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夫自家的牛舌頭被偷割,包拯:把牛殺了把肉賣掉,小偷會自首

作者:聰明的風鈴008

“咚!咚!咚!……”

沉悶地登聞鼓隆隆作響,鼓聲突破厚重的宮門,穿過空曠的殿前,被守衛皇宮的宿衛禁軍捕捉到。

宿衛禁軍顯然沒有經曆過這陣勢,連忙上報殿前都指揮司。

天下承平不久,殿前都指揮使尚且還符合先皇趙匡胤要求的那般機敏,接到宿衛禁軍彙報後,連忙上抵天聽由當今皇帝聖斷。

農夫自家的牛舌頭被偷割,包拯:把牛殺了把肉賣掉,小偷會自首

趙光義陰沉着臉,他在心中快速排除着鼓聲的由來,但還是在北敵來犯和某地叛亂中遲疑,軍情如火,趙光義不敢耽誤,即刻下令大臣上朝議事。

可還沒等趙光義匆忙換上龍袍,就見人弓着的身子地小步趨向自己,來到身前,來人又連忙拜倒,這是大禮,宋朝官員見皇帝一般不需要行跪拜禮,除非發生什麼大事。

趙光義心中一凜,沒仔細看來人身上到底是什麼官服,就連忙責問對方究竟是哪一地失了。

來人高呼自己有罪,嗫啜着把事情來龍去脈講清了。

原來宋代開國不久,雖然對前朝諸多官制進行分化,但很多職位的具體事務沒有定下規範,就比如眼前的登聞鼓院小吏。

農夫自家的牛舌頭被偷割,包拯:把牛殺了把肉賣掉,小偷會自首

登聞鼓由來已久,從設立之初就是民間直接通向中央的申訴工具。

唐時設立登聞鼓是有部門專管登聞鼓的案件的,但宋初定國不久,為了表現重視民情,開國皇帝趙匡胤雖設立了受理申訴的登聞鼓院和登聞鼓檢院,可無論是蒙冤還是丢物,隻要鼓響,必率百官上朝親自審理。

每每上朝,敲響登聞鼓的小民無不驚慌失措,卻也都被先皇趙匡胤民事如天的精神深深感動,久而久之,“登聞響,聖君忙”的佳話便傳遍了天下,安撫了久戰而浮動的人心。

後來,民間體諒皇上為國操勞,鮮有人再去敲登聞鼓,慢慢地,不僅大臣們和宿衛禁軍忘了還有登聞鼓的存在,連如今的皇上也忘了這一檔子事。

農夫自家的牛舌頭被偷割,包拯:把牛殺了把肉賣掉,小偷會自首

于是,登聞鼓乍響,不僅宿衛禁軍大驚失色誤以為有軍情,連皇上也如臨大敵,根本沒往登聞鼓上想。

登聞鼓院閑置良久,也根本沒有人想到有人敲響登聞鼓,一開始也被吓了一跳,但很快想到了職責,慢悠悠地接待了申訴之人,可看到皇城宮門飛奔出幾騎骁騎後又做出了嚴守的姿态,登聞鼓院才意識到皇宮内誤會了,趕忙派人進宮解釋。

趙光義聽了解釋後,心中愠怒,但臉上沒有表現出一絲,溫聲說道,登聞鼓響,百官臨朝,無可厚非,是宿衛禁軍大驚小怪,言罷便處罰了殿前都指揮使,不緊不慢地換上龍袍,踱步上朝。

朝堂上已有大臣到場,面面相觑,不知朝中發生了何事。

農夫自家的牛舌頭被偷割,包拯:把牛殺了把肉賣掉,小偷會自首

趙光義也不着急,好整以暇地等待所有大臣到齊,才命人把敲登聞鼓的人叫上來。

那人大概也是個混不吝,見進了富麗堂皇的大殿,還沒來得及看得清上面的天子長什麼樣就拜倒高呼請皇上做主。

趙光義看到那人拜倒愣了一下,不過很快調整過來,溫聲問做什麼主。

那人聽到這話,猛地擡起了頭,說自己是京城人氏,名叫牟晖,上告家奴弄丢自家一隻母豬懇求皇上做主。

宋初無論是賤身自賣為奴之人,還是與雇主訂契的良奴,主家都沒有打殺之權,此人告官無錯,但敲登聞鼓就……

農夫自家的牛舌頭被偷割,包拯:把牛殺了把肉賣掉,小偷會自首

此言一出,有年輕的官員憋不住笑出了聲音,不過很快意識到自己在什麼場合連忙止住,卻不想趙光義仰天長笑,诏令内官賜千錢補償這個人。

說完不等大臣反應,便下令退朝。

趙光義走得很幹脆,沒有管楞在原地的大臣們,也沒有去看不停拜謝的牟晖。

鬧得沸沸揚揚的“大敵來襲”以這種方式收尾,除了收獲了千錢欣喜若狂的牟晖,所有人都摸不着頭腦。

後來,這件事的後續也耐人尋味,趙光義親口處罰的殿前都指揮使隻被不痛不癢地打了幾下,卻在短的時間内升了好幾次職,登聞鼓院在幾次調整之後被歸屬到了開封府。

農夫自家的牛舌頭被偷割,包拯:把牛殺了把肉賣掉,小偷會自首

開封本就是皇都,按道理講屬于皇帝直轄,但有很多瑣碎的事,皇帝并不想管理,就比如登聞鼓院,當然,宋代有庸主,卻沒有昏君,登聞鼓歸屬開封府後,一些大案、大冤上報皇帝,皇帝也還是會親自出面的。

更多的時候,則是登聞鼓院記錄後禀明開封知府——按道理講,登聞鼓院完全可以受理,但皇帝不理登聞鼓後,開封知府就被委以代“天”撫民的重任,是以雞毛蒜皮敲登聞鼓,開封知府也要親自出馬審理,于是,有了接下來這樁奇案。

宋仁宗嘉佑年間,包拯權知開封府。

此時離牟晖告狀之事已經過去了幾十年,開封知府換了不知道多少任,但無數任開封知府都被“天子腳下”這句話壓得有苦難言,不說每天在市井街頭的小事中操勞,也是終日埋受案牍。

農夫自家的牛舌頭被偷割,包拯:把牛殺了把肉賣掉,小偷會自首

而包拯卻不同,出身微末的他為民伸冤有無窮的動力,這一日,他在府衙後堂剛剛坐定,就聽聞前堂鼓響,他沒有遲疑,叫上師爺,命人升堂。

待包拯堂上坐穩,打眼往堂下一看,隻見那人身穿短打,心裡便有了計較,再仔細觀瞧,那人短打質樸,上面雖有些泥土,料子卻比一般粗布強些。

好衣服還弄上泥土,此人家境應當不錯,百姓中算是日子不錯的,再看此人神情糾結,帶了兩分悲苦,應當是家中有了麻煩,而不是遇上什麼大案急案。

包拯觀察一番,把心暫時放了下來。

不待包拯開口,一旁便有公吏按例詢問哪裡人士、姓甚、名誰、所告何事。

農夫自家的牛舌頭被偷割,包拯:把牛殺了把肉賣掉,小偷會自首

那人一一回答,直到問及“所告何事”時,臉上的悲苦更重一分,說道:“鄙人懇求官人允許宰殺家中耕牛!”

包拯一聽到此,來了精神,耕牛往往是農家最重要的勞力,别說殺牛,家裡若是養牛,甯可自己吃不飽也要勻耕牛一口吃的。

再加上天下以農為本,為了保障耕種,不使豪門望族為了口舌之欲欺壓農戶宰牛取肉,朝廷對于私自宰牛殺牛向來都是重刑,并且規定舉報私自販賣牛肉的人重獎。

在這樣的背景下,幾乎沒有人敢明知故犯,這人卻毫不遮掩地說讓包拯允許他殺牛,可以說相當于故意冒犯律法。

農夫自家的牛舌頭被偷割,包拯:把牛殺了把肉賣掉,小偷會自首

公吏沒有包拯的耐心,一聽此言就大喝一聲“大膽”把那人吓得跪在地上高呼“饒命”。

包拯見此連忙喝止了公吏,讓公吏把人扶起來,細細詢問。

根據這人的說法,他家中養牛多年,平時百家呵護,用起來也是異常小心,唯恐傷了牛。

可前幾天夜裡,一家人正在熟睡,屋外的牛卻像是發狂了一樣叫個不停,他害怕有人偷牛,連忙披着衣服出門檢視。

誰成想,等到他出門檢視的時候,牛就跟瘋了一樣,躁動不安,根本讓人無法靠近。

鬧了好一陣子,等牛精疲力盡躺下的時候,他才敢上前檢視,夜色深,他走近一看才發現牛嘴裡全是血。

農夫自家的牛舌頭被偷割,包拯:把牛殺了把肉賣掉,小偷會自首

天太黑,他瞧不清楚,誤以為牛被人下了藥快不行了,于是,想也沒想就跑去請人來看還有沒有救。

等郎中到來,兩人合力掰開牛嘴,才發現牛的舌頭被人割走。

當時郎中就勸他不要再治了,牛沒了舌頭就不能自己吃東西,很快就會餓死,救了也是白救,他舍不得,讓郎中給了些藥止住血。

接下來的幾天裡,他每天把自己的口糧和着草一起下鍋喂給牛吃,可牛還是一天不如一天,眼看就要斷氣,隻能忍痛來開封府懇求包拯允許他殺牛挽回損失。

至于說抓割牛舌的歹人,當夜沒有看清,他根本不抱任何希望。

農夫自家的牛舌頭被偷割,包拯:把牛殺了把肉賣掉,小偷會自首

包拯聽完,不禁歎息一聲,不由得惋惜,萬物有靈,這個主人也算是仁至義盡,逼不得已才想到殺牛。

但包拯并沒與偏信此人的一面之詞,他讓人先在一旁待着,便差人去此人所說的住址查驗這人說謊與否。

查驗之時,包拯也沒有閑着,繼續處理了幾樁小事。

等衙役帶來了“無誤”的答複後,他才命人寫了份宰牛販牛的文書交給了那人。

那人急着走,包拯拉着他手,耳語了一番,大笑着說:“隻管按此法回去宰牛賣肉,老夫助你捉那可惡的盜舌賊!”

農夫自家的牛舌頭被偷割,包拯:把牛殺了把肉賣掉,小偷會自首

那人聽了包拯的話依舊心亂如麻,在開封府折騰了一番,他滿心思都在想牛會不會已經死了,胡亂給給包拯行了個禮就離開了。

次日一早,賣牛人帶着幾個朋友将幾擔牛肉挑到市場上販賣,大塊大塊的肉很快就吸引了周圍人的注意。

宋代的肉食不算豐富,但在東京汴梁,肉卻是緊俏的商品,人們紛紛圍上來想要買一點,更有痛快的人上來就要一整擔,可結賬的時候傻了眼,賣牛肉報了一個他想都不敢想的價格。

那人當場怒罵,賤肉敢賣那麼貴,欺負人不成?罵完,自己走還不算完還轟走了圍觀的人。

從這個“賤肉”上便知那人搞錯了,他見大塊大塊的肉便以為是豬肉,根本沒有往“貴肉”羊肉上想,更不用說“禁肉”牛肉。

賣牛人本想解釋,卻突然想到昨日包拯耳語的話——不要解釋。

他本是不信,但想到包拯“青天”之名,心裡又有些嘀咕,那人卻不依不饒,滿大街宣揚,不一會兒賣牛人攤子就變得門可羅雀。

賣牛人有些委屈,買的人冤枉他,準他賣的青天不讓自己解釋,這樣下去牛肉全砸手裡了,還談什麼挽回損失,自己這牛算白死了。

當然,市面上還是有見識多的人的,宋代雖然不允許販賣牛肉,但保不齊有耕牛老死,是以市面上雖然少,但還是有一些牛肉出現的。

是以,識貨的人走在街上聽了那漢子罵罵咧咧的話,反而來了興趣,來到賣牛肉的攤子,興緻勃勃地翻看賣牛人的牛肉。

農夫自家的牛舌頭被偷割,包拯:把牛殺了把肉賣掉,小偷會自首

賣牛人的牛正值壯年,歲數不大,加上是宰殺的,并不是自然老死的,肉質異常鮮嫩,一夥人啧啧稱奇,這樣新鮮的牛肉可遇不可求,沒考慮多久就願意掏錢買下。

這群人要麼就是商賈,要麼是豪門大院的官家、仆人,經常在市面上厮混,就算意識到新鮮牛肉有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也不會去問,就這樣買了,兩不相幹。

即便事後有官府追究,也可以一股腦地推到賣牛肉的頭上,一口咬死自己不知曉買的是牛肉。

如此一來,以後才會有人繼續铤而走險在市集上賣新鮮牛肉,他們才有機會再買到鮮牛肉,過過嘴瘾。

農夫自家的牛舌頭被偷割,包拯:把牛殺了把肉賣掉,小偷會自首

至于說告狀?宋朝市場之大,遠超人們想象,賣什麼的都有,不就是賣貴一點的人,誰會閑着沒事在問到高價肉以後,專門跑去告官?至于真買肉的人更不可能告狀,他們的小算盤打得很響怎麼可能告狀?

當然,不排除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會起告狀的心思。

就在賣牛人賣得熱火朝天之時,人群之外,有一雙眼睛死死盯着賣牛人的攤子。

時不及晌午,賣牛人的肉就賣完了,正準備收攤回家清算這趟的收益,突然有衙役找上了他,他沒有買肉那些人那麼活絡的腦子,面對衙役不敢再遵循包拯的“不要解釋”,連忙翻遍全身把販牛文書掏出來。

農夫自家的牛舌頭被偷割,包拯:把牛殺了把肉賣掉,小偷會自首

那衙役沒有看賣牛人遞上來的文書,擺了擺手說:“我家相公請你去一趟,盜舌賊抓到了。”

賣牛人聽這話,一臉茫然,絞盡腦汁也想不到包拯是怎麼抓到賊人。

原來,就在賣牛人賣肉的時候,有人去了官府告賣牛人私自宰牛賣肉,并向包拯讨賞。

包拯聽完當堂大喝:“盜舌賊在此,拿下!”

盜舌賊被這一斷喝吓破了膽,他怎麼也想不到包拯直接挑明了他的心事,嘴裡一直念叨着“不、不……”卻始終說不出個是以然來。

農夫自家的牛舌頭被偷割,包拯:把牛殺了把肉賣掉,小偷會自首

他白日聽說有人在市面上賣很貴的肉,問那人是何肉,又語焉不詳,料定是前幾日他偷盜牛舌的那戶人家私自殺牛販肉,便跑來官府告官。

但他沒想到的是,包拯比他還要熟悉民情。

包拯熟知市面上買得起牛肉的不會告狀,買不起的也不會追查其中的緣由,唯有心裡有鬼的賊人會眼饞舉報販賣牛肉的獎勵,禁不住誘惑跑到官府“自首”。

賣牛人到官府的時候,盜舌賊已經一五一十地交待了偷盜之事,按照律法,賊人不僅要賠償賣牛人的損失,還要經受誣告、偷盜等罪的罪罰。

農夫自家的牛舌頭被偷割,包拯:把牛殺了把肉賣掉,小偷會自首

賣牛人知曉來龍去脈後,感激涕零,給包拯行了個結結實實的大禮,還将“盜舌案”全部宣揚了出去,“包青天”之名在民間叫得越發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