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越來越甜,水果還是健康的“代言人”嗎?

作者:北京科學中心

稽核專家:李廣旺

北京市少年宮自然教育部部長,進階教師

不知道你發現了沒有:近年來的水果變得越來越甜了。

這個發現不是空穴來風:以西瓜為例,2009年的研究資料顯示,無籽西瓜的總糖含量在6.9%到9.8%之間變化。而到了2021年,常見的西瓜品種平均含糖量都在9%,最甜的品種“全美2K”的含糖量更是達到了13.5%。

越來越甜,水果還是健康的“代言人”嗎?

圖檔來源|紅動中國

水果越來越甜,也就越來越好吃,但不斷提升的甜度也讓人感到擔憂,走“純甜風”的水果,多吃還能帶來健康嗎?

一、水果為什麼越來越甜?

“奶油草莓”“冰糖西瓜”“陽光玫瑰”……這些水果的名字往往讓人食指大動,也把它們的“甜”展示了出來。

越來越多改良品種水果以“甜”為賣點,人類基因裡的“嗜甜”正在被現代科技花樣滿足,那麼果農和現代科技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

01

水果也需要“馴化”

我們都知道,很多家養動物都是從野生動物馴化而來,其實水果也是一樣從野生植物馴化成為農作物的。

如果你曾經看過《長安的荔枝》,就會發現從古至今,人類都沒有停止對水果品種的馴化和挑選。從早年間大大小小400多個風味不同的品種,到如今競相比“甜”的大勢所趨,不夠甜的妃子笑跌入鄙視鍊底端,更酸的黑葉甚至已然不流通市場,淪為荔枝罐頭的下等原料。

越來越甜,水果還是健康的“代言人”嗎?

圖檔來源|小紅書

另一個例子是蘋果。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團隊的研究成果顯示,栽培蘋果比野生蘋果重3.6倍,酸度低43%。此外,栽培蘋果的酚類物質含量比野生蘋果低68%,酚類化合物會産生苦味,這意味着今天的蘋果嘗起來比它們祖先的蘋果苦味要少得多。

02

從基因上改良

袁隆平爺爺培育的雜交水稻,讓我們遠離餓肚子的困擾,而這個科學成果,離不開對農作物基因的改良與影響。

我們總說農業屬于“看天吃飯”,但是農作物收獲的品質和穩定性,不僅關乎市場價格的波動,也會影響農民的收入。随着現代科技的應用,農業生産者可以利用新技術進行基因編輯和選育,進而培育出更甜的水果品種。通過研究水果的基因組,科學家可以了解水果的成分和營養價值,并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來提高水果的甜度和口感。

越來越甜,水果還是健康的“代言人”嗎?

圖檔來源|新華社

同時,由于改良過的品種有着更多優勢,農民紛紛選擇相同的品種進行種植,回過頭來影響了我們能夠購買到的水果品種。2015年之前,章姬草莓的市場占有率還是比較高的,但是之後紅顔草莓在超市開始占據主導,因為它綜合性狀非常好,有一定的硬度,同時香氣、糖酸比都比較合适,管理友善、品質也相對穩定。

這個甜品簡直是藝術品一樣的存在,必須要學會,拍照也是一級好看der~

03

科技助力耕種

“科技與狠活”已經成為質疑食品安全的代名詞,但是現代農業中如果想要種出優質的果實,科技是必不可少的助推力。

栽培管理如今變得更精細,能夠在水果升糖的階段通過合理的水肥管理和細緻的光、溫調控等,讓水果的風味物質積累得更豐富,隻重産量而不重品質的粗放種植方式是種不出高甜水果的。

越來越甜,水果還是健康的“代言人”嗎?

圖檔來源|新華網

就比如不少朋友都知道,光照對于水果甜度的提升十分重要,是以為了使一些水果的甜度進一步提升,在夜晚會在果園裡打開補光燈,光照時間延長了,水果的甜度也就提升了。除了這些以外,一些新的研究也為水果甜度的提升作出了貢獻,比如人們就發現在樹葉上塗抹蔗糖溶液可以有效提升荔枝、龍眼和芒果的甜度。是以現在很多美味的水果中,都有着源于科研成果的“科技與狠活”。

“純甜風”水果還是健康使者嗎?

長期以來,在大多數人心中“多吃水果=健康”,而産生這種思維模式也并不奇怪: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已釋出5版,除了1989年的第1版,其餘4版都提出了“多吃蔬菜水果”的建議。最新版是《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它的平衡膳食八準則之準則三是“多吃蔬果、奶類、全谷、大豆”,對于水果的具體建議是“天天吃水果,保證每天攝入200~350g的新鮮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鮮果”。

越來越甜,水果還是健康的“代言人”嗎?

圖檔來源|人民日報

随着水果甜度的不斷提升,一個疑問也逐漸顯現,那就是變甜的水果,還健康嗎?

2018年,澳洲墨爾本動物園的管理者們,制定了一條新規定:不再讓動物吃水果,連猴子愛吃的香蕉都沒有了。因為愛吃水果的小熊貓和靈長類動物們不僅長胖了,牙齒也被蛀了,墨爾本動物園的主管獸醫認為問題出在不斷變甜的人工培育水果上。

但是對于人類來說,變甜的水果并不會造成血糖危機。水果含糖量雖多,但水更多,很多水果的含水量都在 80%以上,同時水果裡的糖分本身被細胞包裹,再加上還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等,食用後需要經過較長時間才能消化進入血液,是以也不會在短時間内産生較大的血糖波動。

越來越甜,水果還是健康的“代言人”嗎?

圖檔來源|pixabay

但是如果你将水果變成果汁,那就是另外一種局面了。2013 年, 研究人員分析了1986至2009年間收集的10萬人份健康資料,發現果汁的攝入與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正相關。相反,根據彙總分析,每周3次食用各類完整水果平均能降低7%左右的2型糖尿病風險。是以多吃水果對身體還是利大于弊的。

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水果的甜度與價格挂鈎,這也就解釋了很多人的疑問,那就是“兒時那些樸素的水果都去哪裡了”——它們都因為不夠甜被市場淘汰了。

目前我們仍舊可以說水果是健康的食品,但如果我們越來越愛吃甜食,或許某一天在食品工業的推波助瀾下,水果也會迎來不再健康的一天。

繼續閱讀