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卡達巨頭來華,送上400億造船大單,實作技術與規模雙重飛躍

作者:靜候花開黎明

一、卡達400億大單的背後

近日,中國船舶集團與卡達能源公司成功簽署了一項價值400億元的超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建造項目,這再次印證了中國造船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強大實力。

這個項目涉及18艘27.1萬立方米的超大型LNG運輸船的建造,無疑是一項技術含量極高的複雜工程。LNG運輸船因其極低溫儲存、精密控制系統、強大的穩定性等要求,被譽為"造船工業中的皇冠上的明珠"。要成功完成這樣的訂單,需要中國船企具備頂尖的技術水準和強大的制造實力。

卡達巨頭來華,送上400億造船大單,實作技術與規模雙重飛躍

事實上,這并非中國船舶集團第一次獲得來自卡達能源公司的大單。早在此前,中企就已經拿下了12艘正常LNG船的訂單。這次400億元大單的獲得,标志着中國在LNG運輸船建造領域邁出了新的裡程碑,實作了技術與規模的雙重突破。

之是以中國企業能夠在這一高端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離不開多年來政策支援、技術創新和産業優化等綜合因素的驅動。這種不斷突破的精神,使中國從一個造船大國,逐漸向造船強國轉變,在全球航運和造船領域的競争力持續增強。

目前,中國已經連續14年在全球造船市場占據領先地位,不僅在傳統船舶建造領域保持強勁,在高技術含量的船舶建造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這一發展成就頗受關注,也引起了一些國家的"羨慕嫉妒恨"。

美國政府就針對中國造船業發起了所謂"301調查",妄圖通過貿易手段來壓制中國的崛起。但這種做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中國造船業的進步,源于自身的創新發展,而不是什麼"不公平措施"。正如這次400億大單所展示的,中國企業是憑借實力和實績在國際市場上脫穎而出的。

二、中國造船業發展曆程

回顧中國造船業的發展軌迹,可以發現其從一個後起之秀,到如今成為名副其實的造船強國,經曆了一個曲折而堅韌的曆程。

卡達巨頭來華,送上400億造船大單,實作技術與規模雙重飛躍

上世紀70年代,中國剛起步的造船工業還非常薄弱,僅能建造一些簡單的貨船和漁船。但在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下,政府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為這一産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1978年,中國第一艘2萬噸級貨船"文登号"在上海江南造船廠下水,标志着中國造船工業邁出了關鍵一步。從此,中國造船企業開始引進先進裝置和技術,不斷改進工藝,提升了建造大型船舶的能力。

進入90年代,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三大造船國,産品結構也日趨多元化,開始生産集裝箱船、油輪、化學品船等高技術含量的船舶。不過當時與世界造船巨頭相比,大陸造船業的技術水準和生産效率仍存在不小差距。

為趕超國際先進水準,中國政府實施了一系列政策舉措。1999年出台的《船舶工業"十五"發展規劃》,明确了造船業向裝備制造和高技術發展的戰略目标。2004年,又頒布了《關于加快實施造船産業發展戰略的意見》,進一步促進了行業的更新轉型。

在持續的政策推動下,中國造船業在2000年代迎來了快速發展期。期間,不同船企通過兼并重組、産業叢集發展等方式,提升了規模效應和專業化水準。特别是在新一輪全球經濟危機來臨之際,中國造船業依然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

卡達巨頭來華,送上400億造船大單,實作技術與規模雙重飛躍

2013年,中國正式成為全球第一大造船國,在手訂單量、完工量等關鍵名額上,一躍超過了南韓和日本。此後,中國造船企業憑借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管理更新,在高端船型如LNG運輸船、大型郵輪等細分領域實作了重大突破,不斷縮小與先進國家的差距。

到2022年,中國船舶集團等龍頭企業先後接到了來自卡達的數十億美元大單。這充分彰顯了中國造船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争力和影響力,也标志着大陸已經基本實作了從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的轉變。

三、中國造船業崛起的多重動因

中國造船業能在短短幾十年内實作如此飛速發展,背後主要有以下幾個關鍵因素在支撐:

國家政策支援

毋庸置疑,政府的扶持政策是中國造船業騰飛的重要支撐。從上世紀70年代的起步,到90年代的重點發展,再到2000年代的全面提升,一系列鼓勵扶持、技術創新、産業更新的政策措施,為這一行業注入了強大動力。

卡達巨頭來華,送上400億造船大單,實作技術與規模雙重飛躍

特别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務院、交通運輸部等部門出台了《"十三五"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關于加快實施造船産業發展戰略的意見》等重要檔案,明确了造船業在國家工業發展中的戰略地位,為技術創新、投資建設、結構調整等方面提供了政策支援和資金保障。

這些政策的實施,不僅有助于引導船企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産品更新,也有利于整個産業鍊的協調發展。可以說,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政策扶持,為中國造船業的騰飛奠定了堅實基礎。

技術創新驅動

技術創新是中國造船業實作提質增效的根本動力。近年來,中國船企不斷加大研發投入,針對高端船型和前沿技術,開展了一系列創新性研究。

譬如在LNG運輸船領域,中國企業在船舶結構設計、低溫儲存系統、智能控制等諸多關鍵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這些技術創新,不僅提升了産品性能,也大幅提高了制造水準

産業鍊優化更新

中國造船業的發展,離不開産業鍊的持續優化與更新。近年來,船企通過兼并重組、資源整合等方式,不斷提升行業集中度和專業化水準。

卡達巨頭來華,送上400億造船大單,實作技術與規模雙重飛躍

大型船企集團的崛起,使得産業鍊上下遊的協同性得到增強。上遊的鋼鐵、機械裝置等配套企業,為船廠提供了更高品質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下遊的金融、保險等服務商,也為船舶建造和銷售提供了多方位支援。

同時,船企還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提高了産品的國際競争力。以中船集團為例,其不僅在國内保持領先地位,還先後在新加坡、南韓等國家設立了海外生産基地,在全球市場上擴大了影響力。

這種産業鍊的優化更新,使中國造船業的整體實力不斷增強,為實作從大國向強國的轉變奠定了良好基礎。

政産學研良性互動

技術創新的源泉,還來自于政産學研良性互動。中國的造船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長期保持密切聯系,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人才培養等方面密切協作。

例如中船集團就與上海交通大學、江南造船等機關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聯合開展船舶設計、智能制造等前沿技術的研發。這種産學研結合的創新模式,有效推動了技術水準的整體提升。

與此同時,政府部門也不斷加強行業監管和标準制定,引導企業堅持高品質發展。這種多方協同、互相促進的良性機制,為中國造船業注入了持續創新動力。

卡達巨頭來華,送上400億造船大單,實作技術與規模雙重飛躍

可以說,在這些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國造船業實作了從追趕到并行,再到超越的跨越式發展。這不僅充分展現了中國制造的實力,也進一步夯實了中國在全球航運産業鍊中的地位。

四、應對美國打壓的政策

然而,這一發展成就并未得到美國的祝福。最近,美國政府卻不顧事實,編織了所謂針對中國造船業的"301調查"。這顯然是别有用心,想通過貿易手段來遏制中國的崛起。

對此,中國政府和相關企業應采取以下政策應對:

堅持自主創新

面對美國的打壓,中國造船企業應進一步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持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隻有掌握了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先進技術,才能在關鍵時刻確定産品供給和産業安全。

優化産業布局

企業應進一步優化産業布局,加快向高端市場和國際市場拓展。通過開設海外生産基地、參與國際大單等方式,分散經營風險,提高在全球産業鍊中的話語權。

強化政策支援

政府應進一步健全扶持政策,為造船企業的創新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環境。同時,要加強與相關國家的溝通協調,共同維護公平正義的國際貿易秩序。

卡達巨頭來華,送上400億造船大單,實作技術與規模雙重飛躍

提升品牌影響力

中國造船企業還要注重品牌建設,不斷提升産品和服務的國際影響力。通過提高品質和技術水準,增強客戶粘性,鞏固在全球市場的競争優勢。

隻有堅持自主創新,優化産業布局,持續提升品牌影響力,中國造船業才能在應對美國打壓的同時,進一步擴大在全球航運産業鍊中的主導地位。

五、結語

總的來說,中國造船業從一個後起之秀,到如今成為實實在在的全球造船強國,這個發展曆程充滿了波瀾壯闊。

在政策扶持、技術創新、産業優化等多重動力的推動下,中國船企不斷提高生産效率和産品品質,在高端船型領域實作重大突破。這不僅讓中國在全球航運市場上的地位不斷攀升,也引起了一些國家的不安。

卡達巨頭來華,送上400億造船大單,實作技術與規模雙重飛躍

面對美國的貿易打壓,中國造船業應堅持自主創新、優化産業布局、提升品牌影響力,進而進一步鞏固在全球産業鍊中的主導地位。隻有這樣,中國制造的造船實力才能真正彰顯于世界。

值此東風不登待好時,讓我們一起期待中國造船業再創輝煌,成為中國制造高端實力的又一張耀眼名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