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幾千年的中醫急診與急救方法,還有傳承的價值與意義嗎?

作者:探索

我近來在學習和研究《中醫急診學》。這是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國家規劃教材,也就是全國中醫學院與中醫藥大學裡,老師要教學生要學的教材。

書很薄,但也記載了許多中醫急診與急救的理論與方法。仔細讀過之後,越學越覺得不對勁。有許多感想與認識,寫下來與諸位網友交流。

幾千年的中醫急診與急救方法,還有傳承的價值與意義嗎?

我研究中醫藥也有二十多年了,認真讀過的中醫藥著作,少說也有上百本了。中醫與西醫(現代醫學)相比,中醫的優勢,在于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在于治療西醫還沒有特效療法的疾病。這是中醫學界的共識,也是發展與弘揚中醫的基礎。

中醫藥博大精深,當然也有急救醫學,内容還不少,許多古書對中醫急救方法都有記載。問題是,這些内容與方法,都産生于科學落後和醫學不發達的古代,是在當時迫不得已的處理方法。如戰傷,骨折,外傷,心腦血管意外,疼痛,産科難産,高熱,兒科抽搐,雖有療法,但療效并不好,并不符合現代的診療規範。說得難聽些,隻是死馬當活馬醫而已。

幾千年的中醫急診與急救方法,還有傳承的價值與意義嗎?

《黃帝内經》是中醫最早和流傳最廣的中醫經典著作,已經有了一些急症,如“厥”症,相當于現在的中風,“真心痛”,相當于現代的心肌梗塞,書中隻是初步寫了一些中醫的認識,并無治療藥物。

東漢張仲景号稱醫聖,他寫的《傷寒雜病論》也是流傳千古。書中記載了高熱,出血,中風(腦血管意外),“厥逆”(相當于現代醫學的休克),也給出了處方與藥物。但是,在現代醫學發達與昌盛的當今,在西醫急診醫學日新月異的今天,已經沒有多大意義與價值了。說它是曆史的陳迹,也不為過。

幾千年的中醫急診與急救方法,還有傳承的價值與意義嗎?

中醫的缺點與短處,就是在外科學,産科學,急救醫學方面。這當然不能責備古人,畢竟曆史條件與科學水準不允許。我們應該正視與直面中醫的不足,不護短,不是什麼都神化與崇拜古人與中醫。

如“神醫”華佗的腹部大手術,雖然曆史與古書上有記載,但都經不起認真推敲。隻要有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大手術是非常困難與複雜的,要抗感染,要止血,要輸血,要有監護儀器,要有多種學科人員互相配合,要有無菌環境……這些條件在華佗所處的東漢末年,根本無法存在。是以,華佗做大手術,更像是個傳說與故事。華佗給關羽刮骨療毒,也隻是“演義”而已。華佗要給曹操治頭風,要開顱手術,簡直是胡扯。曹操不相信華佗,也是理所當然了。

幾千年的中醫急診與急救方法,還有傳承的價值與意義嗎?

晉代的葛洪,著有《肘後備急方》,是中醫曆史上第一部急診急救手冊。但是,以現在的醫學水準來看,也是太幼雅了,隻能作為文化遺産,不能作為當代實用醫學技術。

号稱“藥王”的孫思邈(中醫喜歡給人封神封王),寫有《備急千金要方》,書中也記載了許多急救術,還有“導尿術”,但是,使用的是蔥管來導尿,這不是開玩笑嗎。我們隻能敬佩古人敢于創新和救死扶傷的精神,至于療效,隻是呵呵了。

幾千年的中醫急診與急救方法,還有傳承的價值與意義嗎?

問題是,現代的中醫學界,還是認真的研究這些幼稚的古代急救術,并考證說,真有其事,真有奇效。這隻能說是中醫界的自嗨與自欺欺人了。

中醫自始至終,沒有形成科學的産科。直到建國前,婦女在分娩時,死亡率還很高。古人把婦女生小孩當成是過鬼門關,是并不誇張的。産科,涉及難産,大出血,嚴重感染,休克,心衰,古代中醫無法解決。雖然有許多古代名醫研究産科,并寫了許多産科著作,但是,現在看來,沒有任何醫學意義。

幾千年的中醫急診與急救方法,還有傳承的價值與意義嗎?

中藥注射液,是中醫急診與急救的産物,其實是非常有害的。我在我的另一篇文章中,已詳寫了中藥注射液的不科學、不安全、不合規範。世界上隻有中國在應用危險的中藥注射液,其他任何國家都不承認,更不使用。幾千年來,中藥都是口服或外用的,非要把中藥輸入血管中,不知是怎麼想的,對中藥的保護,不應該變成對中藥的坦護,不能以病人健康為代價。

幾千年的中醫急診與急救方法,還有傳承的價值與意義嗎?

我并不是黑中醫。我喜愛中醫,長期緻力于弘揚中醫。但是,我們要有理性,要取長補短,要吸收現代醫學的最新成果。任何神化古人與過分崇拜中醫的思想,都是有害和錯誤的,都是對病人的不負責。

幾千年的中醫急診與急救方法,還有傳承的價值與意義嗎?

希望中醫界少挖掘些古代的急救術,少研究些什麼中醫急診,多幹些實事,多為人民健康考慮,把精力放在西醫療效差的疑難慢性病上,發揮中醫的長處,而不是全面開花,什麼都和西醫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