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雷克薩斯和問界,同樣是碰撞後車門鎖死,為什麼輿論如此雙标?

作者:玩車情報局

2024年4月26日在山西運城發生的一起問界M7高速追尾灑水車的嚴重交通事故,引發了網友巨大的關注和讨論,除了對遇難者深表痛心之外,很多人也在質疑,車輛為什麼沒有觸發AEB,碰撞之後隐藏式門把手為什麼沒有彈出?

雷克薩斯和問界,同樣是碰撞後車門鎖死,為什麼輿論如此雙标?

其實AEB這件事,沒有什麼讨論的必要了,如果相對速度是115千米每小時,那麼确實超過了AEB的工作範圍,因為事故車型是低配,不是搭載華為的AEB,而業界猜測可能是來自國内供應商福瑞泰克(FreeTech),而關注的重點不應該是在AEB為什麼沒有工作,而是應該在當時的相對速度到底是多少,事發的M7時速是115千米每小時,但是灑水車的車速并不清楚,到底是靜止停放,還是在工作中,如果在行駛中,那麼相對速度就可能低于85千米每小時。

雷克薩斯和問界,同樣是碰撞後車門鎖死,為什麼輿論如此雙标?

其實我們關注的重點,應該放在碰撞自動解鎖功能上,為什麼門把手沒有在第一時間彈出,為什麼車輛在碰撞之後沒有自動解鎖。

在近日問界汽車官方釋出的公告裡,說明了,當時事故發生的碰撞,導緻車輛前機艙及乘員艙内電源線及信号線被瞬間切斷,門把手控制器無法收到彈出信号。也就是說,門把手沒有彈出。

雷克薩斯和問界,同樣是碰撞後車門鎖死,為什麼輿論如此雙标?

這讓我們想起了前兩年,雷克薩斯LM起火的事件,2022年7月28日,一輛雷克薩斯LM300h MPV發生一起單方撞擊事故,事故發生後車門鎖死,車輛起火,事故造成一人死亡。同樣是車門碰撞之後鎖死,當時的輿論對于雷克薩斯幾乎是一邊倒的抨擊,沒有任何留情面,但是你看現在問界M7的輿論,很多人表示,那車輛損壞嚴重,車門無法解鎖咋辦?怪不到問界頭上。

我就尋思同樣的情況,為什麼如此的雙标?你說雙方價格差距很大?問界M7可是号稱500萬内最好,而且無論是什麼車型,碰撞自動解鎖都是最基本的功能,就算是10萬元的車沒做好,該噴也得噴。

雷克薩斯和問界,同樣是碰撞後車門鎖死,為什麼輿論如此雙标?

這就能看出,很多人隻是自诩為理性,他們實際上并不客觀,而是更多的被情緒裹挾。

碰撞之後車門自動解鎖功能,基本上目前現代車輛的标配,但是因為沒有強制的具體标準,是以各家車企在這方面具體做了多少,參差不齊,這就要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安全設計備援。

雷克薩斯和問界,同樣是碰撞後車門鎖死,為什麼輿論如此雙标?

車輛碰撞解鎖功能的原理是:當車輛發生碰撞之後,首先在有12V低壓電源的正常通電的情況下由車輛ACU(氣囊控制單元)或ECU(電子控制單元)接收到碰撞信号後,BCM(車身控制子產品)再分析這些信号之後并确認碰撞事故,在發出信号指令給門鎖電動機讓車門自動解鎖。其中的關鍵就是,有沒有備用的12V低壓電源,或者說有沒有采用多條解鎖鍊路和多條CAN線路確定在車輛碰撞後能夠保證車輛的自動解鎖功能。

雷克薩斯和問界,同樣是碰撞後車門鎖死,為什麼輿論如此雙标?

而問界M7碰撞之後,雖然碰撞區域是在前機艙蓋,是12V電源所在位置,但是碰撞事故發生後,車輛安全氣囊是正常打開,車輛的ACU(氣囊控制單元)或ECU(電子控制單元)可以接收碰撞信号,那說明12v的低壓線路沒有斷電,而這時候,車輛沒有碰撞後自動解鎖,說明問界M7大機率沒有采用多條解鎖鍊路和多條CAN線路這樣的安全設計備援。

而在業内,這樣的備援設計,是不少追求安全的車企的标配,比如說“高低壓零部件中置”,就是把車身控制器、座椅12V蓄電池、低壓保險絲盒等等零部件放置在了乘員艙内,這樣無論是追尾還是被追尾,這些零部件都可以盡可能遠離碰撞區。這一點,據我所知,國内一家傳統汽車品牌,就是這麼做的。

雷克薩斯和問界,同樣是碰撞後車門鎖死,為什麼輿論如此雙标?

還有的是像部分德系品牌一樣,采用的是雙12V電源設計,除了前機艙蓋之外,還在後備箱下方放置了一塊12V電源,這樣除非是兩面夾擊,否則都可以保證弱電系統不斷電,安全氣囊和碰撞自動解鎖功能可以正常工作。

雷克薩斯和問界,同樣是碰撞後車門鎖死,為什麼輿論如此雙标?

至于說問界M7有沒有設計問題,我無法斷言,因為任何設計,都無法保證100%有效,即使設計了安全備援,也有失效的風險,但是在對待這類事故的時候,我們确實不應該雙标,無腦護犢子,無益于行業的進步,也無益于減少這類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