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社會主義就是要講勞動所有權

作者:鐘建民的理論之說

浏覽紅歌會網,看到了《促使人民當家做主社會生産關系的誕生》(2024-04-06 12:03:08 來源: 紅歌會網 作者:皓月當空)一文。文章談到:“消滅剝削、消滅壓迫,實作按勞配置設定和人民當家做主,這就是共産黨人的初心,這就是按勞配置設定下的共産主義價值理念。不懂得勞動法權否定資本法權的道理,那就無法找到實作它的具體道路,進而就是完全不懂啥叫共産主義。”“按勞配置設定即勞動的收益權,人民當家做主即勞動的處分權,二者的統一即是勞動法權”。

對此,我想強調的是,從經濟學角度看,勞動者當家做主的權利,屬于勞動管理權,按勞配置設定則是勞動者的勞動配置設定權,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就是勞動所有權,即勞動者憑借勞動參與生産經營活動的管理權和參與生産成果的配置設定權。是以,社會主義事實上就是要在經濟制度上全面展現勞動所有權的基本要求,并形成與這種經濟制度相适應的政治體制和上層建築。這是社會主義社會的要義所在。

一,社會主義本質上就是要實作從展現資産所有權到展現勞動所有權的根本轉變。

在價值中國網上,曾經讀到衛祥雲先生的短文《關于資産所有權概念及其應用研究的意義》。

在這篇短文中,衛祥雲先生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的生産資料所有制發生的變化,認為“對資産所有權概念及其在實踐中的應用研究就非常重要、意義重大了”,并進一步指出“我們必須理清資産所有權的一些概念”,文章例舉了“全民所有财産”、“共有财産”、“私有财産”、“法人财産”等概念。

在這裡,我想說的是:社會主義的生産主體是勞動所有者,而不是資産所有者,社會主義要講的是勞動所有權,而不是什麼資産所有權。是以,作為當代中國學者或經濟學家,應該關注和研究的應該是勞動所有權,而不是資産所有權。

衛祥雲先生在短文的開頭就明确指出,“我們國家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那麼這“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有什麼樣的本質差別呢?

在170多年前,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共産黨宣言》中就明确指出:“在資産階級社會裡,活的勞動隻是增殖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的一種手段。在共産主義社會裡,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隻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勞工生活的一種手段”。需要說明的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這裡所說的“共産主義”就是指消滅了私有制,實作了生産資料公有制的社會,“是剛剛從資本主義社會中産生出來的,是以它在各方面,在經濟、道德和精神方面都帶着它脫胎出來的那個舊社會的痕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共産主義第一階段一一即社會主義社會,或者說是勞動階級社會。

在這裡,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明确地告訴我們,社會主義社會與資産階級社會的根本差別在于“活的勞動”與“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的互相關系:

“活的勞動”即生産勞動,其主體是勞動者,“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即生産資料,其主體是資産所有者;資産階級社會與共産主義社會(即科學社會主義)的根本差別在于:在資産階級社會裡,勞動者作為勞動力所有者,他隻是滿足資産所有者使資産不斷增殖的工具和手段;而共産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社會則相反,生産資料隻是滿足勞動者作為勞動者消費需要的工具與手段。

資産階級社會的生産主體是資産所有者,是以,資産階級社會從經濟上說,也就是滿足資産所有者利益要求一一資産所有權的社會;相反,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産主體是勞動所有者,是以,社會主義社會從經濟上說,也就是滿足勞動所有者利益要求一一勞動所有權的社會。

我們常說,“社會主義要讓勞動者當家作主”,“社會主義要實作按勞配置設定”。這“勞動者當家作主”是什麼權利?難道不就是“誰勞動誰管理”的勞動管理權嗎?這“按勞配置設定”的内涵難道不就是“誰勞動誰所有”的勞動配置設定權嗎?一句話,社會主義講的勞動所有權,而不是什麼資産所有權!

楊白勞為什麼要伸冤?黃世仁為什麼要被打倒?無産階級為什麼要進行革命?勞動者為什麼要聯合起來推翻資産階級的統治?因為在最廣大的勞動者看來,社會财富是全體勞動者創造的,而封建的、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是一種維護财産權利的制度,是一種保障和維護生産資料所有者擷取和剝奪勞動者勞動成果的權利的制度,即剝削制度。資本主義是以不合理,就因為資本主義維護的是資産所有者的利益要求一一資産所有權,而從根本上妨礙了勞動者對勞動所有權的利益的滿足;社會主義是以會産生,社會主義是以能由理想變為現實,就因為她适合了勞動者争取和實作勞動所有權的需要。

毛澤東說過:“任何運動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沖突。這種特殊的沖突,就構成一事物差別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這就是世界上諸種事物是以千差萬别的記憶體原因,或者叫做根據”。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産方式方式都由生産資料和生産勞動構成的,差別在于其結合的方式不同:資本主義社會由于勞動力的商品化,生産資料所有者成為了當然的生産主體,是以,資本主義社會生産過程也必然成為滿足資産所有者利益要求的過程,成為滿足資産所有者對資産所有權的利益要求的過程;相反,社會主義由于生産資料公有制的實作,進而消滅了人格化的資産所有者,消除了人們在資産所有方面的差别,進而使勞動者成為了唯一的生産主體,是以,社會主義生産過程也必然成為滿足勞動所有者利益要求的過程,成為滿足勞動所有者對勞動所有權的利益要求的過程。生産主體的差別,勞動所有者與資産所有者的差別也就成為社會主義社會與資産階級社會的根本差別,進而也構成了兩個社會性質的差別。資産階級社會是以是資産階級社會,就因為它是一個由資産所有者當家作主,并且不斷滿足資産所有者對資産所有權利益要求的社會;社會主義是以是社會主義社會,就因為它是一個由勞動者當家作主,并且不斷滿足勞動所有者對勞動所有權的利益要求的社會。

從資産階級社會到共産主義社會(科學社會主義),發生了一個根本性的變化是實作了生産資料公有制。那麼,為什麼社會主義革命要消滅私有制,實作生産資料公有制呢?因為社會主義革命是展現廣大勞動者利益要求的革命,為了“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就需要消滅作為剝削者的資産所有者,就需要消除産生剝削權利一一資産所有權的基礎一一私有制。而在事實上生産資料公有制的實作也确實消滅了人格化的資産所有者,而沒有了人格化的資産所有者,所謂的資産所有權也就從根本上失去了意義;另一方面,由于消滅了人格化的資産所有者,進而使勞動者成為了社會生産的唯一的生産主體,于是,“讓勞動者當家作主”和“實作按勞配置設定”,一句話,全面展現勞動者的利益要求一一勞動所有權,成為社會主義生産過程中最基本的利益要求。由此可見,由于生産資料公有制的實作,從資産階級社會到社會主義發生的一個根本轉變,就是社會生産主體的轉變,即由資産所有者到勞動所有者的主體轉變,相應的,其基本的權利要求也必然由資産所有權到勞動所有權的轉變。

二,勞權制度與産權制度構成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根本差別。

社會主義生産主體及其利益要求與資産階級社會生産主體及其利益要求的差別,構成了社會主義生産方式與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根本差別,進而也決定了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根本差別:即資本主義最基本的經濟制度是以資産所有者為主體的、全面展現資産所有權的制度;而社會主義最基本的經濟制度是以勞動所有者為主體的、全面展現勞動所有權的制度。長期以來,我們都把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制度稱之為基本經濟制度,這實際是恰當的。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根本差別,不是表現在有沒有生産資料公有制,或有多大比例的生産資料公有制,而在于有沒有建立展現勞動所有者當家作主的基本制度,有沒有展現勞動者對勞動所有權的利益要求的基本制度。從人類社會産生以來的各個社會都可以存在有生産資料公有制,但是,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包括資本主義社會的公有制都不是社會主義,都沒有實作社會主義,就因為這些社會的生産資料公有制都不是以勞動所有者為主體的生産資料公有制,這些公有制都不是全面展現勞動所有權的所有制形式。

三,勞動所有者與勞動所有權和資産所有者與資産所有權的差別決定了社會主義經濟學與資本主義經濟學的根本差別。

社會主義生産主體及其利益要求的根本差別,不僅決定了兩種社會基本經濟制度的差別,同時也決定了社會主義經濟學與資産階級經濟學的根本差別:

基于資産所有者的生産主體地位及其對資産所有權的利益要求的資本主義本質特征,西方經濟學的出發點是“經濟人”,而“經濟人”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這實質上不過是資本家基本特征的抽象表述),其經濟學的基本内容是圍繞利潤最大化的成本節約、制度安排等規律的研究與探讨,是以,西方經濟學本質上是一種産權經濟學,即研究如何實作或展現資産所有者對資産所有權的利益要求的科學;同樣,基于勞動所有者的主體地位及其對勞動所有權的利益要求的社會主義本質特征,社會主義經濟學的出發點就不再是“經濟人”,而是“勞動人”,而“勞動人”追求的則是“消費最大化”,社會主義經濟學的基本内容也必然是圍繞消費最大化的成本節約、制度安排等規律的研究與探讨,是以,社會主義經濟學本質上是一種勞權經濟學,即研究如何實作展現勞動者對勞動所有權的利益要求的科學。

四,走出蘇聯模式的誤區,需要我們從産權觀念中解放出來,樹立勞權觀念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産黨宣言》中指出,“共産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程序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在這裡,兩位導師早在170多年之前,就明确地告訴我們,在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通過革命來消滅資産階級社會,建立展現勞動者利益要求的社會,而且強調了與舊觀念決裂的重要性。從資産所有者到勞動所有者主體地位的轉變,從全面展現資産所有權到全面展現勞動所有權的制度轉變,從産權經濟學到勞權經濟學的轉變,這是社會主義革命過程的必然要求。這就需要我們能夠随着時代的變革而真正能夠在思想上适應這種轉變,形成與新的主體、權利要求及制度相适應的觀念。

但是,從十月革命以來的社會主義實踐過程來說,首先是蘇聯人沒有能夠從傳統的産權觀念中解放出來,沒有在經濟上建立以勞動所有者為主體的、全面展現勞動所有權的基本制度。從“國有國營,官辦官管”、“盈利歸國家,職工拿工資”的國營企業模式我們知道,蘇聯人在實作了生産資料公有制的條件下,沒有建立以勞動所有者為主體、全面展現勞動所有權的基本制度,而是建立了以資産所有者為主體(“誰所有誰經營”展現的是資産所有權在管理方面的權利要求)、全面展現資産所有權(“誰所有所受益”展現的是資産所有權在配置設定方面的權利要求)的基本制度。所謂的“蘇聯模式”不過是蘇聯人陷入産權誤區形成的錯誤模式(生産資料公有制+産權制度)。這種模式的生産資料公有制,客觀上消滅了人格化的資産所有者,消除了産權賴以生存的基礎,進而排除了單個企業成為資産實體的可能性;而這種模式的基本制度卻是以資産所有者為主體的、全面展現資産所有權的、适合企業作為資産實體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制度;因而這種模式本身是互相沖突的,這種沖突必然導緻公有制企業效率不佳,進而使公有制經濟走向衰落。龐大的蘇聯為什麼會走向滅亡?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因為産權制度的建立從經濟上否定了勞動者作為生産主體的應有地位,妨礙了勞動者對勞動所有權的滿足,進而挖掉了共産黨執政的基礎,使蘇聯失去了生存和發展的群衆基礎,離開了廣大勞動群衆的利益要求的滿足,缺乏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支撐,社會主義的上層建築或遲或早,都會倒塌的。

附注:

1,http://www.chinavalue.net/Finance/Blog/2018-4-19/1523086.aspx。

2,馬克思恩格斯《共産黨宣言》第39頁。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甯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人民出版社1949年9月出版。

3,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第12頁。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甯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人民出版社1965年3月出版。

4,《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309頁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

5,請參考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第12-14頁相關論述。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甯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人民出版社1965年3月出版。

6,馬克思恩格斯《共産黨宣言》第44頁。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甯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人民出版社1949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