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永不服輸,永遠争第一——《儀仗兵》新書分享會”在京舉辦

作者:南方+用戶端

4月21日下午,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北京城市圖書館聯合主辦的“永不服輸,永遠争第一——《儀仗兵》新書分享會”在北京城市圖書館文化交流區·道和廳舉辦。著名軍旅作家陶純攜其新書《儀仗兵》與讀者見面,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軍事委員會委員王筠及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韓敬群出席活動,圍繞該書的創作過程及軍旅題材寫作現狀等話題展開深入交流。

“永不服輸,永遠争第一——《儀仗兵》新書分享會”在京舉辦

《儀仗兵》新書分享會21日下午在京舉辦

陶純,本名姚澤春,山東東阿縣人,軍旅作家。先後就讀于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魯迅文學院首屆全國中青年作家進階研讨班。1988年開始發表作品,由其創作的《雄關漫道》和《國家命運》曾獲得中宣部公德心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長篇小說《一座營盤》入選中國小說學會2015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當代》長篇小說“年度五佳”。2017年出版長篇小說《浪漫滄桑》。

“永不服輸,永遠争第一——《儀仗兵》新書分享會”在京舉辦

《儀仗兵》作者陶純

長篇小說《儀仗兵》聚焦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這一群體,以主人公李振傑的個人成長為主線,以盧天祥、耿長明、吳青江等其他人物的人生故事為脈絡,生動再現了儀仗兵群體的日常生活、訓練任務及其情感波瀾。

為寫作本書,作者陶純深入儀仗大隊實地考察采訪,搜集資料,大到儀仗隊的曆史演變、前世今生,小到儀仗兵的飲食起居、日常訓練,陶純均了然于胸。作品深切書寫了一代儀仗兵的成長曆程和精神品格,以及這一兵種身上高昂着的國家尊嚴和時代精神。

新鮮的題材,獨特的閱讀感受

韓敬群表示,《儀仗兵》書如其名,從書名開始便直截了當,揭示了這本書的主要内容。“儀仗兵是中國第一兵,讓人尊重、崇敬、仰望,我們經常在電視熒幕上看到他們,但在現實中卻很少有機會接觸到他們,無法了解他們如何煉成堅強意志,他們的日常訓練又是如何進行。陶純老師大概是唯一有機會深入到儀仗隊軍營裡的中國作家。”

“永不服輸,永遠争第一——《儀仗兵》新書分享會”在京舉辦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韓敬群

陶純表示,自己是在2016年受邀到儀仗隊進行采訪的,前前後後花了兩三個月的時間,積累了大量素材和資料。但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能開始寫作,這些資料在電腦裡一放就是五六年。“後來,我意識到如果自己不寫,可能若幹年内都沒有人有機會寫這一題材,是以下定決心一定要寫一部完整且成熟的小說,讓廣大讀者能夠有機會了解三軍儀仗隊。”

王筠表示,《儀仗兵》涉及到一個十分新鮮的題材,放眼國内和國際都很少見,因而能夠為讀者帶來非常獨特的閱讀感受。陶純之是以能夠寫出這樣的好作品,源于他對部隊、對祖國的深厚情懷。陶純從軍多年,在部隊裡成家立業,深得人民軍隊的栽培與厚愛,因而多年來一直深耕軍旅文學,他對國家和軍隊的感情也展現在了他的作品裡。

真實與虛構的平衡

王筠表示,從作家的角度講,儀仗兵這一題材并不好寫。軍事題材的寫作存在着很多清規戒律。以小說中對儀仗兵的愛情書寫為例,若無此内容,小說在情感上會顯得單薄,但作為一部軍旅題材的小說又不能如其他小說一樣放開來寫愛情。陶純在處理這一内容時兼顧了真實與虛構、真實與想象,因而處理得頗為得當,既貼合部隊實際,又增加了故事的情感深度。

“永不服輸,永遠争第一——《儀仗兵》新書分享會”在京舉辦

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軍事委員會委員王筠

陶純表示,小說就是虛構,但是虛構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中國僅有一支儀仗隊,很多細節都是無法造假的。但如果完全用真實的材料寫作,那就不是小說了。是以需要對材料進行取舍、提煉和升華。“寫這個題材,太像儀仗兵不對,不像儀仗兵更不對。創作就是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在真實與虛構之間取得某種平衡。”

韓敬群表示,某些題材會給寫作帶來很大挑戰,作者有時沒辦法親臨現場,隻能通過自己的積累和想象去填補。這種想象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基于材料進行嚴謹推導與适度發揮。

“陶純老師在小說中發揚了現實主義精神,融入了大量細節描寫,把人物寫得豐滿立體,有血有肉。”韓敬群說,盡管這些儀仗兵确實非常了不起,代表着國家的形象,但作者并沒有一味地去拔高筆下的人物。儀仗兵也是從普通士兵成長起來的,都是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弱點,會膽怯,也會動搖。小說中的許多描寫都得自于作家的細心觀察,比如作者觀察到儀仗兵練習站軍姿的時候會在兩腿之間夾一張撲克牌,再比如儀仗兵執行任務時的具體步數,以及國旗、旗杆的具體尺寸等等,這些細節都被作者寫進了小說裡。

軍事文學的文脈與現狀

分享會上,三位嘉賓還就中國當代軍事文學寫作現狀展開了交流。韓敬群表示,“文化傳承”在《儀仗兵》裡被陶純老師處理為一個叫“軍魂”的東西。從吳登義到耿鎖,小說中角色之間一代代的傳承,也使得“軍魂”在這支部隊中代代相傳,賦予了這部作品曆史縱深感,讓人肅然起敬。“中國的軍事文學同樣也有它的文化傳承,陶純和王筠都是這一文脈中的重要一環。”

陶純表示,戰争史是人類曆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軍事題材的寫作曆史悠久,從古代的邊塞詩、軍旅詩、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水浒傳》,到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紅日》《保衛延安》等革命題材小說,戰争都是重要的文學主題。“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戰争離我們的生活比較遠,了解和研究戰争的作家減少,軍事題材的寫作也相應減少,因而更值得重視。”

王筠表示,中國的軍事文學曾有過繁榮鼎盛的時期,湧現過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必須承認的是,軍事文學在今天的影響力較之于過去确實有所下滑,軍事文學其實就是關于戰争的寫作,戰争的最高境界是和平,軍事題材的寫作就是要讓我們學會居安思危,是以我們應該把軍事文學的寫作堅持下去。陶純老師的《儀仗兵》雖然沒有直接描寫戰争,但是它寫出了軍人之魂,寫出了軍事文學的題中應有之義。”

南方+記者 吳彬彬

【作者】 吳彬彬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