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戰中的那些日本軍工巨鳄現在都在幹嘛?

抗戰中的那些日本軍工巨鳄現在都在幹嘛?

以下文章來源于冷熱防務,作者季風

全文共

2975

字 | 閱讀需

7

分鐘

抗戰中的那些日本軍工巨鳄現在都在幹嘛?

中國有“發達國家粉碎機”的诨号,其中最受傷的無疑是我們曾經的宿敵,中國影視劇最常見的反派擔當——日本。原因很簡單,日本的工業門類與中國制造業高度重合。

相對而言,與中國進行貿易戰的美國反而不怎麼受傷。因為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借助所謂資訊技術革命的的大潮,已經實作了産業轉型。現在的美國隻在計算機晶片、計算機作業系統、晶片、生物科技等少數領域具有相對于中國的優勢,傳統的工業在美國早已沒落。匹茲堡、底特律這些五大湖地區的傳統工業城市,現在以鐵鏽帶著稱。

抗戰中的那些日本軍工巨鳄現在都在幹嘛?

美國的鐵鏽地帶

而鋼鐵、汽車、家電等行業仍然是日本的支柱産業。曾經在中國市場上封神的日本制造,已經被新崛起的中國企業追上甚至超越。這不僅搶回了市場,更為國人出了一口惡氣,原因很簡單:現在很多日本企業,都曾是抗戰時期日本戰争機器的一部分,生産的武器給當時的中國軍民造成了巨大的傷亡……

今天筆者就盤點一下當代日本企業中曾經的軍火巨頭。

三菱集團

作為戰前及二戰時日本财閥勢力的一員,三菱的曆史遠不如三井、住友曆史悠久,甚至比不上安田。靠着政府的扶持,岩崎彌太郎創立的三菱商會,以很小的成本就獨占日本的海運業。明治26年(1893年),三菱合資公司成立。之後的幾十年,三菱通過持股方式設立了衆多子公司,逐漸進入造船業、采礦業、鐵路運輸業和貿易業等行業領域,發展成為橫跨多個行業的巨無霸。

二戰前,三菱已經具備相當的工業實力,在航空、造船、坦克等領域都有所建樹。太平洋戰争初期,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空橫行一時的零式戰機就是三菱的産品。總設計師堀越二郎在日本當時落後歐美主流強國很多的工業基礎上,打造出了這款極具威力的武器。

抗戰中的那些日本軍工巨鳄現在都在幹嘛?

零式戰機

當時世界最大的戰列艦大和級的二号艦武藏号,也是三菱旗下長崎造船廠的産品,相比于其姊妹艦大和号,武藏号的建造技術提升不少,但其結局也要慘的多。比起大和号,武藏号的沉沒也要早一些,更重要的美軍艦載機飛機在攻擊武藏号取得的經驗在後來對付大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抗戰中的那些日本軍工巨鳄現在都在幹嘛?

油畫中的大和級戰列艦

在陸地裝備上,三菱則造出了著名的九七式中型坦克。當然日本的所謂中坦是無法與蘇德戰場上的咆哮的T34、黑豹相提并論,卻可以在中國戰場橫行一時。

從九一八事變開始,三菱制造的武器成為日軍逞兇一時的助手,給世界帶來戰争的陰影,給亞洲人民帶來沉重的災難。更缺德的是,三菱還在中國大地上掠奪人口、販賣鴉片,罪孽深重。

二戰後,三菱财團被肢解,一部分仍然從事軍工生産。三菱财團分解出來的三菱重工依舊是日本最大的國防企業,為日本自衛隊提供各類裝備。三菱汽車公司和三菱化學公司的實力也不俗。不過三菱對中國還是很不友好,比如轟動一時的三菱帕傑羅事件。這也導緻三菱汽車在中國大陸市場一直處于邊緣地位。

抗戰中的那些日本軍工巨鳄現在都在幹嘛?

三菱帕傑羅

專注于天空的中島

比起三菱橫跨多個領域的霸氣,中島就要低調得多。創始人中島知久平是日本海軍航空事業的開拓者之一。從海軍退役後,他創辦了日本第一家民辦飛機公司——中島飛機公司。靠着對技術的執着,中島的發展迅速。

不過作為海軍出身的中島知久平,做了一件違背祖宗之法的事情:給陸軍扛活。與零式同期裝備陸軍航空兵的一式戰鬥機就是中島的産品,除此之外,二式鐘馗也是中島研發生産的。在陸海軍對立嚴重,甚至可以說仇視的日本,中島的做法很有可能兩邊不讨好。

抗戰中的那些日本軍工巨鳄現在都在幹嘛?

一式戰鬥機,二戰時期火力墊底之王

作為一個執着于技術的狂人,中島最瘋狂的計劃就是建造可以直接轟炸美國本土的富嶽轟炸機。說它瘋狂,不僅是因為戰略轟炸機對于資源的瘋狂吞噬,更因為其瘋狂的技術名額:最大航程接近2萬公裡,全重堪比美軍現役的B52轟炸機。

相對于當時的技術條件,這些設定太過瘋狂,是以直到戰争結束,富嶽轟炸機也隻是一個設想。不過中島還是憑借着中島知久平的努力,飛機産量、發動機産量都有了爆發式的增長,成為二戰中的“飛機大王”。

戰後,中島也經曆了重組,發展成了富士重工集團,涉足汽車、航空航天、發動機等領域。汽車品牌斯巴魯就是富士重工的汽車部分,而軍工生産所占比例已經很小了。

抗戰中的那些日本軍工巨鳄現在都在幹嘛?

斯巴魯

血淋漓的川崎

川崎的曆史與三菱類似,也是從造船起步的。而且在起步階段也獲得了明治政府的支援。不同的還是川崎的創始人川崎正藏似乎更自信一些,用自家的姓氏做了招牌。作為日本工業的一部分,川崎和其他日本企業一樣,一早就加入到日本對外擴張的隊伍中,為軍隊提供武器裝備。

1906年,川崎為日本軍隊建造了第一艘國産潛艇;1911年,金剛級戰列巡洋艦3号艦榛名号,也确定由川崎進行建造;1920年,長門級戰列艦的三号艦加賀号的建造任務也落到了川崎手中,這就是後來與赤城号共同組成第一航空戰隊的加賀号航母的前身……

1939年,川崎今義發展為川崎重工,開始涉足航空領域。二戰時,日本的飛燕戰鬥機、五式戰鬥機、一式運輸機等航空兵器,也是由川崎負責研發生産。 

抗戰中的那些日本軍工巨鳄現在都在幹嘛?

攔截B29的飛燕

二戰後,川崎的命運與三菱、中島類似,本來是要被清算的,結果被被冷戰、北韓戰争救了回來。現在的川崎涉足于航空、航天、造船、鐵路、發動機、機車、機器人等多個領域,依然是日本國内僅次于三菱的軍工生産巨頭。不過他沒有像三菱和中島那樣大舉進軍汽車領域,而是把重點放在了機車領域,是鐵路機車的重要生産商。川崎麾下似乎隻有機車與普通人關系較大,而且川崎的機車在世界上也是具有一定的的地位。 

抗戰中的那些日本軍工巨鳄現在都在幹嘛?

川崎的機車

帝國的眼睛:尼康

現在人們提起照相機,尤其是數位相機,印象最深刻的幾個品牌佳能、尼康、索尼都是日本品牌。其中曆史最悠久的就是尼康,其實尼康最早的名字是日本光學工業株式會社,成立于1917年。直到1946年,尼康這個名字才出現。

作為雷達出現前最為可靠的遠距離探測手段,光學儀器必然會被應用于軍事領域。老牌光學企業蔡司在一戰、二戰中就曾經效力于德國軍方,為其提供大量望遠鏡、瞄準鏡等軍用光學裝置。是以,二戰德國戰敗後蔡司也遭到了清算,被迫分成了東蔡和西蔡。

抗戰中的那些日本軍工巨鳄現在都在幹嘛?

蔡司制造的瞄準鏡

作為日本老資格的尼康,比起蔡司就要幸運得多。二戰,尼康也被深深卷入戰争,為日本軍隊提供各種軍用光學裝置,獲利頗豐。因為戰争訂單的刺激,尼康迅速膨脹。到二戰中期,其旗下已經有了19家工廠和23000名員工,成為該領域的巨無霸。

與蔡司全身心服務戰争不同,尼康當時的決策者頗為雞賊。在感覺到日本戰敗不可避免的時候,他們在背後留了一手,保留了部分民用光學裝置的生産。雖然規模不大,卻為自己戰後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現在的尼康依然是照相機領域的王者之一。

抗戰中的那些日本軍工巨鳄現在都在幹嘛?

豐田、日産、五十鈴等日系車企

關于這些企業,筆者就不多描述了。因為他們和前面的幾家不同,他們的産品是通用裝置,并不是那種隻能用于戰争的冷血殺戮機器。不過這不能否認他們曾經助力法西斯的黑曆史。是以,筆者對日系車沒什麼好感!

其實作在的日本企業為軍國主義效力過的還有多少,隻是一時找不到更詳盡的資料。沒辦法,當年小鬼子投降的時候銷毀了大量的資料,國内也有某些帶路黨在極力掩飾,是以這裡隻選了幾個影響較大的。債最後還是要還,隻是時間不到而已。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号立場)

抗戰中的那些日本軍工巨鳄現在都在幹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