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靠“碰瓷”與“像素級模仿”小米SU7營銷的智己汽車,輸慘了!

作者:于見專欄

編輯 | 虞爾湖

出品 | 潮起網「于見專欄」

人紅是非多。小米集團首款新能源汽車車型SU7于3月底釋出後,就在小米的各種營銷動作的推波助瀾之下,熱搜話題不斷,一些同行更是“分外眼紅”,各種誇張式的碰瓷操作,甚至給小米汽車也帶來了負面影響,讓小米也無法繼續保持“沉默”。

例如,近日,上汽集團旗下控股子公司智己汽車就趁着新能源汽車的關注度高漲的時機,釋出了旗下L6車型,并在釋出會上直接與小米SU7 Max進行性能對比。不過,新車釋出會上,智己汽車卻不幸“翻車”。

據其釋出會對比資料顯示,小米 SU7 Max版本采用了前IGBT後碳化矽子產品的電驅,智己L6則采用了前後雙碳化矽電驅。隻是,該對比資訊随後即被小米官方認定為“錯誤标注”,并被小米公司發言人連發三條微網誌,敦促其進行公開道歉。

最終,智己汽車也是以“惹禍上身”,不得不拿出誠意,多次道歉才讓輿論稍微得以平息。業内人士認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火”,足以印證新能源汽車行業競争之激烈。

不過,經此一“役”,原本熱度逐漸降溫的小米汽車,也繼續留在了熱搜榜,甚至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大赢家。反而是智己汽車,頗有一種“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挫敗感。

針尖對麥芒,小米汽車或更勝一籌

據介紹,智己L6為All in上汽集團尖端技術的産物,此番也是來勢洶洶。首發搭載“靈蜥數字底盤”、“第一代光年固态電池”等多項前瞻性智電科技。而且,在智駕、智艙和智控體驗等全次元方面提升,該款車型也是智己汽車試圖打破行業格局,打通新能源汽車向上進階通道的載體。

此外,其智慧四輪轉向系統,全系标配雷射雷達+英偉達Orin X晶片+高通骁龍8295晶片,從零到百公裡加速僅耗時2.74秒,搭載準900V超快充光年固态電池,CLTC續航超1000公裡等性能配置,以及預售價23萬元-33萬元,也為業界津津樂道。

不過,在小米SU7從預熱到上市的一系列營銷面前,智己汽車依然顯得有些遜色,甚至在這一次公關危機中,也有失上汽集團的“大家風範”。

靠“碰瓷”與“像素級模仿”小米SU7營銷的智己汽車,輸慘了!

例如,在核心的電機配置方面,智己表示小米SU7 MaX采用的前IGBT後碳化矽子產品,但據小米公司發言人澄清,實際情況是,小米SU7 Max前後電機均為碳化矽。小米方面認為,這也確定了小米SU7 Max出色的性能和續航能力。

或許為了“圓場”,随後智己聯席CEO劉濤通過個人微網誌表示:“由于産品資訊的調研結果有誤,釋出會上有一處資訊錯誤。小米SU7跟智己L6一樣,都是前後電機都使用SIC碳化矽子產品,小米SU7确實是我們非常尊敬的競争隊友!在此,我誠摯地向小米汽車和大家緻歉。”

不過,小米對智己汽車這種“非正式”的道歉與使用“小米SU7與智己L6一樣”這種依然碰瓷式的回應,并不滿意。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小米汽車某産品經理已表示,小米SU7全系全域碳化矽,不僅前後電驅都是碳化矽,就連車載充電機(OBC)和熱管理系統的壓縮機都用了碳化矽。是以,智己汽車所謂的“與小米一樣”,也非常值得推敲。

據衆多車友評測,相比智己L6,小米的優勢顯而易見。例如,小米SU7第一場釋出會和上市釋出會,都着重強調小米全棧自研,尤其是一體化壓鑄,可謂一大亮點。據了解,一體成型的車身,沒有焊接點,耐撞緩沖表現與安全性都相對更好。而且,沒有了零部件松動等問題,異響出現的頻率也随之降低。

雖然該概念是特斯拉早期率先完成了市場教育,将其帶給了消費者,但是用在小米汽車身上,也深受“為發燒而生”感召的“米粉”歡迎。

“賣慘式營銷”、“像素級模仿”VS 教科書級公關營銷

衆所周知,小米自誕生之日起,就将“粉絲經濟”奉為圭臬,是以所到之處都散發着其先天性的網紅體質與氣質。而善于制造營銷話題的小米,往往能夠通過較低的成本,就可以獲得較高的關注度、曝光量。

抛開小米這次宣發小米SU7由淺入深,非常有節奏感的營銷策劃,小米在應對智己汽車的這次“對标事件”方面的表現,也可圈可點。例如,在敦促智己公司官方道歉方面,小米便非常有節奏地連發三條微網誌,并讓智己汽車不得不正式道歉。

據媒體報道,小米公司發言人表示,智己公司在8日晚釋出會上對小米SU7 Max關鍵參數進行錯誤标注,造成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為維護其公司合法權益、保障使用者的知情權,小米聲明了三個要點:

其一是小米SU7 Max前後電機均為碳化矽為客觀事實,不容其他公司搬弄是非。

其二是對背靠上汽集團的智己汽車表示不滿,認為如此謬誤,要麼是其專業能力缺失,要麼是刻意造謠抹黑,且在大量網友公開提醒該資訊可能存在謬誤時,智己汽車并沒有及時修正,是以小米認為,該類行為有損上汽集團的聲譽,甚至與集團一貫堅守的價值觀有所背離,令人不解。

其三是對于行業競争,小米的态度非常明确:歡迎良性競争,但是強烈反對歪曲事實甚至抹黑對手。此外,小米表示其已完成驗證,做好借助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準備,并敦促智己公司立即公開澄清并向被其誤導的公衆正式道歉。

通過小米對于該事件的處理可以看出,原本因為友商碰瓷而受到負面影響的小米,并沒有讓智己汽車如願以償。該事件也以智己汽車官方兩次發文道歉而告終。

靠“碰瓷”與“像素級模仿”小米SU7營銷的智己汽車,輸慘了!

圖源:IM智己汽車二次道歉微網誌截圖

而論這場營銷公關戰的輸赢,智己汽車雖然提升了知名度,但是是以給其品牌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反而是小米,不僅因為其官方發言,糾正了錯誤資訊。而且因為該事件,進一步強化了其産品競争力。可以預見,經曆這一場市場公關,小米汽車将會進一步圈粉。

與小米的各種話題營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智己聯席CEO劉濤卻在智己L6釋出會上,大肆渲染員工研發新車時的各種艱辛,而被網友吐槽為“歌頌苦難”、賣慘式營銷。

靠“碰瓷”與“像素級模仿”小米SU7營銷的智己汽車,輸慘了!

據了解,針對該事件,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卻紛紛表示:這一屆的年輕人,不再“流行”歌頌苦難。而在相關的文章下方,網友更是對智己汽車拿員工的“隐私”與“辛苦”博取同情,表示不齒,各種神評論,更是對智己汽車的“賣慘式”營銷,進行了冷嘲熱諷。

靠“碰瓷”與“像素級模仿”小米SU7營銷的智己汽車,輸慘了!

圖源:某社交媒體截圖

此外,而且據網友分享的一組智己L6宣傳海報顯示,幾乎與小米SU7海報一緻,也被指“像素級模仿”。至此,小米與智己的營銷功底孰高孰低,也高下立分。

靠“碰瓷”與“像素級模仿”小米SU7營銷的智己汽車,輸慘了!

真金不怕火煉,小米SU7成色如何?

相比智己汽車給自己貼上了“超級智能轎車”的标簽,小米SU7的市場競争力也是有目共睹的。加上小米多年以來沉澱的海量粉絲,在剛剛開啟預售時,就受到衆多“米粉”的熱捧。新車釋出次日,小米汽車官方宣布,小米SU7上市24小時,大定達88898台。

靠“碰瓷”與“像素級模仿”小米SU7營銷的智己汽車,輸慘了!

圖源:小米SU7大定海報

很顯然,相比僅僅幾千元一部手機的決策成本,預訂起售價20萬以上的小米SU7的消費者,并非隻是“為愛發電”。

據觀察,小米SU7獲得市場高度認可,有多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其出衆的外觀。沒有人會否認,如今是一個“顔值經濟”的時代,車型好看可謂是新能源汽車的第一大競争力。不得不承認的是,小米酷似保時捷Taycan的外觀設計、同時兼具優雅、運動、時尚、激情等進階元素的标簽,正是目前年輕消費者最為關注的。

而且,在小米汽車上市以前,小米就對其新車推廣做足了鋪墊,号稱是“年輕人的第一輛車”,是以,貼合年輕消費者的需求,可謂是小米汽車差別于傳統新能源汽車的一大标簽。

其二是小米SU7的性能也不遜于同行。對于新能源汽車而言,動力與續航是兩個重要的性能名額,而小米單電機版最大功率299馬力,0-100km/h加速時間5.28秒;雙電機版最大功率為673馬力,峰值扭矩838牛米,0-100km/h加速時間2.78秒,與電動車頭部品牌的主力車型對比,也是十分經打的。

而在續航能力方面,即使是低配版本搭載的磷酸鐵锂電池,容量也高達73.6kWh,CLTC續航裡程為700公裡,對比同行也非常有競争力。而長續航版配備容量為101kWh的甯德時代三元锂電池,CLTC續航裡程為800公裡,也在競品之中表現出色。

其三,相比其他新勢力車企需要衆多供應商拼湊才能完成整車,小米的供應鍊優勢也讓其在智慧底盤、配件定制等方面,随心所欲。是以,SU7整車的适配性和駕控體驗也毫不遜色。

綜合來看,智己汽車似乎僅有上汽集團背書等少數值得稱道的“賣點”,而小米不僅擁有網紅屬性帶來的流量優勢,更有小米的技術實力、供應鍊資源等優勢。

是以,即使小米因為智己汽車的碰瓷營銷受到一些負面影響,但是從該事件的終局來看,小米依然是不折不扣的大赢家。

結語

作為背靠上汽集團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上汽作為傳統燃油車企的優勢,也不可忽視。至少,該公司本來就有着成熟的生産線。

例如,類似小米的一體化壓鑄等技術、制造等在智己汽車上,并非不可實作,甚至也在逐漸落地。隻是,相比小米造車是全新入局,智己汽車卻更像是背着包袱上陣,尾大不掉也不是不可能。

是以,當智己汽車的一體化壓鑄開始落地後,還需要全方位權衡投入産出比,以及在降本增效層面的實際效應。畢竟,從目前二者預售的産品價格來看,智己汽車還将面臨成本壓力。

除此以外,智己汽車背靠傳統車企,原本是一個優勢。但是放到年輕人的汽車市場來看,過于傳統或許會變成一個劣勢。而小米原本就具有“發燒”特征的品牌調性,顯然也是智己汽車難以僅靠“蹭熱點”與碰瓷式的營銷,就足以追趕的。

期待經此一“役”,智己汽車能夠看清市場的真相、看懂年輕消費者的真實需求,更能夠明白自己的品牌底色與實力,進而在未來競争激烈的市場博弈中,順利掰回一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