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歐核中心理事會主席:“有信心”中國能建造全球最大對撞機

歐核中心理事會主席:“有信心”中國能建造全球最大對撞機

觀察者網

2024-05-07 09:59釋出于上海觀察者網官方賬号

(觀察者網訊)

中國該不該斥巨資建造全球最大粒子對撞機,這個問題曾引發國内科學界罕見激辯。香港《南華早報》5月6日報道,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理事會主席、以色列頂級理論實體學家埃利澤·拉比諾維奇日前來華時就此發表觀點說,他“有信心”中國現在有能力完成這一壯舉。

總部位于瑞士日内瓦近郊的CERN目前營運着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軌道周長接近27公裡。大陸高能實體學家們2012年提出建造的下一代大型對撞機,即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周長達100公裡,建成後将使LHC相形見绌。

盡管CEPC項目仍在準備階段,尚未開始建設,但其巨額造價早先引發不少争論。報道稱,最強烈的反對聲音來自著名實體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楊振甯。他認為該項目耗時長、費用奇大、是個“無底洞”,而中國有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等更迫切的問題需要解決。此外,他也堅持認為高能實體不會是21世紀的發展方向,大型對撞機盛宴已過,從30年前開始就已走在末路上。

4月初,拉比諾維奇受負責CEPC項目研究的中國科學院高能實體研究所邀請來華進行交流,并分享CERN在其下一代大型對撞機上的想法和計劃。《南華早報》說,拉比諾維奇稱,他讀到過楊振甯當時的反駁文章以及其他中國科學家的分析,但他認為楊振甯和其他許多人一樣,“低估了中國的能力”。

歐核中心理事會主席:“有信心”中國能建造全球最大對撞機

4月1日,拉比諾維奇在中科院高能實體研究所高能論壇作報告 圖檔來源:高能實體研究所官網

拉比諾維奇說,他在此行中看到中國科學取得了巨大進步,并且擁有強大的科學人才庫。“多年來,許多中國實體學家在CERN工作,積累了一些知識和經驗,這些人能力很強。”報道指出,現任中科院高能實體研究所所長王贻芳1984年從南京大學實體系畢業後,便師從諾獎得主丁肇中,在CERN從事高能實體研究。

拉比諾維奇表示,中國科學家正在付出巨大努力來應對CEPC項目一些最艱巨的挑戰,例如能量守恒問題。在他看來,中國科學家們處理該項目中挑戰的方法與CERN這個全球最重要的粒子實體研究機構沒有太大差別,“是以我有信心中國科學家能夠做到(建造出最大對撞機)”。

“我認為,毫無疑問,包括美國、歐洲和中國在内的全世界數以萬計的科學家都堅信,這是一個值得一做的好項目。”拉比諾維奇說。

據悉,CEPC的《技術設計報告》已完成了國際評審,并于去年12月正式在國際上發表和出版。作為CEPC的主要發起人,王贻芳今年3月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透露,他預估CEPC距離實際開工建設還需要約3年時間,但仍需要獲得政府的準許和資金。

對于資金問題,楊振甯曾在2016年的反駁文章中指出,中國建造超大對撞機的預算不可能少于200億美元(約合1441.6億元人民币)。

對此,王贻芳曾表示,360億人民币的項目造價是他們兩次估算出來的結果。他也坦言,這個總造價并不便宜,但他同時解釋,高能實體的研究模式與其他領域不太一樣,如果CEPC能夠支援上千名科學家未來幾十年的工作,平均成本就不會那麼高。“如果把運作費、人員費等都考慮在内,高能實體領域科學家的人均花費也不會超過其他領域的科學家。”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檢視原圖 335K

  • 歐核中心理事會主席:“有信心”中國能建造全球最大對撞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