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國荃擊敗太平天國,打開天國國庫後,為何能說出:我命休矣?

作者:老王愛分享

1864年的南京,太平天國已走向落幕。曆時十多年的動蕩終于在曾國荃(quan)手中畫下了句點。作為曾國藩的四弟,他攻克了南京城,捉拿了頭号戰犯洪秀全。這一役不僅報了兄長的血海深仇,更為大清王朝挽回了一線生機。

可是明明勝利的曾國荃為何突然神色惶惶,自問"命休矣"?

曾國荃擊敗太平天國,打開天國國庫後,為何能說出:我命休矣?

金庫空空 憂心忡忡

洪秀全作為太平天國的開國之人,手中權力之大,财富之豐不言而喻。太平軍在鹹豐年間橫掃江浙一帶,奪取的金銀細軟無數。加之南京為太平天國根據地,十餘年來變得富可敵國。于是清廷下令,誰能拿下天京,就将其中财富全部撥付軍戶,甚至就地冊封王爵,世襲永久。

曾國荃擊敗太平天國,打開天國國庫後,為何能說出:我命休矣?

曾國荃志在必得。他揮師直逼南京,殊死拼搏,終于打開了南京金庫的大門。隻是當眼前的畫面呈現時,他卻傻了眼,寶庫之中一無所有,看不見任何可以稱作寶物的東西。怎能不令曾國荃恐懼。他哆嗦着嘴唇喃喃自語:"壞了,我命休矣!"

曾國荃擊敗太平天國,打開天國國庫後,為何能說出:我命休矣?

虎視眈眈 居心叵測

聽聞此言,在場的将士無不惶恐。曾國荃打小做起,以狠辣著稱,做事從不手軟半分。好不容易幹掉太平天國,可寶庫空空如也,這使得他得不到應得的嘉獎,反而可能會被清朝當權者指責為私吞了寶藏,進而遭到嚴懲。如此危機,誰也不知他會何去何從。

曾國荃擊敗太平天國,打開天國國庫後,為何能說出:我命休矣?

滄桑巨變 念念不忘

此時的曾國荃已是五十有餘的老将了。他從20出頭便跟随兄長曾國藩接連打仗,幾乎用了一生的時間才等到這個一勞永逸的機會。可就在這最後的關頭,一切辛苦付出竟然全然化為烏有,命運捉弄般的嘲諷着他最後的希望。

曾國荃擊敗太平天國,打開天國國庫後,為何能說出:我命休矣?

從一開始并肩作戰的弟兄們,如今隻剩下他孤身一人在這荒蕪的金庫前彷徨。二弟曾國潢當年雖未參戰,卻也早已離世;三弟曾國華更是在安徽戰死沙場,曾說過要與哥哥們一同喝酒的夢想,如今永遠不能實作;至于五弟曾國葆,也在燎原的硝煙中英年早逝。就連洪秀全,如今也隻剩下一具幹屍了。原來到最後,宿命就是如此。

曾國荃擊敗太平天國,打開天國國庫後,為何能說出:我命休矣?

對于曾國荃來說,南京之役雖然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結局實在稱不上圓滿。他一生追求權利财富,最終卻隻得到一個虛位,并未獲得當初預期的重賞。如果當初他能像兄長曾國藩那樣有遠見卓識,勤懇為政,廉潔奉公,定能少走不少彎路,赢得最終的榮譽。

曾國荃擊敗太平天國,打開天國國庫後,為何能說出:我命休矣?

不過話雖如此說,對于當時情況來看,他也是别無選擇,權力和财富似乎才是他唯一的追求。有時我們往往會被一時的貪婪沖昏了頭腦,但通過這個故事,或許我們能引以為鑒,學會知足常樂。

看過曾國荃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了一些感悟。權力、财富固然重要,但如果一味追求,往往會陷入迷途。相比之下,像曾國藩那樣淡泊名利,恪盡職守,方能赢得最終的尊重和榮耀。

曾國荃擊敗太平天國,打開天國國庫後,為何能說出:我命休矣?

不過,生活總是充滿了無奈和艱辛,我們也很難全盤否定曾國荃一味追名逐利的做法。畢竟在那個動蕩年代,權力就是一切,隻有掌握了實權,才能保住家人性命。

那麼,您是怎麼看待曾國荃的做法的呢?人生的路有千萬條,但歸根結底,最重要的是要活出自我,盡可能不留遺憾。讓我們一起暢所欲言,交流您的獨到見解吧!我期待與您的思想火花碰撞,共同開啟一段新的思維旅程。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檔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将第一時間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