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流行纖維遇上面料名城

作者:中國紡織報

如何實作纖維材料與面料使用者的精準對接?豐富多變的面料品種對上遊原材料有哪些新需求?生産生物基化學纖維、氨綸、纖維素纖維、彈性複合聚酯纖維、錦綸等材料的一批化纖企業如何更好地與面料企業協同,開發出順應市場需求的紡織品?

當流行纖維遇上面料名城

5月7日,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浙江中國輕紡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中國纖維流行趨勢材料創新與應用論壇暨中國輕紡城紡織新材料中心主題對接活動”在紹興柯橋舉辦。活動圍繞以上内容展開了深入探讨。

當流行纖維遇上面料名城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端小平表示:“這是中國纖維流行趨勢與中國輕紡城的一次雙向奔赴,也是産業鍊上下遊的一次雙向奔赴。”

供需對接“鍊動”應用更新

“使用者決定場景,場景決定功能,功能塑造風格。”TEA.紡智彙創始人品牌面料企劃導師潘申洪認為,“服裝的未來在于面料,面料的未來在于纖維。隻有實作纖維、面料與服裝的融合,紡織服裝産業才有未來。”

紹興市柯橋區被譽為“托在一塊布上的經濟強區”,“柯橋紡織”是全國紡織首個價值千億元級區域品牌。作為亞洲最大的紡織品集散地之一,中國輕紡城一直以來是紡織行業的風向标。

當流行纖維遇上面料名城

紹興市柯橋區委常委、中國輕紡城黨工委書記袁笑文表示,近年來,柯橋積極探索紡織新材料的應用和創新,集聚浙江省現代紡織技術創新中心等一系列高能科創平台,并以先進纖維和複合新材料為主攻方向,全力引育龍頭企業、鍊主項目,高标準打造新材料産業園,培育“新星”産業群,打通了原材料到纖維、紗線到面料及檢驗的全産業鍊,建構起了集研發、生産、商貿、時尚于一體的現代産業生态脈絡。

依托龍頭面料市場和印染産業叢集優勢,中國輕紡城集團建立了面向産業上遊的紡織新材料中心。該材料中心位于市場核心區域,與中國輕紡城北市場、東市場、聯合市場的步行距離均在5分鐘範圍内,總面積約為5000平方米,形成了新材料集聚之勢。

當流行纖維遇上面料名城

中國輕紡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潘建華說:“紡織新材料中心旨在實作紡織材料企業和面料、成品制造商的面對面互動。同時,輕紡城集團正在建設面向産業下遊的電商選品中心和面料成衣化平台,打造一個能夠快速傳導下遊動态、緊密聯絡中遊企業、準确指導上遊生産的新材料創新高地。”

當流行纖維遇上面料名城

“面料企業要靠差異化突圍,就要從紡織源頭探索面料設計研發的新方向。基于此,新材料中心緻力于構築展貿一體化平台視窗,為面料産品的設計研發提供強有力支撐。”浙江中國輕紡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百通說,“在這裡,經營戶能第一時間接觸到國内最新的紡織原材料,材料企業也能快速了解面料市場需求、推廣産品,并得到産品回報,進而推動上下遊形成協同創新。”  

當流行纖維遇上面料名城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靳高嶺(右)、浙江中國輕紡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百通(左)代表雙方合作簽約。

當流行纖維遇上面料名城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靳高嶺(右)代表協會為浙江中國輕紡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季江鋒(左)授牌。

本次,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和浙江中國輕紡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定。雙方将共同推動中國輕紡城紡織新材料中心在“中國纖維流行趨勢推廣與應用平台”的建設,未來将在新材料展示對接、互動交流、纖維新材料主題活動等方面開展系列工作。

當流行纖維遇上面料名城

同時,中國輕紡城與天竹聯盟、浙江興發化纖集團有限公司、紹興泰鼎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永榮錦江股份有限公司、江蘇三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蘇州龍傑特種纖維股份有限公司、連雲港杜鐘新奧神氨綸有限公司等簽署了意向入駐合作協定。

當流行纖維遇上面料名城

流行纖維引領紡織品研發趨勢

多年來,中國纖維流行趨勢始終緻力于将國内技術最新、品質最好、差異化程度最高,乃至國際領先的纖維新材料傳遞給下遊企業和使用者。

當流行纖維遇上面料名城

東華大學高性能纖維與制品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王華平指出:“時尚端需要不斷加大對纖維材料的認知,這樣才能更好地開發出流行産品。從纖維流行趨勢釋出來看,我們希望不斷創新,找到流行關鍵詞,進而能運用到終端,并打動消費者;希望能真正形成從纖維産業鍊到品牌價值鍊的融合;希望更多新纖維産品能和下遊實作關聯,可以在下遊實作更多轉變和應用。”

多家化纖企業代表推介了各自企業的特色纖維。

當流行纖維遇上面料名城

恒天纖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樂軍介紹,生物基化學纖維以生物質為原料或含有生物質來源單體的聚全物所制成,具有環境友好優勢,且與粘膠纖維、棉、滌綸、錦綸性能對比,部分生物基纖維在強度、斷裂伸長率、模量、回潮率、保水率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目前,生物基纖維産能僅占化纖總産能的1.25%,未來還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

當流行纖維遇上面料名城

連雲港杜鐘新奧神氨綸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斌介紹,公司研發出消費前再生氨綸,在其生産過程中可以減少約70%的二氧化碳排放;消費後再生氨綸采用消費後廢舊聚酯瓶料,産品消費後再生料含量超過30%;生物基可降解氨綸采用生物基二進制醇制備氨綸,具有可降解性、可回收性,生物碳含量高,可降低生産成本。

當流行纖維遇上面料名城

唐山三友興達化纖有限公司産品研發部部長劉輝介紹,唐絲品牌實作從原料到産品的全鍊條、全過程生态監管。公司開發出環保纖維EcoTang、唐絲Ecocolor、循環再生 ReVisco等産品。其中,唐絲EcoTang的原料來源通過了森林管理認證(FSC)認證,産品安全通過STeP認證,清潔生産符合符合歐盟最佳可行性技術标準(EU-BAT)标準、清潔生産稽核指南,全生命周期評價(LCA)原生低碳。唐絲EcoTang已廣泛應用于針織衫、牛仔服、西裝、嬰兒服裝、運動服、家居用品、内衣等領域。公司追溯到有56個國外品牌使用該産品。

當流行纖維遇上面料名城

江蘇三聯新材料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孟紅軍介紹了非氨彈性纖維,即不含氨綸的彈性纖維。與氨綸相比,非氨彈性纖維具有持久彈性、耐疲勞,耐日曬、可存放,彈性回複小,染整友善、尺寸更穩定、不卷邊,友善重複利用等優勢。非氨彈性纖維包括LTY、SORONA、T400、T800等。在此基礎上,公司自主研發的LTY彈力複合紗、國産T400彈力複合紗、T800彈力複合紗,可廣泛用于泳衣、戶外服、運動服、瑜伽服、醫用繃帶、創口貼等領域。

當流行纖維遇上面料名城

福建省恒申合纖科技有限公司恒申集團化纖闆塊研發工程師鄭裕磊介紹了功能性錦綸、仿天然絲、高強絲、粗單纖系列等産品。其中,綠色環保系列錦綸6包括再生、生物降解、EcoLactam、原液着色産品,功能系列錦綸6包括膠原蛋白、遮蔽絲産品,粗單纖系列包括單絲、母絲、粗單纖複絲産品。

逸尚創展(上海)科技有限公司POP趨勢創意總監廖小蕾還介紹了同質異構複合彈性聚酰胺纖維、彈性複合仿棉聚酯纖維、異型雙組分滌/錦複合纖維、陽離子改性聚酰胺6纖維、全消光細旦多孔扁平仿絨聚酯纖維、異形混纖共聚改性聚酯纖維、親水抗起球改性聚酯纖維的應用趨勢。

“中國纖維流行趨勢釋出逐漸将纖維流行趨勢與紗線、面料、服裝等下遊流行趨勢和産品開發結合起來,努力成為引領産業價值鍊提升的重要引擎。可以說,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為紡織行業全産業鍊踐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三品’戰略發揮了重要作用。”端小平說。 

撰文 / 本報記者 同黎娜

編輯 / 馬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