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攔不住,中方高層抵達巴黎,啟程前王毅接到電話,信号不一般

作者:武事彙

應法國、塞爾維亞、匈牙利三國上司人的邀請,自5月5日至10 日,中國高層對上述三國進行國事通路,5日晚上10點,中國高層的專機已抵達巴黎。在啟程前,王毅外長接到法國總統外事顧問的電話,對方稱願以中法建交60周年為契機,密切兩國高層交往,推動中法和中歐關系發展,釋放了強烈的合作信号。

美國攔不住,中方高層抵達巴黎,啟程前王毅接到電話,信号不一般

在目前的國際背景下,中方專機直接飛抵巴黎,對外界釋放着怎樣的信号呢?美、法或許要走上兩條不相幹的道路上,如果說馬克龍想要的東西藏在一間房屋裡,那中國正緩緩打開這扇大門,世界局勢正在轉向晴朗。中歐關系一直是備受矚目的重大雙邊關系,不同于中美、中俄具有穩定性的博弈與合作,中歐之間的基調并不明朗。前陣子,德國總理朔爾茨乘專機抵達重慶時,就已經對外釋放出中歐經濟需要給彼此注入活力。現在中國最高上司人又飛抵巴黎,恰恰是證明了中歐之間不僅在經濟上有合作的潛力,在政治上更有共識可談,這一點或許也是美國最擔心的。

美國攔不住,中方高層抵達巴黎,啟程前王毅接到電話,信号不一般

美國通過共同的“民主”價值觀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捆綁歐洲,本質上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倡導的“歐洲戰略自主”是相悖的,就單拿美歐與中國的關系來說,歐洲與中國的沖突并不明顯,甚至互補的模式依舊能持續數十年。那為什麼歐盟多次對中國發起“涉港”“涉台”“涉疆”等無理譴責與制裁呢?說到底,歐洲政壇正在被美國滲透、操控,而且這股力量因俄烏沖突的爆發正在不斷擴大,歐洲多數國家的“反華”情緒較之以往更為嚴重。

尤其是在貿易戰中,美歐必須站在一條線上,才能在金融、技術等多個中國仍處于落後的領域進行封鎖,否則中國要是從歐洲打通了突破口,美國就是滿盤皆輸。正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國一意孤行去創造“單邊霸權主義”的世界,馬克龍是不願意充當其附庸的。

美國攔不住,中方高層抵達巴黎,啟程前王毅接到電話,信号不一般

其實在多個重要場合和敏感問題上,馬克龍早已表達過相對“溫和”的立場,去年離開北京之後,馬克龍明确表示台灣是中國的“組成部分”,中國人也關心統一,歐洲不應陷入陣營對抗。此言擲地有聲,不僅令美國人“破防”,也在歐洲掀起軒然大波,政客們紛紛批評馬克龍對華态度軟弱。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中法、中歐關系本身沒有出現太大的變故,就是一種能頂住強壓的最好證明。當然,此次最受惠的一方,還是馬克龍。

美國攔不住,中方高層抵達巴黎,啟程前王毅接到電話,信号不一般

近來,中國與美西方打交道的時候,都少不了談及俄烏沖突。布林肯談了,朔爾茨也談了,唯獨這次與法國的談判,中國終于發表“以奧運會為契機,倡議全球停火”的聲明,可以說給足了馬克龍面子。當然,我們也應該意識到歐洲内部仍有許多不和諧的聲音,比如拿貿易的“不公平競争”,“市場準入”等憑空捏造的理由對中國發難。是以在一團和氣的背後,也要看到暗流湧動的博弈。

美國設下的重重圍堵,從一開始便注定是失敗的結局,因為美國的圍追堵截是在消耗自身實力,也是在與“盟友”的利益,與天下大勢背道而馳。馬克龍肩上的擔子重啊,能否帶着法國成功覺醒,影響歐洲的戰略自主以及未來世界的格局,全看這兩年能否打通關。馬克龍想要的中方給了,抵達巴黎後,中國高層發表書面講話,強調希望中法增進政治互信、凝聚戰略共識、深化各領域交流合作,為世界和平、穩定、發展作出新的貢獻。當年戴高樂想做而沒能做成的事情,終于有人要走完這條路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