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洄遊在都市與故鄉之間,是每個奮鬥者宿命丨對話《另一種藍》導演

作者:影視獨舌
洄遊在都市與故鄉之間,是每個奮鬥者宿命丨對話《另一種藍》導演

“以前看這棟大樓覺得特别的高,特别的耀眼,現在看,也不過如此。”

看膩了大都市的繁華忙碌,回到家鄉去追求靈魂的甯靜與身心的放松,成為了都市人的新共識。

最近,返鄉劇的風又刮到了“瓷都”景德鎮。

洄遊在都市與故鄉之間,是每個奮鬥者宿命丨對話《另一種藍》導演

由李昂執導并編劇,宋茜、周渝民、劉敏濤、劉暢、朱顔曼滋等主演的《另一種藍》在湖南衛視、芒果TV雙平台熱播。

現代感十足的俊男靓女新搭配、景德鎮的人文和自然美景展示、都市年輕人拼搏的新姿态以及傳統匠人的家族傳承和手藝鍛造,是《另一種藍》的差別于市面大多數提倡“慢生活”返鄉劇的多元看點。

洄遊在都市與故鄉之間,是每個奮鬥者宿命丨對話《另一種藍》導演

《另一種藍》不止“尋找烏托邦”“回歸田園生活”這麼簡單。劇中,我們能明确感受到不同城市、兩種生活态度對于當代年輕人的價值觀影響,以及由此帶來的不同的人生抉擇。

近日,《影視獨舌》與本劇導演、編劇李昂聊了聊,究竟《另一種藍》裡,還藏了哪些寶藏?

都市人的下一個人生階段

如何用一兩個詞語來概括《另一種藍》?

李昂導演說了兩個詞,一個是洄遊,另一個是陪伴。

人的一生,就是不斷在大城市的快節奏和田園詩畫的惬意中間洄遊着,從後者裡汲取力量,回頭又在戰場上厮殺,再尋找療傷的地方。

洄遊在都市與故鄉之間,是每個奮鬥者宿命丨對話《另一種藍》導演

另一個是陪伴。以往,李昂更在意一部劇的熱度或者讨論度,從《另一種藍》開始,他更在意劇集能夠陪伴一批觀衆,度過一段特殊的時光。

《另一種藍》的故事從北京的金融職場切入,女主陳小滿(宋茜 飾)和男主柯岩(周渝民 飾)在事業上遭遇了瓶頸與危機。

環顧四周,陳小滿的朋友們在北京也都遇到了種種困境,有的有幸依靠親友的幫助得以解決,有的則深陷泥沼隻能結束生命。

洄遊在都市與故鄉之間,是每個奮鬥者宿命丨對話《另一種藍》導演

在李昂看來,《另一種藍》想講的是某個人生階段。前四集的北京戲份被低迷、疲憊的情緒所籠罩。不破不立,這樣的前情提要是為了引出後面景德鎮的部分。

作為本劇編劇兼導演,李昂認為,人生階段性的轉移并不是一個說走就走的決定,人與一座城市的羁絆也不是說斷就斷,“某一階段我們會感到疲憊和無力,這是劇情前期的一種氛圍。女主陳小滿回到家鄉也并不是因為她在大城市混不下去了,或者某個具體原因,它是一個複合的原因。對于北京,她還是有很多牽絆的。”

洄遊在都市與故鄉之間,是每個奮鬥者宿命丨對話《另一種藍》導演

2021年,李昂團隊第一次去景德鎮采風,在當地遇到了很多手藝人,也看到了不少從大城市過來并決定留下的人,有的因故轉移,也有自願前來的。

當時,李昂第一次聽說“景漂”這個詞,并且數目不小,便産生了濃厚的創作興趣。

名震中外的瓷器結合了繪畫、手工藝、燒制等多個技術環節,景德鎮也彙聚了很多國内外藝術家,景德鎮不隻是瓷都,還是一個藝術之都。

洄遊在都市與故鄉之間,是每個奮鬥者宿命丨對話《另一種藍》導演

“2022年我們又去了景德鎮兩次,2023年開始正式寫這個故事。景德鎮有一種魔性,它可以讓你停下來、慢下來,甚至留在這裡,有一種治愈感和舒适感。在這裡,沒有人追着你要一個結果。”

對于主創來說,《另一種藍》的創作過程經曆了兩個不同的階段。好事多磨,播出之際再回頭看這樣一部返鄉治愈的慢生活劇集,有着不同的視角和态度。

“剛開始大家覺得離開大城市,給生活按下暫停鍵是一個極其美好的事情,可以逃離很多沖突和沖突。但有人還是離開了,來到景德鎮,他想逃離的人情社會或者内卷問題并沒有真正得到解決,甚至在一個更狹窄的熟人社會中會被放大。人是不能獨自生活在世界上的。這也是很多人需要思考的新問題。”李昂稱。

洄遊在都市與故鄉之間,是每個奮鬥者宿命丨對話《另一種藍》導演

和以真正悠閑生活為基調的返鄉劇不同,《另一種藍》中“慢節奏”的景德鎮依然有家族紛争和商戰、創業等“快”情節。

以陳化風(黃品沅 飾)、周世安(侯岩松 飾)為代表的老手藝人,以許曼(劉敏濤 飾)為代表的家族事業經營者,以馬牧之(郝平 飾)為代表的生意人都在為各自的一畝三分地操心、計算着。

而踏入其中的陳小滿和柯岩在精神層面也從未真正“逃離”什麼,而是轉戰另一個城市繼續開展事業。

主創希望發生在景德鎮的故事能跟在北京的沖突形成呼應,這些不同的沖突達成一緻,才能給主角帶來真正的蛻變。離開大城市,回到小城市,并不能解決一切問題。而年輕人高喊的“搞錢”其中一大部分是自我價值和自我認知的認同感。

洄遊在都市與故鄉之間,是每個奮鬥者宿命丨對話《另一種藍》導演

怎樣對抗“不被認同”,這才是年輕人焦慮的核心沖突。逃離一段時間之後,人們往往會醒悟過來:繼續打拼,才是硬道理。非典型“返鄉劇”《另一種藍》想要尋求的,正是這樣一種社會心态的共鳴。

“在一個行業裡,人們對你的認同感,直接決定了你是否能夠搞到錢。2024年,大家會更有打拼和造夢的動力。畢竟人不能二十多、三十多歲的時候就離開沖突,過上理想的烏托邦生活。這個是理想主義的,我們還是希望有一些現實關照在。”李昂說。

用典型人物展示景德鎮

此前,鮮少有影視劇的鏡頭對準景德鎮這個名震中外,同時又充滿神秘感的城市。

既然以遊客視角展開“慢生活”并非主創的初衷,那麼怎樣以都市劇面貌去打開一個傳統的手藝和家族,讓人們感受到其高超的非遺技藝,并将主角的人生經曆和思考融入其中,是《另一種藍》給自己出的一道難題。

李昂坦言,從文本到畫面的展現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團隊每天都在想,要不要展現這個制瓷的過程?如果要展現,一定會占用大量的篇幅,觀衆會不會覺得節奏過慢?但是我們還是想保留一些揭秘性質的、真實有趣味的東西在裡面。”

洄遊在都市與故鄉之間,是每個奮鬥者宿命丨對話《另一種藍》導演

最終,經過當地大師和手藝人的指導,《另一種藍》劇組決定重制一些當下被省略的儀式,拍攝了充滿傳統地方特色的開窯儀式,“我們拍攝當天基本沒有群衆演員,都是當地的手藝人。他們都說好久沒有幹過這些事了,我們也希望把這些儀式還原起來展示給遊客,這是一種體驗感,而不僅僅是city walk,走一走看一看就完了。”

作為故事的核心人物,陳小滿是一個家庭不完整,但充滿勇氣、積極樂觀的女孩。作為朋友有俠義,作為下屬有忠義,作為家族事業繼承人也有其擔當。宋茜也延續了一直以來所擅長的戲路,诠釋了一個底色陽光、溫暖的女主陳小滿。

洄遊在都市與故鄉之間,是每個奮鬥者宿命丨對話《另一種藍》導演

李昂認為宋茜身上有與生俱來的與陳小滿相近的地方,也看中了她在都市劇領域的市場認可度,“宋茜接受過科班舞蹈教育,又有豐富的都市劇的經曆,既有現代感又有一些文藝的氣質在身上,我們包括平台和市場端都是很認可她的。”

而周渝民飾演的柯岩,則是相對複雜,也有更大問題亟待解決的一個人。這個沖突體逐漸和諧的過程,就是《另一種藍》劇情展開的過程。

洄遊在都市與故鄉之間,是每個奮鬥者宿命丨對話《另一種藍》導演

“柯岩是在過往的争鬥當中嘗到了甜頭,一度被勝利沖昏頭腦的人,他可以為了百分之一的可能孤注一擲。是以他失去了朋友,也失去了他最重要的事業,但是他又不願意認輸,是一個沖突體。景德鎮的氣氛和人的狀态,對柯岩是有潛移默化影響的。”

兩位主角中,女主宋茜是較早定下的。主創希望男主角柯岩要符合資本大鳄的年紀感,同時也有少年意氣,保有内心執念,不會是一個特别複雜、世故的人。他有追求理想的生猛和力量感,這種感覺不會随着他年紀的增長而變弱。

于是,劇組最終找到了許多人的童年“白月光”周渝民來飾演柯岩。

“我們跟仔仔第一次見面交流的時候,他提出的問題就是,我到底是愛更多一點,還是沖突更多一點?我給的回答是沖突更多一點,因為如果愛裡夾雜着陰謀的成分,那愛也是假的了。之後我們很快就達成了合作的意向。”

洄遊在都市與故鄉之間,是每個奮鬥者宿命丨對話《另一種藍》導演

對于CP感的營造,李昂稱更注重兩個人物本身的吸引力和宿命感。從上司和下屬,到朋友、戀人,在劇作上把人物内心世界的變化做到位了,CP感就能夠自然流露出來。

“我們希望角色和演員的年齡段是要有比對的,不要太脫離現實。另外是兩個人要能夠互相給予,小滿能夠給予柯岩陽光向上的力量,柯岩又能在社會經驗上給她一些參考或建議。”

平衡商業與個人創作

如今市場上的類型劇越來越豐富,作為85後的青年創作者,李昂已經有過《南風知我意》《婆婆的镯子》《我們這十年·心之所向》《另一種藍》等多部代表作。

然而,親身經曆過電視台和網絡劇兩個階段的李昂,仍保持着向上的進取心和學習心态。

洄遊在都市與故鄉之間,是每個奮鬥者宿命丨對話《另一種藍》導演

他自稱,并不想太早固定在某一個賽道,不斷去複制成功案例。

“我希望自己不斷成長,在嘗試的過程中能夠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對現實題材形成更深的了解和認知,為将來的路走得更長更遠作準備。每部作品裡都有我覺得得意的部分,和一些經驗的沉澱,《另一種藍》是以景德鎮和瓷器作為切入點,把前面的經驗都揉和在一起的作品。”

《我們這十年·心之所向》是李昂初次接觸返鄉題材,他看到了在田間地頭、山高海闊之間還有很多年輕人投身家鄉事業,擁有與我們傳統認知不太一樣的理想和追求,他們也在奮鬥,并且有了新的奮鬥姿态和模式。這部劇也為之後創作《另一種藍》積攢了豐厚的創作經驗和技巧。

洄遊在都市與故鄉之間,是每個奮鬥者宿命丨對話《另一種藍》導演

在李昂看來,返鄉劇的創作分為兩個步驟,一是在大量采風的基礎上去找人物。找到一些讓他覺得有趣、有力量、有特點的人物作為創作的基礎。

第二是找到返鄉劇和都市劇的差異化,都市劇更多是通過外力的影響來看人物的應對方式,而返鄉劇探讨的更多的是一種選擇,一種新的人生階段。外部給予人物的訴求和他内心真實的需要有一種底層的沖突。不僅僅是情節上的,很多時候是情緒和精神狀态上的沖突。

李昂2008年開始寫劇本,目睹了電視劇播放載體的變更帶來的内容革新。曾經電視台做主導的年代,電視台放什麼,大家就看什麼,後來網絡時代來臨,海量的作品放在市場裡,選擇權交到了各種類型、各個年齡層的觀衆手裡。“從前電視台創作者的保護網被打破了,不管是創作者還是資方,都得被使用者端來判斷高低和好壞。”

洄遊在都市與故鄉之間,是每個奮鬥者宿命丨對話《另一種藍》導演

對于商業創作中所帶來的一系列新标準和新訴求,李昂有着自己的思考,“我覺得商業的标準是創作者基本的操守,我希望能夠找到每個題材類型的觀衆的具體訴求,與此同時能夠多一些創新和個性的表達。我們不能去着眼于眼前觀衆喜歡的類型,去照貓畫虎,還是要感受時代,接觸社會,不要固步自封。”

在執導并創作了多部都市劇之後,李昂下一步将接觸刑偵和古裝題材。

刑偵探案劇《燈塔》差別于傳統的犯罪片或懸疑劇,講述時代變革的浪潮中,刑警們面對新舊交替,道德考驗與職責擔當的故事。

古裝傳奇劇《骨未成灰》講述亂世英豪東山再起的故事,極緻環境下的極緻人物将爽燃效果拉滿。

在作品中融入切合實際的社會觀察和思考之後,拍攝更喜歡的題材、展現更完整的自我表達是李昂的下一個目标。

【文/無花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