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3年侵占中國150萬平方公裡國土,沙皇亞曆山大二世如何做到的?

作者:文史磚家

文|格瓦拉同志

沙俄(俄羅斯)是這個星球上最侵略成性、貪得無厭的國家,對鄰國領土永遠充滿着欲壑難填的占有欲。作為沙俄的鄰邦,中國以地大物博、人口衆多而著稱,是曆代沙皇垂涎三尺的對象。自從兩國接壤後,沙俄便将南下擴張作為曆屆政府的頭等大事。為侵吞中國的領土,曆任沙皇無所不用其極,其中“成就”最輝煌者當屬亞曆山大二世。

亞曆山大二世,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16位沙皇,尼古拉一世的長子,1855年繼承皇位,當時才37歲。亞曆山大二世上台之初,由其父尼古拉一世挑起的克裡米亞戰争漸進尾聲,沙俄在山窮水盡的情況下,被迫在1856年3月30日跟英國、法國、土耳其等國在巴黎簽訂和約,除“破天荒”割讓大片領土外,還被限制在黑海地區的各項軍事活動,真可謂奇恥大辱。

23年侵占中國150萬平方公裡國土,沙皇亞曆山大二世如何做到的?

沙皇亞曆山大二世全身像

克裡米亞戰争的失敗,不僅使沙俄付出傷亡53.6萬人、耗資約8億盧布、割地賠款等慘重代價,導緻國際地位迅速下滑,并在國内釀成巨大的政治危機,激化各種社會沖突,進而嚴重威脅到沙皇的統治。有鑒于此,亞曆山大二世被迫進行農奴制改革,經過多年的砥砺,終于恢複并壯大國力,使沙俄重新跻身于世界大國之列。

作為一個血液中流淌着野蠻殘暴基因、以擴張為天職的國家,借助農奴制改革所帶來的“紅利”,沙俄在經曆短暫的低潮期後,再度走上對外擴張之路。由于克裡米亞戰争失敗後受到的種種限制,沙俄不敢向歐洲進行擴張,而是決定轉移侵略的矛頭,對中亞、遠東各國進行侵略,而深陷對内對外戰争、積貧積弱的中國,無疑是它最關注的對象。

23年侵占中國150萬平方公裡國土,沙皇亞曆山大二世如何做到的?

穆拉維約夫

就在克裡米亞戰争結束後的次年(1857年),第二次鴉片戰争爆發,英法聯軍攻占廣州後沿海北上,兵鋒直指京津。此時,清廷正全力圍剿太平軍,根本無力對抗外國侵略,由此給沙俄提供侵略良機。1858年初,亞曆山大二世授權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打着“助華防英”的旗号,率軍直逼瑷珲城下,要求中俄必須沿黑龍江、烏蘇裡江劃界,否則将以武力方式解決兩國間的“邊界争端”。

清朝的黑龍江将軍奕山懾于沙俄武力威脅,被迫于同年5月28日與俄方代表簽署《瑷珲條約》,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裡的國土拱手相讓,并将烏蘇裡江以東的國土劃為“清俄共管”,為沙俄下一步吞并行動埋下伏筆。正如恩格斯所言,“沙俄不費一槍一彈,便從中國奪取了一塊大小等于法、德兩國面積總和的領土,和一條同多瑙河一樣長的河流”,可謂“收益頗豐”。

23年侵占中國150萬平方公裡國土,沙皇亞曆山大二世如何做到的?

簽訂《瑷珲條約》的罪魁奕山畫像

然而,中國60多萬平方公裡的國土并不能滿足沙俄的貪欲,而清朝在外交場上的怯懦隻會讓它得寸進尺。就在《瑷珲條約》簽訂兩年後(1860年),亞曆山大二世授意沙俄駐華公使伊格那季耶夫,打着“調停”的旗号,并以武力相要挾,要求清廷割讓烏蘇裡江以東的領土。同年11月14日,清朝的“當家人”慈禧太後再一次妥協,訓示恭親王奕䜣與伊格那季耶夫簽訂《中俄北京條約》。

《北京條約》重申《瑷珲條約》中的要點,并規定,滿清将烏蘇裡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内)約4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劃歸沙俄,并在附件中約定“中俄兩國未經劃定之西部疆界,今後應順山嶺的走向、大河的流向以及大清國現有常駐卡倫路線而行,即從沙賓達巴哈界牌起,經齋桑湖、特穆爾圖淖爾至浩罕一線為界”。這個附件,為沙俄日後在西部邊界侵吞中國領土埋下伏筆。

23年侵占中國150萬平方公裡國土,沙皇亞曆山大二世如何做到的?

《瑷珲條約》和《北京條約》喪失的國土

4年後,沙俄在尚未完全“消化”在中國外東北奪取的百萬國土的情況下,利用清朝剛剛平定太平天國起義、元氣大傷的“良機”,亞曆山大二世再次祭出“武力入侵+外交恫吓”的伎倆,要求清俄勘分西北部“争議邊界”。面對沙俄咄咄逼人的态勢,畏敵如虎的清廷再次選擇妥協,派員跟沙俄交涉劃界事宜。

經過一番激烈的談判後,1864年10月7日,中方代表明誼等與沙俄代表巴布科夫、劄哈羅夫,在塔爾巴哈台簽署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并在俄方繪制的分界地圖上簽字畫押。通過該約和及其後來簽訂的三個子約,沙俄從中國外西北地區侵占約44萬平方公裡的領土,連同被《北京條約》列為界湖的齋桑淖爾、特穆爾圖淖爾等,也被劃入了沙俄版圖。

23年侵占中國150萬平方公裡國土,沙皇亞曆山大二世如何做到的?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中被俄侵占的領土

《勘分西北界約記》簽訂後,沙俄對中國領土的大範圍侵吞告一段落,在“消化贓物”之餘,開始采取蠶食的方式。1871年7月,沙俄趁浩罕汗國軍官阿古柏侵占新疆并向東進犯之際,出兵侵占中國的伊犁地區,直到阿古柏敗亡後仍拒絕撤軍。1880年,清廷派遣曾紀澤為特使,同沙俄經曆多輪磋商,在滿足沙俄其他領土、貿易要求的情況下,于次年2月簽訂旨在收回伊犁的《中俄伊犁條約》。

根據該條約及其子條約,中國雖然收回了伊犁地區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約2萬平方公裡的領土,但仍割讓霍爾果斯河以西及齋桑湖以東地區,面積約7萬多平方公裡。與此同時,作為收回伊犁地區,取消沙俄在天津、漢口、西安等地的經濟特權,廢除沙俄在松花江航行、貿易等種種特權的代價,清廷被迫同意增加賠款400萬盧布。

23年侵占中國150萬平方公裡國土,沙皇亞曆山大二世如何做到的?

鴉片戰争後沙俄侵占的中國領土示意圖

至此,在短短23年時間裡,亞曆山大二世統治的沙俄,以“武力入侵+外交恫吓”的手段,迫使清朝簽訂《瑷珲條約》、《北京條約》、《勘分西北界約記》和《伊犁條約》等4個不平等條約及其子條約,從中國侵吞超過15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約占清朝巅峰時版圖的11%(注:中國在1820年的國土面積為1316萬平方公裡)。就侵占中國領土的數量而論,亞曆山大二世無疑是對中國危害最深的沙皇。

最後說一下亞曆山大二世的結局。亞曆山大二世的改革雖然促進俄國社會的飛速發展,極大地增強國力,但依然無法滿足國内激進自由派的要求,他們組建民意黨等地下組織,積極開展恐怖主義活動,試圖用刺殺沙皇和政要的手段來徹底改變社會。1881年3月13日,就在《中俄伊犁條約》簽署後不久,亞曆山大二世在聖彼得堡被民意黨成員刺殺身亡,終年63歲。

23年侵占中國150萬平方公裡國土,沙皇亞曆山大二世如何做到的?

亞曆山大二世遇刺後的遺容

亞曆山大二世雖然遇刺身亡,但他極力推行的對華侵略政策卻被後世沙皇所繼承,尤其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位期間,曾制定出一個野心勃勃的“黃俄羅斯計劃”,妄圖吞并中國東北、西北約1/3的領土,把長城作為兩國的邊界,可謂極度瘋狂。是以,在沙俄覆滅前的30餘年時間裡,中國又喪失175萬平方公裡國土(包括外蒙157萬),至今令國人扼腕悲憤。

參考書目

1.丁名楠、餘繩武:《帝國主義侵華史》,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2.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沙俄侵華史》,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3.[美國]費正清、劉廣京:《劍橋中國晚清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