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香料趣史,山奈被掩替的曆史,發現真身才知它的芳香如此多樣

作者:冰雪冬鳴

廣東有“三姜”,生姜、南姜和沙姜,而山奈便是幹制後的沙姜。今天的人們很多山奈之名并不會太過陌生,然而在曆史上山奈這個名稱卻不是太過響亮,而這一切的原因又是和商人以假亂真有關。

香料趣史,山奈被掩替的曆史,發現真身才知它的芳香如此多樣

根據比較權威的說法,山奈被發現的時間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在漢代成書的《說文解字》中一種名為葰的芳香植物,而後在我們三國時期成書的《廣雅》中便将葰這種芳香植物和另外一個名稱“廉姜”聯系在了一起,而這個廉姜其實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山奈,也就是沙姜了。然而十分奇怪的是在古代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廉姜和山奈猶如兩種不同物種,這又是為什麼呢?

香料趣史,山奈被掩替的曆史,發現真身才知它的芳香如此多樣

商人很多時候在沒有規則的制約下,他們往往是唯利是圖的,古今好像并沒有太多的變化。古代的廉姜主要産于我們的嶺南地區,出了嶺南地區之後便很難獲得,加上在古代資訊傳遞的閉塞,是以商人便在嶺南以外的地區以華山姜的根莖充當廉姜售賣,久而久之便出現以假亂真,到了宋代時期,廉姜和山奈已經成為很多學者口中兩種不同的物種。

香料趣史,山奈被掩替的曆史,發現真身才知它的芳香如此多樣

時間來到明代,李時珍大師在他的著作中第一次提出疑問,在李時珍大師的考究下,他在著作中描述山奈時寫下了“所謂古之廉姜,恐其類也”的話,這句話再次将山奈之名和廉姜聯系到了一塊。從明代之後人們開始意識到廉姜作為烹饪的用途,特别是到了清代,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廣州是唯一對外通商口岸,随着經濟的發展廣州的美食也有了極大的發展,廉姜作為廣東原産的香料也迎來到了應用的高峰,不僅是面對雞禽類食材,在一些需要突出鮮度又不合适使用生姜的料理上獲得它獨特的應用空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