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電動車市場的殘酷淘汰賽:汽車分析師眼中的生存者

作者:聽風解局

經過北京為期十天的國際車展,投資分析師們開始圍繞幾個有望在中國汽車市場脫穎而出的潛在赢家展開讨論。這場車展充分展示了市場競争的激烈程度。通常情況下,中國年度最大規模車展的開幕日會是一場瘋狂的沖刺,但今年,由于參展人數衆多及新車釋出的密集,展位間的移動速度大大減緩。這種擁擠的情況甚至持續到了第二天,與往年人流逐漸稀少的情況截然不同。

中國電動車市場的殘酷淘汰賽:汽車分析師眼中的生存者

JPMorgan(摩根大通)中國股票研究及亞太區汽車研究部主管Nick Lai在4月底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今年參觀者的數量令人震驚。”他提到,現場直播人員和海外經銷商的參與度顯著增加,這反映出一個新趨勢——不少外國參觀者實際上是為中國品牌工作的海外經銷商或進口商。摩根大通分析師預測,海外市場今年将占領先制造商比亞迪汽車利潤的約四分之一。

特斯拉,其銷售額超過五分之一來自中國市場,自2021年因抗議者幹擾而退出後,至今未參加主車展。不過,近期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出人意料地通路了北京,公司克服了本地汽車銷售的資料安全障礙,并在獲得其駕駛輔助軟體在中國使用的準許方面取得了進展。

歐洲汽車分析師在上個月的一份獨立報告中強調,盡管中國汽車市場規模約為歐洲的1.5倍,但市場上營運的品牌數量卻高達約170個,遠超歐洲的80個,這明顯表明市場飽和度過高,每個品牌平均銷量僅為約15萬輛,相比之下,歐盟市場則約為20萬輛。報告指出:“這一狀況導緻了在從内燃機到電池電動汽車轉型的關鍵時期,出現了非理性的競争态勢。這不禁讓人質疑,究竟哪些品牌能夠在這場殘酷的淘汰賽中生存下來。”

中國電動車市場的殘酷淘汰賽:汽車分析師眼中的生存者

中國電動車市場的競争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品牌衆多且市場飽和,使得每一步增長都充滿挑戰。在此背景下,那些能夠有效利用自身優勢、快速适應市場變化、并成功開拓國内外市場的汽車企業,更有可能在這場激烈的角逐中站穩腳跟。而國際品牌的動态調整與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援力度,也将繼續影響這一市場的未來格局。

政府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扶持政策,如補貼、減稅等,也吸引了衆多國内外企業進入市場。這些政策不僅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加劇了市場競争。一些企業為了獲得政策扶持,紛紛推出新能源汽車産品,但并非所有産品都能獲得市場的認可。在這個大背景下,那些擁有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的汽車企業,将更具競争力。他們通過不斷研發新技術、優化産品性能、提高使用者體驗,赢得了消費者的信賴和市場的認可。同時,他們也在積極開拓國内外市場,尋求更多的增長機會。

中國電動車市場的殘酷淘汰賽:汽車分析師眼中的生存者

#财富自由攻略手冊#除了企業自身的努力,地方政府也在積極推動汽車産業的發展。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相關的産業發展規劃和支援政策,鼓勵企業加大投資、提高産能、擴大市場佔有率。這些政策的實施,不僅促進了汽車産業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相關産業鍊的發展,為地方經濟的增長注入了新的動力。市場的競争并不會是以而減弱。相反,随着技術的進步和消費者需求的不斷提高,市場競争将更加激烈。是以,汽車企業需要不斷創新、提高産品品質和服務水準,才能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中國汽車市場雖然競争激烈,但也孕育着無限商機。隻有那些擁有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能夠快速适應市場變化的企業,才能在這場激烈的角逐中脫穎而出,成為市場的赢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