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蔣介石逃台後,跟着他的幾十萬潰兵嚷着要結婚,他最後咋處理的?

作者:豐豐說曆史

1949年,對于蔣介石而言是落魄的一年,随着解放軍勢如破竹的兵鋒越來越近,蔣介石已經不得不接受失敗的現實,開始為自己準備退路了。

蔣介石逃台後,跟着他的幾十萬潰兵嚷着要結婚,他最後咋處理的?

敗退

蔣介石曾經考慮過三條退路,一條是大西南,一條是海南,最後一條是台灣。大西南雖然地理位置優越,各方面的條件也都不錯,是一個好的選擇。但國民黨軍當時軍心淪喪,戰意喪失,根本無力阻擋解放軍的兵鋒,大西南解放也隻是時間問題而已。

海南島氣候宜人,易守難攻,解放軍的海軍在當時又是短闆,也曾在蔣介石的考慮之列。但與之相比,台灣要更加合适,如果國民黨軍占據台灣,蔣介石可以倚仗美國海軍的幫助,又可與日本、南韓在海面上形成犄角之勢,對蔣介石而言是一個很好的退路。

不得不說,蔣介石的這個選擇對他個人而言确實是一個好的選擇,但這樣的選擇也相當于将一塊重要的拼圖交給美國,對于新中國而言,遺禍不小。蔣介石是一個獨裁者,也是一個野心家,做事情從來都不會将民族大義和國家利益放在前面。

随着蔣介石竄據台灣,國民黨要員們紛紛效仿,資産和家眷開始大批轉移過海,從此遠離了這片生他們養他們的大陸。或者是被裹挾,或者是被蒙蔽,亦或者是擔心會被人民懲治,跟随着蔣介石一起竄逃台灣的還有數十萬國民黨官兵。

蔣介石逃台後,跟着他的幾十萬潰兵嚷着要結婚,他最後咋處理的?

蔣介石占據台灣以後,得到了美國的支援,明明是一個敗軍之将,卻偏偏賊心不死,仍然不停地遙控遺留在大陸的殘敵和隐藏的敵特在各地搞破壞。他高呼着要反攻大陸,向跟随他逃往台灣的官兵們承諾,三年之内實作反攻大陸,屆時将給忠心他的官兵們發錢分田。

蔣介石很擅長畫大餅,他曾經給美國人畫過一張很大的藍圖,最終卻沒能兌現。也曾給國民黨的進階将領們營造一種軍人赴死的慷慨精神,但那些了解蔣介石為人的進階将領們并不相信,總是在蔣介石希望他們赴死的時候選擇逃命。

如今,蔣介石在大陸已經失去了立足之地,率領的幾十萬的殘軍敗将逃離大陸,為了穩住軍心,也為了實作自己的野心,他希望憑借高喊反攻大陸的口号來穩住局面。原本解放軍計劃一鼓作氣拿下台灣,卻因為美軍突然入侵北韓而拖延,給了蔣介石喘息之機。

蔣介石逃台後,跟着他的幾十萬潰兵嚷着要結婚,他最後咋處理的?

婚姻的需求

這樣的機會令蔣介石興奮,他趁機在台灣站穩腳跟,讓數十萬的國民黨軍潰兵重拾信心。但三年時間很短,志願軍在北韓戰場上的表現又十分驚人,打得強大如美軍也不得不主動低頭簽訂了停戰協定,蔣介石反攻大陸的口号落空了。

蔣介石給幾十萬官兵編織的美夢破滅了,此時即便再愚鈍的底層官兵也清醒了過來,蔣介石當年承諾的反攻大陸計劃泡湯了,答應他們打回大陸後給他們分田分地分錢的承諾自然也就無法兌現了。

頓時,幾十萬官兵軍心躁動,老兵們開始起了歸心,畢竟他們的家人、親人都在大陸,那是他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之前心中還一直有一絲希望,盼望着可以打回大陸光榮返鄉,但如今光榮與否已經不重要了,隻要能夠回家就行。

于是,國民黨軍開始出現偷渡傳回大陸的情況,而且這種情況愈演愈烈,已經到了蔣介石不幹預不行的程度。

蔣介石逃台後,跟着他的幾十萬潰兵嚷着要結婚,他最後咋處理的?

而那些年輕的大頭兵們,心中的不滿此刻也已經到了極限,他們跟着蔣介石到台灣已經數年,心中一直向往的“建功立業”沒能實作,而老大不小的他們,到現在連個媳婦也沒有,能夠熬這麼多年已經很不容易,他們不想再繼續忍受下去,娶妻生子成了他們最緊迫的訴求。

問題來了,如何讓那些老兵不再繼續逃離,關鍵的問題是他們的家人在大陸,如果能夠讓他們在這裡安家,那麼問題自然就可以迎刃而解。如何讓那些身強體壯的年輕人情緒穩定下來,隻要給他們一個家庭,滿足他們對結婚的需求和建立家庭的渴望,自然就沒問題了。

軍隊這麼大的一個問題,歸根結底竟然是結婚。按照這個安撫邏輯,幾十萬的部隊意味着需要組建幾十萬的家庭,這不是一個小問題。但話說回來,幾十萬男子同時找妻子雖然不容易,但隻要蔣介石一道指令允許他們各自尋找适齡女子結婚,是不是就能解決大半問題呢?剩下的小群體再慢慢處理即可,畢竟隻要穩住大局,其他一切好說。

可惜,這個問題遠遠沒有這麼簡單,想要解決幾十萬官兵的婚姻問題,也遠非蔣介石一個指令的事情。彼時,蔣介石雖然率領潰軍在島上站穩了腳跟,但也隻是憑借兵力優勢達到了一種平衡,而島上的原住民對蔣介石和他的潰軍可不是很買賬。

蔣介石逃台後,跟着他的幾十萬潰兵嚷着要結婚,他最後咋處理的?

正因為原住民對蔣介石的軍隊不滿,直接導緻雙方有對立情緒,這種情緒或許在長時間的磨合下會消失,但在短時間内卻有很大的影響力。在這種情況下,幾十萬官兵想要結婚的訴求,想要實作就變得不容易了,畢竟沒有人願意将女兒嫁給他們這些“阿兵哥”。

最後的處理

既然幾十萬軍隊的娶妻問題無法滿足,軍隊的問題又迫在眉睫,蔣介石最後是怎麼處理的?蔣介石當時采取了兩個辦法,一個是在軍中設定了一個所謂的“軍中樂園”,暫時起到一定的疏導士兵需求的作用。但同時收費很高,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參與其中,至少可以減少一部分人的需求問題。

另一個是在軍中設立了新的婚姻制度,既然幾十萬的軍隊沒辦法短時間内結婚,那就隻能采取慢慢來的政策。而這種辦法也隻能先解決一小部分人的問題,大部分的情緒仍然無法安撫,蔣介石就打算利用這個“婚姻制度”來平衡,其實本質上還是“畫餅”。

蔣介石逃台後,跟着他的幾十萬潰兵嚷着要結婚,他最後咋處理的?

蔣介石當時頒布了一個辦法和一個條例,目标群體都是國民黨軍人,分别是《軍人戶口查記辦法》和《軍人婚姻條例》。

兩者頒布以後,軍人結婚從此不再自由,必須按照一定的标準執行,例如軍官和一些技術類的士官必須到28歲才能結婚,而那些最底層的普通士兵連結婚的資格都沒有,甚至都不能辦理戶籍。

難道禁止結婚就能穩住這些底層士兵了嗎?當然不是,底層士兵服兵役時禁止結婚,但退伍以後就脫離了《軍人戶口查記辦法》和《軍人婚姻條例》的限制,可以自由結婚。如果隻是這樣的話,底層士兵為了結婚豈不是要集體退伍?是以,蔣介石又設定了退伍的年限,底層士兵要達到整整40歲才能退伍。

至于那些服兵役期間就運氣結婚的軍官和技術類士官,退伍年限則更高,例如士官長的退伍年齡要求已經達到了58歲,幾乎是一輩子都要給蔣介石效力。蔣介石正是利用這樣的辦法,延緩了幾十萬軍隊嚷着要結婚的問題,導緻許多年輕人要服兵役十年、二十年才能退伍結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