣。這個空間,誰也不能随意“進去”。愛一個人就讓她活得快樂,你把她管得死死的,她有快樂嗎?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次卧裡,還放着給兒子小時候做的床

孩子,給他留一個客房。他一家四口常來看看我們。

這裡還保留了他小時候睡過的一張床。那時候家太小了,隻有8㎡,我就專門給他做了這件家具。裡頭組合了放衣服的櫃子、能拉出來的寫字台、可以随着他的成長而伸縮的床。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左)小傑夫婦;(右)一家三口的合影

常常和太太說,孩子有孩子的世界,我們别摻和他的事情,他做他喜歡的事情就好。有一次他問我什麼叫成功?非常簡單:你能養活自己,能養活家庭,身體又健康。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客廳,屋頂開了天窗

一樓基本上是以公共開放為主,進門是暖色調,很溫柔。

天花闆開了很多“小洞”,做天窗。如果你隻用燈來照明,它就是“死”的,現在這樣的話,家裡的光随着時間、季節不斷地在變。有時候坐在那裡看着光進來,心情就會很愉悅。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左)客廳裡的茶餐桌“跳泉圓桌”;(右)魚燈

客廳不放沙發,做成了完全道地的“東方客廳”。我認為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它應該是喝茶、再喝點酒,是以我特意設計了一張茶餐桌,裡頭有水,輕拍桌面就有水柱躍起,還有植物、有石頭,它是能動起來的。和朋友圍坐,就像觀景一樣,很輕松、自在。

因為溫州是山水之城,我就特别喜歡研究,在設計當中如何放進水、如何放進山。茶餐桌的水一定要清澈,我專門在底下做了一個過濾系統。圓桌上方,用很中國很輕盈的“燕子燈”照明,最近還設計了“魚燈”,我覺得魚燈更适合中國人的習俗,年年有餘。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左)餐廳;(右)化石桌

餐廳兩邊被書架包圍,我放了書、酒,還有旅行時帶回來的物品。人要有回憶,隻要記住快樂的,就會把不快樂的忘了。

這張桌子,是化石做的,當初用了一卡車我設計的家具換回來的。它既有功能性又有藝術性,而且把遠古與當下結合了起來。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創辦澳珀家俱,但最喜歡做回“手藝人”

為了謀生,小時候做過石匠、木匠、鉗工,還做了會計,80年代下海做了企業。如果說我今天能成為一個不錯的設計師,是那些經曆成就了我。

外婆對我影響也非常大,她是有潔癖的,我現在也染上了這種潔癖,東西都要幹幹淨淨、分門别類。分門别類,就是手藝人的習慣。

所有的“身份”裡,我最願意用“手藝人”來稱呼自己,現在名片上印的就是它。其實設計不是“想”出來的,而是通過手“做”出來的。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工作室裡,家中同款的跳泉圓桌,輕拍桌面,水柱躍起

這個家裡,95%以上的設計都是我自己做的。

我對設計的定義比較簡單:第一是好用,也就是功能;第二是有品質、有細節;第三是不同,裡頭就包括了有趣。比如講我們的茶餐桌,聊得開心的時候,拍桌子水柱就會躍起,拍的節奏不同,氛圍也變得完全不一樣。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酒瓶吊燈

還有餐廳的酒瓶吊燈。我喜歡插花嘛,這些燈也應該有花來裝飾,瓶身有小洞,是以空氣可以進去,有光、有水、有空氣,植物會長得很滋潤。你看那些根須,太漂亮了。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螞蟻凳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圓風椅

鞋凳是一件放在門口的“藝術品”,配了刷子、鞋拔子,有個“機關”可以把它們藏起來,用完又放回去。

我一直想設計一個穿鞋時用的凳子,墊墊屁股,某天我在廚房裡看到蟑螂扁圓的身材,我說天呐就是它了。後來我們把它取名叫“螞蟻凳”,更讨喜,大家都不愛蟑螂。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頭發,“長度留到耳朵底下一公分半”

發型沒有去理發店,我太太來。我說怎麼剪怎麼剪,長度留到耳朵底下一公分半,她就拿尺子量。

連服裝都是我自己做,就設計自己想穿的,穿出一種“自戀”的感覺。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我的家裡很多水仙花,我特别喜歡水仙,後來突然發現它還有“自戀”的象征意義。我也是,非常非常喜歡自己,去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自己喜歡。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溫州大宅,工作室、展廳、餐廳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蘆墟設計美術館,蘇州

現在,我做的設計比較雜,大到建築,小到陶藝,隻要喜歡的就會動手去做。

我的工作室和展廳“溫州大宅”也是自己設計的。這棟6層的建築,外立面都是爬山虎,現在枯藤盤結,等到春天就會發新芽。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生生而文— —小傑作品展,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 2023

我也做策展人,去年在杭州的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舉辦了個展,梳理了将近100件設計作品。

70歲爺爺為妻子造房:分房睡,不養老,隻做喜歡的事

出發,去工作

我現在一周工作6天,經常往返在溫州、蘇州之間。太太問我,哪時候退休?我說為什麼要退休?哪一天腳不能動,手不能動,隻要腦子還在動,我還得繼續工作。

工作跟年紀沒有任何關系,因為你熱愛工作的話,它就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找到自己熱愛的工作很重要,找到自己的能力所在,就做下去,挖掘自己到底有多深。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就一點都不覺辛苦。

我有時候去做一些講座,他們問,老師你把設計做得也蠻好,把公司開得也不錯,有什麼秘訣?

如果你活不下去,就做你不喜歡,不喜歡的東西一定能賺錢;隻要你能活下去,就做你喜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