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中國外交降級3年後,立陶宛終于繃不住了,看來嘗到了苦頭

作者:劉律強法
被中國外交降級3年後,立陶宛終于繃不住了,看來嘗到了苦頭

2021年11月,不顧中方嚴正抗議,立陶宛允許台當局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

随即,中方将兩國外交關系降為代辦級。

被中國外交降級3年後,立陶宛終于繃不住了,看來嘗到了苦頭

近日,立陶宛總統提議“台灣代表處”應改名,以穩定與中國大陸的關系。

那麼,這三年裡到底發生了什麼?對于立陶宛的這一表态,台當局又是如何回應的呢?

一、沖突頻發的中立關系

立陶宛曾是前蘇聯的組成國家,“波羅的海三國”之一,俄羅斯的鄰國。

被中國外交降級3年後,立陶宛終于繃不住了,看來嘗到了苦頭

或許是因為“童年陰影”,近年來的立陶宛親近西方陣營,與俄羅斯的關系相當僵硬,近日立議會更是準許向烏派兵,簡直比美英等“大國”都表現積極。

而衆所周知,當下的中俄關系非常親密友好,西方陣營也始終試圖通過各種方法遏制中國,包括但不限于在台灣問題上挑釁中國。

立陶宛也再次扮演了“急先鋒”的角色。

被中國外交降級3年後,立陶宛終于繃不住了,看來嘗到了苦頭

1991年,中立兩國簽署《建交聯合公報》,此後的交往總體來看也還算平穩。

但在2020年底,立陶宛第18屆政府上台後,便小動作不斷,“反華”意圖明顯。

2021年5月,立方就妄稱大陸的新疆政策是“種族滅絕”,并指控中方意圖“分裂”歐盟。

被中國外交降級3年後,立陶宛終于繃不住了,看來嘗到了苦頭

同年7月,立方同意台灣在立陶宛首都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某高層還揚言:立陶宛不擔心中方制裁。

對此,中方多次與立方交涉,表達嚴正抗議。但立方不為所動,同年11月18日,立陶宛準許台當局設立所謂“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

被中國外交降級3年後,立陶宛終于繃不住了,看來嘗到了苦頭

對于這一公然挑釁大陸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行為,當月21日,中國外交部釋出證明,決定将中立兩國外交關系降為代辦級。

但立陶宛并沒有就此安生下來。

2022年8月,立陶宛交通與通訊部副部長瓦伊丘凱維丘特竄訪台灣。

被中國外交降級3年後,立陶宛終于繃不住了,看來嘗到了苦頭

中方随即對瓦伊丘凱維丘特采取制裁措施,并暫停了同立陶宛交通領域的合作。

在這個時候,立陶宛還不罷休,公然要求中方撤銷這一決定,并厚臉皮稱:“中國的單方面決定是沒有道理的,違反了國際法和立陶宛的主權。”

被中國外交降級3年後,立陶宛終于繃不住了,看來嘗到了苦頭

2023年12月,立陶宛外交部長蘭茨貝爾吉斯再次揚言,他将繼續允許台當局以“台灣”名義在立陶宛活動。

如此“死不悔改”,實在令人難以了解。

被中國外交降級3年後,立陶宛終于繃不住了,看來嘗到了苦頭

然而就在本月7日,立陶宛總統瑙塞達卻公開表示:“在穩定對華關系的背景下,我認為有必要更改‘台灣代表處’名稱。”

這是終于要“認慫”了嗎?

二、中立關系何去何從?

事實上,早在2022年1月,瑙塞達就曾說:“允許台當局設立所謂‘代表處’是一個錯誤。”并表示自己事先并不知情。

被中國外交降級3年後,立陶宛終于繃不住了,看來嘗到了苦頭

這裡要講一下,立陶宛的政治體制是“半總統制和議會制”,總統的行政權力是有限的,但外交是在總統的權力範圍内的。

因而在大多人看來,瑙塞達稱自己“事先不知情”,應當隻是托辭,他沒有阻止的根本原因,恐怕是他的立場也搖擺不定。

被中國外交降級3年後,立陶宛終于繃不住了,看來嘗到了苦頭

畢竟他的觀點是,他不反對台灣在立陶宛開設代表處,但這種代表處不能有外交地位。

被中國外交降級3年後,立陶宛終于繃不住了,看來嘗到了苦頭

2022年11月,曾揚言“不怕中方制裁”的立陶宛經濟部長阿爾莫奈特放低了姿态,婉言表示:“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想要完全排除中國是不可能的。”

她還提出希望能早日恢複對華貿易。

為什麼她的态度會發生如此大的轉變呢?

被中國外交降級3年後,立陶宛終于繃不住了,看來嘗到了苦頭

阿爾莫奈特坦言,中國對立陶宛的制裁産生了不小影響,首當其沖的便是經濟貿易領域。

中國市場向來是各個國家眼饞的一塊“肥肉”,誰都想要分一杯羹,立陶宛的對華貿易是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被中國外交降級3年後,立陶宛終于繃不住了,看來嘗到了苦頭

被中方外交降級後,立陶宛的對華出口額大幅下跌,立陶宛承受了巨大損失,因而立陶宛的工商界人士和農産者對此強烈不滿。

并且受中國國際地位影響,其他國家的許多投資者也對立陶宛市場失去了信心。

在多種因素作用下,立陶宛政府很難像當初那樣強硬下去。

被中國外交降級3年後,立陶宛終于繃不住了,看來嘗到了苦頭

7日,瑙塞達強調,為“台灣代表處”改名可以釋放出對華外交關系正常化的信号,是當下的必要之舉。

對此,民進黨當局急忙站出來“挽尊”,稱這是選舉期間的言論,之後新政府未必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就算立陶宛真的要改,也必須與台當局協商。

被中國外交降級3年後,立陶宛終于繃不住了,看來嘗到了苦頭

立陶宛在這一問題上的選擇或許影響到中立關系未來的走向,但願它能夠“棄暗投明”吧。

參考資料:

立陶宛總統提議“台灣代表處”改名,“以穩定對華關系”

立陶宛要求中方撤回制裁,外交部回應:敦促立方認清是非

立陶宛經濟部長:不可能完全排除中國,希望能恢複對華貿易

由于平台規則,隻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