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拿什麼來大洋決戰?關鍵裝備推遲3年,夠解放軍多造一支艦隊了

作者:盧忠誠TALK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剛剛宣布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退役的美國海軍,又收到了一個噩耗。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新一代護衛艦——星座級護衛艦,很可能會推遲三年才能服役。為什麼說一艘護衛艦的推遲服役,對美國海軍是一個噩耗呢?因為星座級在美國海軍中的地位非常特殊。

首先,在星座級服役之前,美國海軍是沒有護衛艦的,是的,你沒有聽錯,美國海軍現役艦艇中一艘護衛艦都沒有。為什麼會這樣?這就不得不從二十年前,美國海軍的一次戰略轉型說起。

美拿什麼來大洋決戰?關鍵裝備推遲3年,夠解放軍多造一支艦隊了

1991年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超級大國,而美國海軍龐大艦隊的敵人,也從蘇聯的無敵艦隊,變成了中東的拖鞋軍。在這種情況下,原有的護衛艦因為并不具備對地作戰能力,在美國海軍中越來越沒有用處,是以,2015年,最後一艘佩裡級護衛艦退役後,美國海軍至今沒有下水過一艘護衛艦。

作為護衛艦的替代品,美國海軍看中了具備較強近海作戰能力的瀕海戰鬥艦,用于近海作戰,掩護部隊登陸。

美拿什麼來大洋決戰?關鍵裝備推遲3年,夠解放軍多造一支艦隊了

這個在2001年立項,2004年開始研制僅僅兩年後,第一艘瀕海戰鬥艦自由号,在2006年下水,2010年開始執行第一個任務。

就在美國海軍為自己“天才”想法沾沾自喜的時候,問題也随之而來。

為了滿足美國海軍對瀕海戰鬥艦必須具備反水面、反水雷、反潛艇等衆多作戰任務,設計師和制造商賦予了瀕海戰鬥艦可以更換“子產品化任務包”的能力。

但有句話說的好,什麼都會,意味着什麼都不精,雖然瀕海戰鬥艦具備多種作戰能力,但水準隻能說非常一般,最重要的是,它本身并不具備防空能力,也就意味着,在反艦彈道飛彈面前,它和一艘漁船沒有什麼差別,如果硬要說有差別,可能隻有它為了減重,使用的鋁合金更容易燃燒吧。而種種設計還帶了一個緻命缺點:造價高昂!

美拿什麼來大洋決戰?關鍵裝備推遲3年,夠解放軍多造一支艦隊了

耗時20年的瀕海戰鬥艦計劃,花了美國300億美元,最終加上計劃建造的,隻不過35艘,一艘将近9億美元,大家知道一艘和瀕海戰鬥艦能力差不多的,大陸056A護衛艦造價是多少嗎?7億人民币,而一艘054A也隻不過是3億美元。

最重要的是,中國海軍的迅速崛起,打了美國一個措手不及,自覺天下無敵的美國海軍,不得不回到大洋決戰的思路中。

是以,2021年,美國将埃弗雷特海軍基地,确定為美國下一代星座級護衛艦的母港,标志着瀕海戰鬥艦計劃的徹底失敗。

也就是說,星座級護衛艦,将是未來美國海軍反潛力量的核心,同時還可以補充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退役導緻的防空漏洞。最重要的是,造價較為低廉的星座級,可以迅速補充因為大量軍艦退役導緻的力量空白,讓美國海軍在面對解放軍“下餃子”一般的艦隊面前,不至于捉襟見肘。

美拿什麼來大洋決戰?關鍵裝備推遲3年,夠解放軍多造一支艦隊了

但現在,它因為設計和建造問題,不得不推遲3年才能面世,這三年,夠解放軍下水一批四艘055大驅和一批4艘054系列護衛艦,即使沒有航母,這樣的8艘軍艦開出去,那也是一支堪稱無敵的遠洋艦隊。

美國,拿什麼打大洋決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