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退休後,你會選擇再就業嗎?

作者:多彩畫闆aKI

#退休後會選擇繼續工作嗎?#

前不久,《半月談》發表文章說,今後十年,我們将面臨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退休潮”,平均一年可達兩千萬人,而許多婦女,在年過50後,便開始步入人生的後半程,開始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準備。最近,關于老年人的工作問題,也成了熱門話題。

你退休以後是否還要繼續工作?退休人員重新就業,有何考量?他們的退休生活如何?

退休後,你會選擇再就業嗎?

60後找工作不容易

在《飛屋環遊記》裡,這位老先生曆經了大半輩子的工作、婚姻、養育兒女,終于要退休了,卻忽然覺得人生沒了重心。是以,如何找回自我,就成了這位老人急切的心願。

日本早已步入高齡化社會,在2019年發表了一份《關于日本高年齡者雇傭的現狀》的報告,認為“健康”、“社會參與”等因素是其在退休後的主要動力。

60年代的人剛剛進入老齡社會,他們是在改革開放的時代長大的,他們的文化水準比較高,他們的收入和消費水準都比上一代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中的很多人仍然有工作的願望和能力。

62歲的杭州人張叔叔是一家國有企業的采購部經理,已經退休了。近兩年來,他不斷地尋找着各種各樣的工作,“突然之間無所事事,非常不适應”。不止如此,張叔叔還一直在尋找一個表現他自身價值的機會。

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一些老年人,他們會重新找工作,以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金華人郭大媽,59歲,是一位技術勞工,今年生了個外孫,家裡的經濟壓力更大了。在她看來,工作就是“給晚輩減壓”。

但是上了年紀的人卻發現,工作并不是那麼容易找到的。

退休後,你會選擇再就業嗎?

目前,大多數的求職網站還沒有為老年人開設專門的崗位,老年人的求職主要是在網上或者熟人的幫助下進行的。《北京商報》曾經有一篇文章說,現在年輕人找工作很困難,58歲的清華畢業生,連5000塊錢都拿不到。

記者在網上搜尋了一下,發現有很多高學曆的老年人投來了履歷,這些人的年紀從55到65歲不等,其中不乏大學生和碩士生,很多都是“985”院校的畢業生,也有在海外求學或外資企業工作過的。

“可供選擇的職業很有限。”一位年長的溫州勞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今年61歲的他是哈爾濱工學院的畢業生,退休前曾在一家外資企業上班,目前健康狀況良好,一周工作五年,希望能找到一份月薪6000到6000元的管理職位。但是,他的履歷已經在求職網站上挂了三個月了,卻沒有一個人來應聘。

目前,很多老年人在找工作時所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這也是張叔叔最無奈的地方,也是來自于社會的懷疑,來自于家庭的不了解。自從得知他要去打工之後,他的兒子就一直在旁敲側擊地勸說他,生怕他太過勞累,讓他好好享受生活。也有人說,他明明有養老金,卻還在外面打工,這不是家庭狀況不好,就是兒子不孝。

“退休後可以去旅遊,可以帶孩子,也可以去找工作。”張叔叔在過年之後,勸說他的兒子為他制作了一份個人履曆,還把它貼在了一家公司的網站上。

銀發就業有多少可能

阿裡巴巴在2018春天的時候,因為一條招聘啟事而火了起來。

那時候,阿裡巴巴開出了三十五萬到四十萬的年薪,想要招募一名進階研究員,“年齡要求60歲”,這讓很多人都大吃一驚。僅僅一個星期,超過3000名老年人遞交了他們的履曆。

事實上,老年人的就業市場并不小,尤其是那些有特殊技能的老年人。有關專家表示,随着适齡勞動人口數量的下降,部分職位出現“用工荒”,可以讓願意留在企業中的退休人員來補充勞動力。

《老齡藍皮書: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8)》指出,中國老齡科學研究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釋出的“60多萬60歲以上在職老年人”的資料顯示,大陸60歲及以上在職老年人數量超過9000餘萬。

退休後,你會選擇再就業嗎?

伴随着網際網路的發展,各種直播、短視訊等新興平台的出現,老年人的就業市場也在不斷擴大,一些新興的職業如遊戲主播、電商主播、淘寶模特、老年 KOL等,給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來自杭州的61歲網紅夏姨,從退休後就一直在拍攝小短片,與網友們分享她的生活,現在她的關注已經超過了五十萬。這段時間,很多平台都在找她。

根據 BOSS直聘的統計,今年55歲及以上的求職者人數同比增長了27%。

“老有所為”是新時期大陸老年人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在學校、醫院等機關以及社群家政服務、公共場所服務管理等領域,探索适應老年群體的靈活就業方式,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在全國範圍内,積極建構老齡人才資訊資料庫,對有就業願望的老年人進行職業介紹、技能教育訓練、創業輔導等。

在政策下,為有需要的老年人與雇主之間搭建一座橋梁顯得尤其重要。從2009年起,來自嘉善的陸建華建立了“國家退休人員網絡”,以滿足老年人與市場的雙向需要。

陸建華表示,浙江的私營企業比較多,許多老年人都能在退休後繼續就業,是以,他們在網上建立了一個人才庫,為每一位想要找工作的老年人建立一個統一的号碼。他們可以獲得有關職位的相關資料,對個别使用者,一切服務均為免費。

陸建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不少老年人與企業都通過這個網站“牽手”了。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120,000人在網上登記了工作,提供了數百個工作機會。

打零工要保護好自己

近日,甯波60歲的孫大爺因為心髒病突發而猝死,引起了人們對老年人就業問題的擔憂。

在各大網站上,記者還發現,老年人再就業的行業以私營企業和個體經濟為主,所從事的工作大多是臨時性的,門檻較低。

是以,打工能否得到保證,成了老年人擔憂的重點。

按照有關法規,勞動者在到達法定退休年齡時,其雇傭關系即告終止。這就說明,如果一個老年人在退休以後重新就業,那麼他與雇主之間就不再是一種雇傭關系,而隻是一種民法上的勞務關系。

“老年人在權利保護上的确有許多不利因素,但是,超出法定退休年齡是否屬于工傷,就不能一概而論了。”浙江六和律師事務所的趙振良表示。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在複函《關于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進城務工農民因工傷亡的,應否适用請示的答複》中明确指出,已超法定退休年齡的農民工因工死亡,其工作期間因工負傷,其死亡的,應按照《工傷保險條例》進行工傷認定。

“在審理特定案件時,應當将《工傷保險條例》适用于已經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流動人口;趙振良說,“對于已經參加了企業年金的人員,按勞動關系來對待,這是比較合理的。”

去年,江蘇連雲港市中院就審理了一件關于職工超齡職工權利的案件。一位74歲的老漢,在去一家園林綠化公司承建的一條隔離帶上,出了車禍,不幸遇難。

交通警察認為,這起交通事故中,這名老者與肇事司機有同樣的責任。在工傷鑒定中,綠化公司拒不聘用老年員工。但連雲港市勞動保障局經查證後,并沒有采納綠化公司的上訴,而是做出了工傷認定決定。

退休後,你會選擇再就業嗎?

經過審理,法院判定,該公司拒絕了該公司的要求。法院審理後認為,大陸現行法定退休年齡的設定本意是為了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是以不能以此為依據來否定工傷認定。

“在沒有比較嚴厲的法律保護的情況下,老年人在與雇主簽訂勞務合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在與雇主簽訂的所有勞務合同中,要對提供服務的種類,工作報酬,工作時間,加班,人身安全和人身保障,意外事故,責任和賠償等方面做出具體的規定。”浙江劍正律師事務所的呂慧萍認為,在保險合同中,也可以考慮為老年人投保獨立的商業保險。

她解釋說,這樣一來,已經過了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工,一旦發生事故,就可以得到保險公司的賠償。呂慧萍認為,對于高齡老年人的就業問題,各級政府要抓緊制定切實可行、易于操作、有監管支援的政策和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