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内外公藏元刻本古籍調查與著錄

作者:善本古籍
海内外公藏元刻本古籍調查與著錄

據初步調查,海内外現存元刻本古籍的數量,以種類計算有723種,包括經部167種、史部91種、子部197種(不含釋家類)、集部178種、釋家類90種;以版本計算為990種,其中孤本569種;以數量計算,不少于3857部。存世元刻本的著錄與研究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

傳統的版本目錄學研究重視宋元善本。清代以來,收藏宋元本較多的藏書家往往在藏書目錄之外,另行編纂宋元善本書目。較重要的有徐乾學《傳是樓宋元本書目》、黃丕烈《求古居宋本書目》《百宋一廛書錄》、汪士鐘《藝芸書舍宋元本書目》、楊紹和《宋存書室宋元秘本書目》、瞿镛《鐵琴銅劍樓藏宋元本書目》、莫友芝《宋元舊本書經眼錄》、朱學勤《結一廬藏宋元本書目》、潘祖蔭《滂喜齋宋元本書目》、陸心源《歸安陸氏舊藏宋元本書目》、李盛铎《木犀軒藏宋元本書目》、曹元忠《箋經室所見宋元書題跋》、潘宗周《寶禮堂宋元本書目》等。這些書目著錄之宋元本,多則數百種,少則幾十種,但大多僅限于一家所藏,著錄範圍不廣。時至今日,這些珍貴的宋元善本絕大多數為公共圖書館所收藏,少量流散在民間。随着全國古籍普查工作的開展,尤其是各級珍貴古籍名錄的建立,宋元本的家底越來越清晰;随着網絡電子資料的傳播,海内外宋元本的書影和全文圖像也更容易獲得。是以,全面調查宋元本存藏情況,予以詳細著錄,并開展宏觀研究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從2006年開始,以全面調查海内外現存元刻元人别集為契機,筆者搜集了大量元刻本的相關資料。數年來,窮搜遍覽海内外公藏書目,結合實地考察,輔以網絡書目資料庫,基本上将元刻本的存藏情況調查清楚,編成《海内外現存元刻本分類目錄初稿》,初步著錄海内外公藏元刻本3857部。至于私人所藏元刻本,由于很多尚未公開,難于統計,隻能留待他日。茲将調查所得,擇要介紹如下。

一、存世數量

海内外公藏元刻本古籍調查與著錄

元刻本的存世數量,目前還很難作出絕對精确的統計。以國内公藏來說,如果僅僅依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不參考近年來新編的各類館藏善本書目,就會有很多遺漏。如,《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浙江圖書館藏元刻本30種,但《浙江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則著錄39種;[1]著錄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元刻本22種,而《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年版)增至27種。[2]特别是某些藏書豐富的大館,由于館藏在不斷增加,舊有的善本書目已不能全面反映館藏善本情況。如,中國國家圖書館,雖有1989年書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但近二十年來新增的善本隻能通過卡片目錄和電子書目資料庫查詢。而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等大館,迄今沒有出版完整的善本書目。慶幸的是,《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已經公布了四批,不少省市也釋出了省市級珍貴古籍名錄,國内公藏元刻本的家底逐漸變得清晰。海外方面,經國内外學者的共同努力,台灣、日本、美國的公藏已基本清楚,但南韓、北韓、東南亞和歐洲的存藏情況還需要深入調查。

筆者對存世元刻本的調查,主要是廣泛查閱各種善本書目,充分利用古籍書目資料庫,同時對有條件去的圖書館進行實地考察。據初步調查,海内外公藏元刻本的數量,以書的種類計算,有723種,包括經部167種、史部91種、子部197種、集部178種、釋家類90種;以版本品種計算,為990種(同一部書有幾種版本,其中,僅著錄為“元刻本”者114種,還需要進一步确認是否為不同版本品種);以書的數量計算,不少于3857部,其中包括較完整漢文佛教大藏經8部、殘本8部、零本222部。對于上述統計數字,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某些大型叢書,如元刻《普甯藏》,無論整部或零種,都隻算一種書。同一種書,經不同人重編、注釋或評點,内容和卷數不同,則視為不同的品種。而書的部數,暫時隻能以各圖書館的自然收藏狀态為統計标準,叢書零種或單刻本的殘本,隻要圖書館以獨立的索書号著錄,則視為一部。這樣處理,雖然導緻某些書的複本部數增多,但不同的零種或殘本,可能是不同時期的印本,或有不同的收藏來源,即使經過人為補配,也還是尊重其自然狀态比較好。

從地理分布來看,除去漢文佛教大藏經及其零本,中國大陸藏元版書2316部、台灣607部、日本627部、美國38部、南韓19部、歐洲12部。可見在數量上,中國大陸獨占鳌頭,台灣與日本旗鼓相當,其他地區收藏較少。

從藏書機關來看,海内外共有266個機構藏有元刻本。其中,收藏較多的有中國國家圖書館717部(另有大藏經零本24種)、上海圖書館335部(另有大藏經零本50種)、北京大學圖書館238部(另有大藏經零本12種)、南京圖書館117部(另有大藏經零本3種),太原崇善寺有元版《普甯藏》1部4257卷;台北故宮博物院298部、台灣“中央”圖書館262部(另有大藏經零本8種);日本靜嘉堂文庫159部、公文書館98部、宮内廳書陵部80部,東京增上寺、淺草寺、京都東福寺、南禅寺、安國寺、奈良西大寺和滋賀園城寺藏有比較完整的《普甯藏》7部。[3]其他圖書館的元刻本收藏數量在50部以下。為免繁瑣,就不一一羅列了。

二、存藏品質

海内外公藏元刻本古籍調查與著錄

孤本的數量是評價館藏善本品質的重要尺度。在現存986種(不含大藏經)元刻本中,孤本有569種、582部(殘本卷次互補者分别算1部),在種數上占全部版本品種的一半以上。也就是說,每兩種元刻本中就有一種是孤本,這是元版書的精華部分。

目前,孤本元版書集中收藏在77家藏書機構中。從地理分布看,中國大陸313部、台灣117部、日本137部、其他國家和地區15部。收藏數量名列前十的是中國國家圖書館162部、台北故宮博物院54部、台灣“中央”圖書館51部、日本靜嘉堂文庫41部、上海圖書館36部、北京大學圖書館33部、日本宮内廳書陵部21部、日本公文書館18部、日本禦茶之水圖書館13部、台灣傅斯年圖書館12部。另外,南京圖書館、山東博物館、西安博物院和日本天理圖書館、尊經閣文庫等五家分别收藏7部,湖南圖書館、日本東洋文庫和石井積翠軒文庫各藏5部,首都圖書館、天一閣博物館、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和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聖彼得堡分所(均為殘頁)各藏4部,遼甯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和南韓學中央研究院藏書閣等3家各藏3部,其餘52家分别收藏1~2部。

日本及其他國家所藏152部元刻孤本,除宮内廳書陵部所藏已由北京大學安平秋先生主持影印出版,公文書館、日本國會圖書館所藏元刻本已全部數字化,并在網上免費浏覽和下載下傳外,其餘的在國内學界還很難廣泛利用。其中,日本所藏最有特色的是經部國小書、子部醫書、類書和禅宗典籍四類,皆屬通俗、實用的書籍,曆來不受收藏家重視,在日本卻有大量收藏,這也反映了日本吸收中國文化方面的特點。目前,文化部正在大力促成海外古籍善本的回歸,這些存藏于海外的孤本,可以首先納入數字化回歸或影印出版的行列。拟另輯《海外藏元刻孤本目錄》一文,以供出版界、學術界參考。

與孤本相對的是傳世較多的版本,現存元刻本數量最為巨大的是元刻明修本或元明清遞修本,雖然隻有140種版本,數量卻多達1769部,約占現存元版書總數的二分之一,内容主要是十三經、正史、類書、名家詩文集等。這些書,由于卷帙浩繁,社會需求量大,其書版屢經遞修,有的甚至從元代使用到清代中期,故存世的印本數量極多。如元至元六年慶元路儒學刻元明清遞修本《玉海》,現存各種完整印本或殘本多達157部,為現存元刻本數量之最。又如,元大德三山郡庠刻元明遞修本《通志》,存世79部;元刻明修本《資治通鑒》,現存74部;元至正元年集慶路儒學刻明修本《樂府詩集》,存51部;元天曆至正間褒賢世家家塾歲寒堂刻明修本《範文正公集》,存49部。其餘多則二三十部,少則幾部,比比皆是。而目前古籍善本拍賣會上所見元刻本,除佛經零本外,大多也是元刻明修補印本的殘本。存世數量如此衆多的元刻明修本甚至元明清遞修本,不同地區、不同圖書館、不同書目對其等級的認定有很大不同。收藏宋元本較少的地區和圖書館,皆以珍貴古籍來對待,視若珍寶;收藏善本豐富的大館,對某些品相不好的,則視作普通古籍來收藏,視同尋常。但作為行業标準的《古籍定級标準》似乎沒有考慮到宋元刻本的遞修與後印問題,将宋刻宋印本、元刻元印本和宋刻明修本、元刻明修本甚至三朝本籠統地歸于一級甲等和乙等,這是并不科學的。特别是某些印于萬曆以後甚至清代者,其時宋元刻版已所剩無幾,紙墨又不佳,其文物價值怎能與初印本相提并論?是以,除上述收藏有元刻孤本的圖書館外,各中小圖書館所藏元刻本的整體品質并不高。

三、版本著錄

海内外公藏元刻本古籍調查與著錄

雖然海内外大多數元刻本都已記錄在各種書目,但著錄的品質和水準卻參差不齊。大體來說,台灣、美國的重要圖書館編有善本書志,日本有各類貴重書解題目錄,元刻本的版本資訊已較為詳細。而大陸除了簡單的善本書目或圖錄外,罕見各大圖書館撰寫詳細書志,即使著錄版本,大多也籠統地著錄為“元刻本”,于讀者利用極不友善。由于不能詳考具體版本,無法提供版本著錄的證據,著錄不準确的情況也就在所難免。筆者在編纂《海内外現存元刻本分類目錄》時,最棘手的問題就是要把這些著錄為“元刻本”的版本具體落實,以便作為同一種版本還是不同版本處理。這項工作極為繁難,以個人力量很難在短期内完成,有賴于圖書館界和學術界的共同努力。

如,《廣韻》五卷,存世元刻本有33部,分别是元延祐二年(1315)圓沙書院刻本(3部)、元泰定二年(1325)圓沙書院刊本(1部)、元至順元年(1330)敏德堂刊本(2部)、元元統三年(1335)日新書堂刊本(2部)、元至正十六年(1356)翠岩精舍刻本(1部)、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南山書院刻本(6部)、元建安餘氏雙桂書堂刻本(2部)、元餘氏勤德堂刊本(1部)、元覆宋刊本(1部),另有14部籠統地著錄為“元刻本”,分布在十家圖書館,包括國家圖書館3部、北京大學圖書館3部、重慶圖書館1部、重慶市北碚區圖書館1部、湖北省圖書館1部、台灣“中央”圖書館1部、傅斯年圖書館1部、日本公文書館1部、東洋文庫1部、足利學校遺迹圖書館1部。要想将這14部“元刻本”的具體版本落實,必須搜集前述九種版本的書影,與之逐一比對,确定是上述版本中的某一種,或是新的版本品種。

據統計,海内外各大圖書館書目中僅著錄為“元刻本”的古籍有436種、1360部,約占存世元刻本數量的三分之一。之是以著錄為“元刻本”,是因為反映具體年代資訊的牌記、序跋已經亡佚。我們隻能通過同一種書的其他有年代可據的版本來恢複這些資訊,或者根據文獻記載來推測其刊刻時間和地點。調查發現,在這些具體年代不明的書中,存有很多著錄失誤的情況。如,台灣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元刊本《馬石田文集》15卷,乃清末民初南京藏書家鄧邦述群碧樓舊藏,但日本學者阿部隆一《增訂中國訪書志》審訂為明刻本。[4]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元刊本正文卷首題“石田先生文集”,行款為十行十八字,左右雙邊,而傅斯年圖書館所藏題“馬石田文集”,十行二十字,四周雙邊,當為明弘治六年重刻本。又如,日本靜嘉堂文庫藏元程钜夫《雪樓集》殘本,著錄為元刊本,實為明洪武二十八年與耕堂刻本。據明洪武刻本《楚國文憲公雪樓程先生文集》卷末有洪武二十四年秋宜陽彭從吉跋,《雪樓集》本有45卷,至正十八年揭汯複編為30卷,元末付梓,但僅刊刻前10卷,适逢元、明易代,劉氏書肆被兵燹,後20卷在四十年後才刊刻完畢。而靜嘉堂文庫藏殘本為卷22至27,不可能是元刻本。

即使著錄版本資訊比較詳細的書,也還有重新考訂的必要。如,日本杏雨書屋和靜嘉堂文庫著錄元大德年間刊本《新編事文類聚翰墨大全》134卷,不用調查原書就知其著錄失誤,因為元大德十一年原刻本是208卷,元泰定元年吳氏友于堂刊本删節改編為134卷,明初時建陽書坊刊巾箱本又重加改編,仍為134卷,①故杏雨書屋和靜嘉堂文庫

藏本絕非元大德年間刊本。又如,台灣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著錄有元至正刻本《道園學古錄》,但查閱原書,應當是明嘉靖刻本的後印本;該書另一部元刻本收藏在日本大倉文庫,但大倉文庫珍藏古籍已售歸北京大學圖書館,整理目錄時已更正為明景泰刻本。[5]類似情況還有很多,《海内外現存元刻本分類目錄》對元刻本的版本資訊,将竭盡所能予以糾正或補充。

版本著錄是版本鑒定結果的集中展示。雖然宋元刻本的價值已為世所公認,但宋元本的鑒定、著錄與研究,還存在很多薄弱環節。随着國家古籍保護工作的開展,越來越多的宋元本得以影印出版或提供電子閱讀,必将推動該領域的研究走向深入。(羅鹭)

[注釋]①關于《新編事文類聚翰墨大全》的版本系統,可參考仝建平《〈新編事文類聚翰墨全書〉研究》,陝西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年。[參考文獻][1]浙江圖書館古籍部.浙江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719.[2]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古籍部.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2.[3](日)梶浦晉.日本的漢文大藏經收藏及其特色——以刻本大藏經為中心[J].藏外佛教文獻.2008(11):381-382.[4](日)阿部隆一.增訂中國訪書志[M].東京:汲古書院,1983:653-654.[5]北京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大倉文庫”善本圖錄[M].北京:中華書局,2014:76.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社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