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寒食節在什麼時候?不是清明節,源于上古崇拜,還和介子推無關

作者:文史劄學長

說起“寒食節”,

很多人立馬想到清明節,

想到介子推之死。

其實,寒食節和清明節,

是兩個不同的節日,

隻不過挨得很近。

寒食節在什麼時候?不是清明節,源于上古崇拜,還和介子推無關
寒食節在什麼時候?不是清明節,源于上古崇拜,還和介子推無關

寒食節在什麼時候?

寒食節,又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曆冬至後的105日,即清明節前一二日。

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隻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是以得名。

寒食節在什麼時候?不是清明節,源于上古崇拜,還和介子推無關

關于寒食節的起源,流傳最廣的是介子推和晉文公的故事。相傳,晉文公為了把隐居的介子推請出來,用放火燒山的方式逼他出山。

但是,介子推甯願燒死也不出山。晉文公很是傷心,為了紀念介子推,便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事實上,曆史上并無介子推被燒死之事。據《史記·晉世家》記載,介子推母子隐入山林後,隻是至死不複見晉文公而已。

據民俗專家考證,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火崇拜。大家都知道,古代人鑽木取火,而就地取材的木材,因季節變化而有所不同,是以就有了“改季改火”的習俗。

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要禁止人們生火,這也是為了防備火災。

古代人對禁火這件事,是相當嚴肅嚴格的。有專人巡察各家各戶,把一根羽毛插入爐灰中,如果羽毛燒焦,就要處死這家人。

寒食節在什麼時候?不是清明節,源于上古崇拜,還和介子推無關
寒食節在什麼時候?不是清明節,源于上古崇拜,還和介子推無關

曹操為何要禁“寒食節”?

三國時,曹操曾經下令取消寒食節禁火的習俗,明文下發了《明罰令》:

聞太原、上黨、西河、雁門冬至後百五日皆絕火寒食。

當時的人們,禁火吃冷食,竟然要長達一月以上,這顯然不利于當時人們得身心健康。東漢時,就有并州刺史周舉試圖改變這種民俗,要求把寒食節的節期縮短為三日,但是到了曹操時期,依然沒有實行。

曹操是以不得不特地為此頒布法令:

令到,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長半歲刑,主使百日刑,令長奪一月俸。
寒食節在什麼時候?不是清明節,源于上古崇拜,還和介子推無關

在官方的推行下,寒食節的節期才慢慢縮短,從原來的一個月,變為七天、三天。由于清明節日在寒食的第三日,後來随着時間的推移,到到唐代以後,便将寒食節融合在清明節之中了。

寒食節在什麼時候?不是清明節,源于上古崇拜,還和介子推無關

寒食節有哪些習俗?

寒食節在曆史的傳承發展中融合了許多民俗,主要有吃冷食、祭掃墳茔、秋千、蹴鞠、牽勾、鬥雞等。

其中,關于吃冷食,并非現代人熟知的青團,而是包括粥、漿、饧以及飯面餅等多種冷食。

在南北朝梁宗懔(約501~565)所撰的《荊楚歲時記》一書中,就記載了一種名為“饧大麥粥”的冷食。即用麥芽糖稀和大麥粒、杏仁共煮而成的一種杏酪粥。

寒食節在什麼時候?不是清明節,源于上古崇拜,還和介子推無關

書中說,這種粥色乳白,麥粒如青玉,儲存在瓦盆中,若不去動它,可一直儲存到四月初八。吃的時候,澆上饧糖,即麥芽糖,相比十分可口。

北朝北魏時期中國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還記載了一種名為“青精飯”的寒食。“采其葉染飯,色青而又光,食之資陽氣。”可見,這是一種染了色的米飯。

寒食節在什麼時候?不是清明節,源于上古崇拜,還和介子推無關

到了宋代以後,寒食節的習俗慢慢的都移到了清明節中,包括掃墓、撞蛋等。不過,寒食節雖然在曆史的長河中逐漸融入了清明節,但其獨特的文化内涵和曆史意義仍然被人們所重視。

參考資料:

1、《歲時節俗知多少》,馬大勇著,清華大學出版社。

2、《中國古代節日》,王俊編著,中國商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