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心軟之人,便是無福之人”:身上有這三種心軟病,遲早緻命

作者:茶餘飯後

網上有個問題:

“為什麼世間總是有那麼多善良被辜負?”

有個高贊回答寫道:

“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很多時候都敗給‘我以為’這三個字。”

深以為然。

我們以為事事不較真,能夠換來對方的一片真心;

以為足夠忍讓,可以收獲一份感恩。

可現實總是事與願違。

善良過了頭,隻會被辜負;

仁慈過了度,終會傷及自身。

人生下半場,愛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做心軟的“神”。

“太心軟之人,便是無福之人”:身上有這三種心軟病,遲早緻命

沒有底線的心軟,是一種病

稻盛和夫曾經說過:

“人一定要改掉的四大毛病:

輕易的掏心掏肺,毫無底線的心軟,一錯再錯的忍讓,沒有原則的善良。”

身處紛繁複雜的社會,我們既要讓善良開花,也要讓它長出刺。

因為人心難測,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我們真誠相待。

人生在世,絕不可過于心軟,否則吃虧的肯定是自己。

電視劇《歡樂頌》中樊勝美處處為家人考慮,毫無底線的為家人付出,最終不但沒有換來家人的了解、支援和心疼,反而被母親追着大罵沒有良心。

她的父親因為生病癱瘓在床,母親是個不講道理,重男輕女的農村婦女,隻知道心疼兒子,不知道心疼女兒。

她的哥哥,年輕力壯,卻在母親的偏袒下,一味的好吃懶做,不願意外出工作。

一家老小的吃喝,全都靠着樊勝美的救濟。

哥哥要在縣城買房子,家裡湊錢給哥哥付了首付。

但因為沒有工作,母親便讓樊勝美來支付。

除了房貸,她還要負責父母、哥哥、以及哥哥孩子的日常開銷。

每個月發了工資,要先給母親打錢,然後還哥哥的房貸。

剩下的錢才是自己的。

這也就是為何相比于瑩瑩、關關,樊勝美掙的最多,卻是生活的最摳門的那個的原因。

為了省錢,盡管她是愛美的,也有很多漂亮的衣服,但她租了三個房間中沒有衛生間、沒有衣櫃、沒有陽台的那個,隻因為便宜。

在公司被同僚排擠、嘲笑,她也總是忍氣吞聲。

因為背着原生家庭這個拖累,她不敢失業、不敢換工作,更不敢生病。

偶爾打錢晚了,還會被母親教訓。

後來因為家裡的事,她曾和母親争論,卻不料母親反而指着她的鼻子罵她:

沒有良心,隻顧自己,非常自私。

沒有底線的原生家庭,就像是一個寄生花,狠狠地束縛住了她。

“太心軟之人,便是無福之人”:身上有這三種心軟病,遲早緻命

電影《黑名單》裡有句經典台詞:

“為什麼别人敢在你身上做壞事,是因為你讓人覺得在你身上做壞事,可以不付出任何代價。”

無底線的忍讓,隻會助長對方的貪婪與自私。

與其對别人掏心掏肺的好,讓壞人學會得寸進尺,不如收起自己的善心,讓善良長出鋒芒。

餘生,請收起你的“心軟”,别慣壞了别人,委屈了自己。

“太心軟之人,便是無福之人”:身上有這三種心軟病,遲早緻命

不懂拒絕的“心軟”,會毀了自己

看到過一句話:

“人有時候之是以活得很累,不是因為滿足不了自己,而是因為不懂得拒絕别人。”

不懂拒絕的人,對他人的要求悉數應承,不但得不到他人的感激,還容易給自己添堵,身心俱疲。

真正的聰明人,都懂得拒絕。

因為他們知道,幸福隻在于自己内心的舒适。

善待自己,從大膽說“不”開始。

電視劇《女心理師》中莫宇就是一個“爛好人”。

他不斷犧牲自己的利益,想要換來别人的尊重與喜歡,卻是以親手毀了自己的前程。

莫宇不是公司的業務骨幹,沒有突出的能力,他很害怕被同僚孤立。

為了融入集體,對同僚們提的各種要求來者不拒。

自己的工作還沒有做完,卻要擠出時間幫同僚做方案;

自己已經在回家的途中,收到同僚發來的資訊,他會立刻回公司加班幫同僚做ppt;

同僚拿他的工作成果去向上司邀功,他也沒有任何反駁意見,時間久了,同僚們都認為莫宇是個好說話的“工具人”。

他們背地裡說莫宇又蠢又笨,做事磨磨唧唧,更加變本加厲地“使喚”莫宇。

“太心軟之人,便是無福之人”:身上有這三種心軟病,遲早緻命

新同僚入職邀請所有同僚聚餐。

第一次正式收到邀請的莫宇很開心,特意在下班後去理發店做頭發。

滿心的期待,卻在看到空蕩蕩的房間時,蕩然無存。

原來同僚們臨時改變了地點,卻沒有一個人通知他。

莫宇認為或許是自己做得還不夠好,于是第二天還特意買了奶茶分給同僚,撒謊說自己昨天有事沒去,試圖再次融入集體。

同僚們看着莫宇拙劣的演技,愈發變本加厲孤立莫宇。

不管莫宇怎麼努力,都沒有得到同僚的認可。

長時間被孤立後工作也無法正常開展,莫宇最終無奈離職了。

作家畢淑敏曾說:

“如果我們始終不懂拒絕,我們就不會傷害别人,但是我們傷害了一個跟自己更親密的人,那就是我們自己。”

來者不拒,隻會讓對方覺得理所當然;

付出太滿,隻會助長别人消耗自己。

與其用盡全力去讨好不值得的人,不如先照顧自己的感受。

面對不喜歡的事、無理的要求,要态度堅決說“不”。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将自己的人生置頂,将目光聚焦在自身,世界才會愛你。

“太心軟之人,便是無福之人”:身上有這三種心軟病,遲早緻命

一味縱容的心軟,是一場災難

古語說:

“君子要有容人之量。”

不懂包容的人,隻會讓人敬而遠之,但包容過度,可能會變成縱容。

凡事過了度,隻會讓别人得寸進尺;

一味縱容,換回的可能是傷害與反目。

網上有一則這樣的新聞:

網友小王和老公都是普通人。

小王開了一家服裝店,老公做點小生意,婚後兩人育有一子。

因為兩人生育兒子極不容易,是以從小對兒子百依百順,十分寵愛。

兒子大學畢業後,不願意就業,每天在家無所事事。

每次夫妻二人勸說兒子外出找工作,都要被兒子一頓吼叫。

“太心軟之人,便是無福之人”:身上有這三種心軟病,遲早緻命

惹急了,不僅拿起東西就砸,還會對父母拳打腳踢。

後來,得知自己的同學有出國留學的,兒子便跟父母說自己還想繼續深造,想出國留學。

原本兒子每天在家唉聲歎氣,躲在屋裡隻知道打遊戲。

好不容易看到兒子決心振作起來外出求學,作為父母,自然是雙手贊成。

于是,小王和丈夫便将家中積蓄都拿出來送兒子去國外念書。

可好景不長,因為特殊時期,生意不好做,自己的服裝店也賠了不少錢,于是,夫妻二人隻好重新找工作。

為支撐兒子的學費,夫妻倆不得一人打兩份工。

可在國外求學的兒子不僅不體諒父母賺錢的辛苦,反而大手大腳地花錢。

甚至依舊逃課在宿舍打遊戲。

甚至隻要父母打錢稍晚幾天,都會惹來一通抱怨。

暑假時,小王因為家庭經濟原因,不得已和兒子提出暫緩學業。

結果兒子不僅沒有體諒父母的不容易,反而隻想到自己舒服的外國留學生活要被迫停止。

一怒之下,竟然用刀刺傷了母親。

所幸母親經過搶救沒有危及生命,而兒子則因為故意傷害罪被判刑。

有句話說的好:

“縱容,是你一而再再而三地接受别人犯錯。”

過分地好,可能對别人來說也是一種毒藥。

時間久了,可能會誘發對方的壞。

人與人相處切忌一味縱容,誰都有誰的人生功課要完成。

人活一世,誰也替不了誰。

千萬别把别人的功課,背負到自己身上,負重前行,有可能害人害己。

季羨林在《季羨林談人生》一書中寫道:

“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

萬事皆有度,過猶則不及。

懂得給自己留幾分餘地,不做心軟的“神”,專注修煉和經營自己。

做事有底線,才能有精力照顧自己的人生;

付出有尺度,才有餘力專注提升自己;

心狠不縱容,才能防住那些貪得無厭的人心。

餘生很貴,把時間和精力留給自己,我們才能活出自己的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