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日名将孫立人的墓地:四周荒涼無比,棺椁至今在地面未入土

作者:舊時樓台月

衆所周知,孫立人曾在抗日戰争中立下赫赫戰功,為保衛中華民族的尊嚴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這位傳奇将領的後半生卻充滿了悲情,被國民黨當局軟禁了三十三年之久。

孫立人是安徽舒城人,出身知識分子家庭的他,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先後讀完了國小、中學,并最終考入了名校清華就讀。

1923年,23歲的孫立人憑借優異的成績赴美留學,但學成畢業後,他卻選擇了棄文從武,進入了一所美國軍校,繼續深造。孫立人之是以會做出這樣的選擇,是因為在他的童年時期,曾親眼目睹過外國人對國人的欺辱,是以便立下了從軍報國的志向。

1927年,孫立人學成歸國,然而,回國之後,他滿腔的報國之志卻無處施展。後幾經輾轉,孫立人進入了屬于國民黨中央軍序列的一支部隊,在那裡,他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初步發揮,得到了老蔣的賞識。

宋子文等國民黨大佬對孫立人也頗為青睐。1932年,宋子文組建了一支隸屬于财政部的部隊,特意将孫立人調去擔任團長。

抗日名将孫立人的墓地:四周荒涼無比,棺椁至今在地面未入土

這支部隊無論是裝備還是兵員素質,在當時的國民黨軍隊中都是首屈一指,孫立人十分珍惜這個機會,他将在美國學到的軍事訓練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制定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極大的提升了部隊的戰鬥力。

抗戰爆發後,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孫立人所在部隊緊急趕赴上海參戰,在蘇州河一帶布防。在此後的半月時間内,孫立人帶領部隊頑強防守陣地,先後打退日軍數次進攻,在一次戰鬥中,孫立人不幸身負重傷,後經緊急搶救才最終轉危為安。

上海陷落後,重傷未愈的孫立人被輾轉送往香港治療。1938年初,孫立人傳回内地繼續參加抗戰,但此時他的部隊已被國民黨改編,他本人無法繼續在原部隊任職。

在經過一番周折後,孫立人找到了孔祥熙,并在孔的支援下,組建了一支新的部隊,依舊隸屬于國民政府财政部。孫立人用三年的時間将這支部隊訓練成了一支勁旅。

在後方練兵的日子裡,孫立人摩拳擦掌,等待着上陣殺敵的那一天。機會很快就來了,1942年初,孫立人所在部隊被編入遠征軍,番号改為新38師。是年三月,新38師正式入緬作戰。在緬甸戰場上,孫立人率部與日軍展開了殊死搏鬥,取得了不俗戰績。

抗日名将孫立人的墓地:四周荒涼無比,棺椁至今在地面未入土

由于英國突然撤離緬甸,第一次入緬作戰最終失敗,孫立人隻得帶着部隊撤往了印度。1943年,新38師被擴編為新一軍,孫立人升任軍長。在第二次入緬作戰中,孫立人所部憑借淩厲的攻勢,打的日軍難以招架,并最終取得了勝利。

孫立人雖然立下了赫赫戰功,但由于他并非黃埔出身,也是以引起了蔣介石的猜忌。抗戰勝利後不久,孫立人就被老蔣剝奪了軍權,并被打發到台灣練兵。

國民黨敗退台灣後,一直支援老蔣的美國對其心生不滿,打算扶植其他人取而代之,在經過一番考量後,美國人将孫立人視為了新的上司人選,然而這卻引起了老蔣的警覺。

1955年,老蔣以“意圖發動兵變”的罪名,将孫立人解職,并将其長期軟禁,直到1988年,台灣當局才宣布解除對孫立人的軟禁。

此時的孫立人已是風燭殘年,此刻的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極度思念故土,迫切想要葉落歸根。

抗日名将孫立人的墓地:四周荒涼無比,棺椁至今在地面未入土

1990年11月,孫立人在台北去世,享年90歲。臨終前,孫立人告訴自己的兒子,如果自己不能歸葬大陸,那麼自己的棺椁就不要入土安葬。

孫立人病逝後,他的棺椁被安放在了台北一處偏僻的墓園,四周荒涼的環境,似乎在無聲地訴說着孫立人生前的坎坷命運,同時也是對他坎坷命運的一種映照。

時至今日,孫立人的棺椁至今停留在地面未入土,仿佛在提醒着世人,他的政治遭遇和未盡的人生遺憾。

孫立人的一生充滿傳奇,在抗戰中創造過輝煌的戰績,是當之無愧的抗戰名将,卻在晚年遭受不公待遇,令人唏噓不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