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調味品年報比拼:傳統業務下滑,“零添加”難挑大梁

作者:數字綠洲

截至5月6日,海天味業、中炬高新、千禾味業、加加食品四家調味品上市企業2023年财報均已披露。其中,海天味業上市以來首次出現營收淨利雙降;中炬高新扭虧為盈;千禾味業實作業績增長;而大力發展“零添加”的加加食品虧損進一步擴大,在四家調味品企業比拼中墊底。

調味品年報比拼:傳統業務下滑,“零添加”難挑大梁

業績:千禾味業雙增,海天味業雙降

從營收層面來看,四家調味品上市企業的排名依次是海天味業245.6億元、廚邦醬油所屬公司中炬高新51.39億元、千禾味業32.07億元、加加食品14.54億元。其中,四家上市公司中,除千禾味業營收同比增長外,其餘三家企業營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财報資料顯示,“醬油老大”海天味業2023年實作營收約245.6億元,同比下滑4.10%;歸母淨利潤約為56.26億元,同比下滑9.21%。排名第二的中炬高新2023年實作營業收入51.39億元,同比下降3.78%;淨利潤16.97億元,同比扭虧為盈。千禾味業2023年營業收入32.07億元,同比增長31.62%;淨利潤5.3億元,同比增長54.22%。加加食品2023年營收14.54億元,同比下滑13.78%;淨利潤虧損1.91億元,成為四家企業中唯一一家淨利虧損的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海天味業出現自2014年上市以來首次營利雙降。在此前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海天味業董事長龐康對此表示,“去年受到綜合因素影響,公司線下線上營收均出現了下滑”。

龐康的說法沒有被完全認可,相反,業界認為海天味業出現“雙降”與2022年的“添加劑”輿論風波不無關系,而根據過往财報,海天味業的業績也是從2022年開始出現拐點。2014—2021年,海天味業的營收、淨利潤均呈現雙增長。直到2022年,海天味業歸母淨利潤出現下降。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認為,負面輿論是導緻海天味業營收下滑的重要因素,至于淨利下降,則主要受毛利率下降導緻。原料成本上漲、管理費用上漲都可能導緻海天味業淨利出現下滑。“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企業内部正在進行轉型,進而使得業績出現波動。”

管道:海天經銷商銳減,中炬高新經銷商增加

“得管道者得天下”,從銷售管道特點來看,調味品企業們對銷售管道的打造十分看重。這其中,以經銷模式為主、直銷為輔的海天味業,曆來一直以龐大的經銷商隊伍作為在市場上的重要競争力,但财報顯示,近兩年海天味業的經銷商總數持續減少。

資料顯示,海天味業經銷商數量從2021年末的7430家下降至2023年末的6591家,至今年一季度末,其經銷商數量再次減少至6506家。2023年,海天味業的東南中北西五大銷售地區的營收均同比下滑,分别減少7.26%、2.17%、4.19%、4.78%、0.68%。這也直接影響了其收入情況,2023年海天味業整體線下管道收入同比減少了3.86%,線上管道同比減少了10.06%。

對于經銷商數量銳減的變化,龐康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經銷商數量與營收之間不存在正向比例關系,經銷商數量的減少一方面是公司對網絡的主動優化,更注重經銷商的發展品質;另一方面在存量經濟下,競争也更加激烈,一部分效率低下缺乏競争力的小規模經銷商被市場所淘汰。

而同樣以經銷為主、直銷為輔作為管道開拓模式的中炬高新,去年經銷商數量卻在增加。中炬高新财報資料顯示,2023年淨增經銷商81個,經銷商數量為2084個,區縣開發率為72.24%,地級市開發率實作94.36%。此外,千禾味業的經銷商總數為3250家,去年内增加了1213家。

在中國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海天味業線下經銷商的減少,主要是基于企業原先為了業績的增長瘋狂擴張導緻的結果。“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一個縣城裡如果有兩到三家海天味業經銷商,那經銷商之間就容易形成惡性競争,導緻竄貨等問題,整體價格體系就會亂掉。是以海天味業此前經營戰略過于急功近利,也是以導緻業績和股價後勁不足、不可持續。”朱丹蓬表示。

業務:海天味業主打産品下滑,加加食品“零添加”難挑大梁

當幾家調味品企業的主打業務紛紛出現下滑,醬油等主流調味品進入存量市場已經是行業共識,如何尋找到新增長點成為調味品品牌共同面對的課題。

分産品來看,海天味業的“三駕馬車”,也就是一直以來依賴的三大主打産品醬油、調味醬和蚝油營收及銷量均出現下滑。2023年,海天味業醬油、調味醬和蚝油分别實作營收126.37億元、24.27億元、42.51億元,分别下滑8.83%、6.08%和13.74%,銷量分别同比下降8.17%、0.41%和1.92%。

在海天“添加劑”風波後,千禾味業等主打“零添加”醬油的企業曾一度站上風口,但是“零添加”似乎并不是救命稻草,大力發展“零添加”的加加食品醬油收入出現下滑。

加加食品在2023年報中稱,其醬油産品營收為7.24億元,同比下滑16.96%;食醋類産品實作營收5754.25萬元,同比下滑24.13%;雞精類産品營收5313.31萬元,同比下滑28.37%;食用植物油營收2.61億元,同比下滑41.35%。

千禾味業也在年報中提及市場存量競争激烈的情況,“2023年,消費者對成本效益的追求更加極緻,市場主體為進一步搶占存量消費需求、競争更加激烈”“主流調味品市場存量競争更加激烈,企業進一步調整産品價格帶,打折促銷力度加大、頻次增多”。

知名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始人詹軍豪表示,随着市場競争加劇和消費者需求變化,各品牌需要加強産品差異化競争的同時,關注市場動态和消費者需求變化,靈活調整營銷政策。

就上述問題,北京商報記者通過電話、官方郵箱等途徑聯系了海天味業、中炬高新、千禾味業、加加食品,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複。

北京商報記者 郭秀娟 張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