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次半小時,33歲女子肛裂住院,醫生提醒:一次最好别超過10分鐘

作者:銳眼天下

“哎,你知道嗎?我今天在洗手間裡一口氣看完了一篇長篇報道!”張琳(化名)興奮地分享給鄰座的小趙,臉上洋溢着滿足與成就感。

小趙卻面露憂慮,回道:“琳姐,你這愛好可得悠着點兒。我前兩天看到一條新聞有個女白領就是因為每次如廁都要耗上半個小時,結果得了肛裂,住進了醫院。”

一次半小時,33歲女子肛裂住院,醫生提醒:一次最好别超過10分鐘

“什麼?上個廁所也能得病?”新入職的小陳瞪大了眼睛,一臉不可思議。“可不是嘛!我也有時候看手機看得忘記時間,這下得小心了。”

“肛裂到底是什麼鬼?有那麼嚴重嗎?”技術部的小王插話問道,顯然他對這個醫學名詞并不熟悉。面對衆人的疑惑與驚訝,張琳(化名)也顯得有些動搖:“真的假的?就蹲個廁所也能出問題?”

01.肛裂的成因與危害

“半小時馬桶時光”的隐形殺手:肛裂是一種發生在肛門周圍皮膚或黏膜的裂口性疾病,雖看似不起眼,卻因其劇烈疼痛及潛在并發症給患者帶來極大困擾。

一次半小時,33歲女子肛裂住院,醫生提醒:一次最好别超過10分鐘

長時間如廁,尤其是伴随用力排便,正是催生肛裂的“隐形殺手”。當我們在馬桶上度過漫長的“閱讀時光”或“刷屏時刻”,直腸下端及肛管承受的壓力持續累積,肛門括約肌被迫長時間緊張。

久而久之肛門皮膚與黏膜在反複摩擦與高壓之下,逐漸失去彈性,變得脆弱,一旦遭遇硬便或強力排便,便容易出現裂口,形成肛裂。

“隐痛”背後的連鎖反應:肛裂患者往往伴有便秘問題。由于懼怕排便時的劇烈疼痛,他們會選擇抑制便意,減少排便次數,進而進一步加重便秘。

一次半小時,33歲女子肛裂住院,醫生提醒:一次最好别超過10分鐘

硬結的大便在腸道内滞留時間過長,水分被過度吸收,變得更加幹硬,再次排便時對肛門的壓力更大,裂口反複受損,不易愈合,形成了“便秘—肛裂—便秘加劇”的惡性循環。

局部感染與并發症:肛裂裂口處由于直接受糞便污染,極易發生感染,導緻局部紅腫、疼痛加劇,甚至形成肛周膿腫。

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感染可能沿着肛管深部蔓延,形成複雜性肛瘘,需手術幹預。此外慢性肛裂患者還可能出現肛乳頭炎、肛窦炎等并發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一次半小時,33歲女子肛裂住院,醫生提醒:一次最好别超過10分鐘

心理壓力與生活品質下降:長期遭受肛裂折磨的患者,往往會産生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他們害怕排便,擔心疼痛複發,甚至對日常生活中的社交活動産生回避心理,嚴重影響人際關系與工作效率。

02.預防肛裂的健康政策

“短時高效”的如廁法則:每次如廁時間應控制在10分鐘以内。這意味着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并調整如廁習慣,将閱讀、玩手機等延長如廁的行為轉移到其他時段。在衛生間,專注于排便這一核心任務,避免分散注意力,力求“短時高效”。

一次半小時,33歲女子肛裂住院,醫生提醒:一次最好别超過10分鐘

“纖維聯盟”助力腸道暢通:膳食纖維被譽為腸道的“清道夫”,是預防肛裂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增加富含纖維的食物攝入,能夠增加糞便體積,軟化便質,使排便過程更為順暢,減輕對肛門的壓力。

“動起來,更健康”:避免久坐,定期起身活動,是預防肛裂的重要一環。對于長時間伏案工作的職場人士,做做辦公室拉伸操,或是利用午休時間散步,都能有效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

一次半小時,33歲女子肛裂住院,醫生提醒:一次最好别超過10分鐘

面對肛裂這一看似不起眼,實則影響深遠的健康問題,我們應當警醒:每一次忽視腸道發出的警告,都可能為日後的痛苦埋下伏筆。健康并非遙不可及,它就在每一個明智的選擇、每一次積極的改變之中。

注:文中内容 僅供參考 部分圖檔來源網絡 侵權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